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大国,乡村在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乡村的建设和农业生产水平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下,乡村所受到的冲击十分剧烈。城镇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进程有其客观规律,而且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人为地阻挡城镇化不利于经济发展。然而,若不顾实际条件,不惜代价地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难以保持和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而且对乡村的影响会更大。本文在论述中国1949年以来几个阶段城镇化特点的基础上,从近年来城乡差距与乡村人口劳动力的变化、土地高速非农化与粮食安全、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四个方面论述快速城镇化对乡村的冲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乡村的发展问题。根据上述乡村发展问题,本文提出若干意见,其中最要顾及的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由于我国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各地的经济区位差异很大、发展的起点不同、进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所以,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特别要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构建平等协调的城乡关系。各地城镇化的发展时序可有所不同,但必须因地制宜、同时做好乡村发展规划,力求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从而使农业和乡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读者评刊     
<正>@王家福:第八期"高端访谈"栏目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张孝德《迈向新时代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乡村起航》的文章,指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这个观点特别好,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起点在乡村,希望也在乡村。@马泽亚:《上海: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一文让读者看到了上海市垃圾分类后的变化。《上海市生  相似文献   

3.
张孝德 《绿叶》2014,(12):4-11
城镇化,是中国百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与载体。如何进一步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消弭城乡差别,是中国今天正在继续的现代化进程所无法绕过的、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城镇化一头牵着城市,一头牵着乡村,一面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面担负着修复生态与保护环境的重任。农民的出路问题、农业的生态问题、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都需要在推进城镇化这一实践过程中去解决。  相似文献   

4.
温铁军 《绿叶》2008,(11):54-60
若依照西方的私有化+市场化教条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结果必然是耕者无其田的社会动乱和城市贫民窟化,如印度、菲律宾等国。而若能借鉴同为东亚小农经济的日、韩、中国台湾地区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的现代多功能农业的经验,并传承上世纪80年代中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和谐社会模式,推行体现普惠制服务的弱势小农的合作化,新农村建设——综合性的合作经济和乡村自治——定将成为中国三农发展道路之本。  相似文献   

5.
几个人,面对一片成排成行的光鲜建筑,各自说出了不同的感受:有的说像学校,有的说像军营,有的说像监狱——其实,这是一个新城镇,一年前,它还叫"乡"。新型城镇化既是今天中国的热点问题,也是焦点问题。由于城镇化运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个数字,中国可以说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但实际  相似文献   

