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海洋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以辽宁省为例,运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了1997—2007年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进行了偏离—份额分析,揭示了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对策,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2001—2005年该地区的海洋水产、海洋油气、海盐、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电力海水、造船、海洋工程建筑、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和其他海洋产业等11个产业部门产值为指标,通过结构多样化指数、偏离份额分析和区位熵指数对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的综合化、产业结构的结构效益、产业的比较优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同构与异构取决于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中生产要素的结构与流动特征,其特征量的相似性导致产业结构的同构,产业同构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具有合意性。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其非合意性愈显突出。区域产业同构优化的本质动力在于生产要素结构及其流动特征量的变化,通过不同层级区域产业规划战略和区域间经济合作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与流动,以产业集群化之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使区域产业结构朝着优化、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总体产业结构和海洋产业结构的发展演进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运用三轴图法对比分析1992-2009总体产业和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及我国总体产业和海洋产业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总体产业结构和海洋产业结构演进的主导因素,为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诗雨 《绿叶》2012,(4):29-34
中国海洋产业在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海洋自然灾害海洋权益冲突海洋市场波动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危及海洋产业安全;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管理与合作的力度不断深化,海洋产业安全形势有望逐步改善,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海洋开发实力完善海洋产业管理体系仍然是海洋产业应对国际风险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脆弱性角度入手对海洋产业脆弱性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在建立基于系统敏感性与应对能力的脆弱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TOPSIS法和障碍度评价公式对中国11个沿海省区2006—2013年海洋产业脆弱性的时间与空间演变特征和主要障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海洋产业系统的敏感性与应对能力共同决定该系统脆弱性的大小;2沿海各省区海洋产业脆弱性时空差异非常明显: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产业密集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海洋产业脆弱性较低、应对能力较高,产业密集程度低的地区应对能力低、脆弱性较高;3通过对2006—2013年中国沿海各省区海洋产业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图进行分析,可将其脆弱性演化趋势归为三类,即脆弱性较平稳型(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广西、海南)、脆弱性平稳型(福建、上海)和脆弱性降低型(辽宁、浙江)。4障碍度评价公式可知,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海洋产业科技含量、海洋从业人员素质与海洋环境保护是影响各省区海洋产业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且脆弱性越高的省区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海洋产业部门的发展现状,从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系数方面分析了2005—2014年海洋产业部门的就业特征及差异。研究发现:1海洋产业部门的高劳动生产率和A值是海洋产业有利于吸纳就业的重要特征;2海洋产业部门间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性明显,与传统海洋产业相比,新兴海洋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就业人口由传统海洋产业向新兴海洋产业流动,强化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就业效应。3传统海洋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新兴海洋产业吸纳就业的潜力在逐渐增强。4根据海洋产业部门吸纳就业的潜力和10年间平均就业人数将主要海洋产业部门划分为高度吸纳型海洋产业、中度吸纳型海洋产业、低度吸纳型海洋产业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金融发展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具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耦合关系。构建了金融发展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11个沿海地区金融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发展状况进行了时空分异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多数沿海地区两大系统的发展态势及耦合关系均呈现稳健向上的趋势,但也存在地区差异明显、部分沿海地区耦合关系失调等耦合裂隙,提出发挥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推动海洋金融产业集群建设、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与强化金融监管并重、建立区域海洋金融合作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多种产业和相对完整的海洋经济体系。然而也面临着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这都制约了秦皇岛市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秦皇岛市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0—2015年湖北省相关统计年鉴数据,选择6项环境指标,在SPSS软件支持下构建了综合污染指数。在分析综合污染指数和产业结构变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湖北省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提取了两个因子,湖北省2012—2015年污染指数比1997—2011年低,但仍高于1990—1996年。产业结构优化率呈上升趋势,该值在2000年以后大于35%。采用VAR的动态模型,预测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672、0.713、0.725。湖北省环境污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湖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短期内能够减轻环境污染程度,整体来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减轻环境污染作用有限。第二产业对解释综合污染指数预测方差分解起着重要作用,其次为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南京市产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从产业结构演变、产业水平、产业效益和工业内部结构等几个方面对南京市产业结构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南京市产业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不仅能够推动海洋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提高海洋公益事业的服务水平,因此对广东省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选择与培育进行研究意义重大.依据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技术要求、市场需求规模、产业集群化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标准,构建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名牌企业嫁接和集群化产业园等培育模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本文分析了2001—2016年南京市产业结构演进轨迹和高级度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定性描述了三产比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定量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效应,并通过产业高级度和生态环境影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全市产业结构总体经历了一次转型,产业结构高级度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与SO_2排放量、NO_x排放量、SO_2年均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则与其均呈负相关关系;(3)全市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产业转型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轨迹与产业结构变动轨迹在变化趋势上存在一致性,且要滞后于产业结构转型。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南京市生态环境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演进与部门发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发展历史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的保护有重要影响。基于此,直观描述了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辽宁省的海洋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利用SSM对各大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行了阶段性的具体分析,认为加强海陆联动与科技投入是推进辽宁省海洋产业高级化的必要途径。同时,海洋产业部门的增长优势与结构优势明显,但竞争力优势有待加强且显现出较严重的部门分化,因此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将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环境规制和创新直接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速度和方向。基于我国沿海11省市2006—2014年面板数据,采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More值和门槛回归模型,从方向和速度两个维度对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在产业转型方向上,沿海地区正向第三产业转型