6.
观点     
《绿叶》2013,(11):117-118
城镇居住人口已然超过50%。中国的城镇化已从城乡分割的二元型社会进入到了城乡一体,以城市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如今超过7.1亿人生活在中国的城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城镇聚集,城镇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城镇化,是中国百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与载体。如何进一步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消弭城乡差别,是中国今天正在继续的现代化进程所无法绕过的、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城镇化一头牵着城市,一头牵着乡村,一面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面担负着修复生态与保护环境的重任。农民的出路问题、农业的生态问题、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都需要在推进城镇化这一实践过程中去解决。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8.
范弿  杨世瑜  李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45-1048
与传统的城镇工业化推进的经典理论不同,在具有旅游资源禀赋的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依托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可较好地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昆明市团结彝族白族镇乡村生态旅游与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论述了团结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并就目前团结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叶一剑 《绿叶》2014,(8):67-74
当今天中国的乡村成为贫穷、落后、愚昧的代名词,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极.代表着繁荣、进步、文明的城市.却也并没有真正地成为绝大多数人可以安身立命的美好家园。每一个从乡村来到城市的人都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城市,缘何承载不起这样的希冀?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综合指标法测度旅游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结合时间序列法量化旅游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运用案例分析法解析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结果表明:(1)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是以旅游业为驱动载体,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基础,在“市场链接、产业融合、行政势能、制度嵌入、规划引导、资金支持”等外部因素干预下,乡村基于自身基础条件选择合适发展路径并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2)基于时间序列法,发现张家界旅游城镇化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且随时间推移,旅游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日渐明显,逐步超过乡村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3)张家界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演进过程分为介入阶段(1989—2000年)、分化阶段(2001—2008年)、转型阶段(2009—2014年)和融合阶段(2015年至今)。(4)张家界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主要分为景区城镇化和城镇景区化两种。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文明是基于东方智慧的新文明之路,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希望在中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起点在乡村,希望也在乡村。今天,我们如何读懂乡村?这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学者穷尽半生所思考的问题。为了研究中国的乡村,他用大量的时间深入乡村调研,脚步踏遍了大大小小的村落;他用心感受乡村的农耕文化和生命温度,敏锐观察新时代乡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019年6月29日下午,在国家行政学院一间简陋的办公室,《环境教育》记者见到了这位"用脚来做学问"的学者。作为乡村发展与生态文明研究的开拓者,张孝德已经跟踪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研究一直是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热点,高质量的城镇化有利于碳排放减少及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本文从人口、土地、经济三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高质量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三个维度高质量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维度的高质量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同,当前的人口高质量城镇化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经济高质量城镇化也具有一定碳减排作用,但现阶段土地高质量城镇化增加了碳排放;不同维度的高质量城镇化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具体而言,劳动力结构转型在人口高质量城镇化与碳排放间不存在中介效应,土地财政在土地高质量城镇化与碳排放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经济集聚在经济高质量城镇化与碳排放间存在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13.
发改委:中国近400个城市缺水约200城市严重缺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3月29日下午举行新闻吹风会,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李守信表示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发展阶段的多种原因,我国的城镇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表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也是很不平衡的。突出的是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明显偏低,城镇化发展比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大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4.
张蕊  白永平  马卫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2):204-206,244
在充分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人口、土地、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城镇化6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沿线城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普遍较低,且空间差异较明显;2有1/3的城市处于中等城镇化水平;3通过计算得到的系统内部协调性也同样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各城市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具有"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特点。在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城乡耦合系统理论,提出通过城镇规模和空间优化、功能完善提升生态环境管治。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新型城镇体系下的生态环境管治应基于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努力夯实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约束的先导作用,并通过实施有效的城镇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治策略、提升生态环境空间管治效率、构建政企民共同参与的新型城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措施来提升生态环境管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变暖日益严峻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我国是一个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分布广泛,尤其是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可以为低碳绿色乡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由此可见,占国土面积57.59%的乡村在低碳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加快低碳绿色乡村建设,是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关系到低碳...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与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榆林市作为我国新兴的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发展严重失衡,与城镇化的相互作用十分有限。选取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对榆林城镇化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榆林产业结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而选取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指标,通过SPSS软件建模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三次产业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最后将榆林市12个县(区)依据其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分成三种不同类型,给出城镇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的相应机制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创建生态文明,需要巨大的、综合性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在村一级开始比在大城市兴起更可能。作为有着上千年农业文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决策将会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重复西方的错误,将现代化模式强加给农村是选择死亡。当今中国主要仍是一个传统社会,从顶部激发、从底部生长生态文明,重建乡村共同体,促使传统农业向真正的生态文明发展是可能的,而这样的发展抉择将带给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机会。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16,(9)
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一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将何去何从?是继续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老路?还是另辟蹊径?黑土地完全可以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抓住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机遇,走出一条厚道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这包括树立以绿色GDP和幸福指数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社会评价指标和体系;利用高科技拉动"共享经济";走厚道农业和城市化之路,从而使东北黑土地重新焕发活力,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从城镇发展度、城镇宜居度、城乡协调度和城镇发展效率4个维度综合评估了2005—2019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结果表明:①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整体质量依然处于较低水平。②城镇发展系统和城镇宜居系统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维度,城镇发展效率和城乡协调度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短板,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质量快速发展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动力,城乡协调度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维度。③研究后期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缩小,城市之间的关联性增强,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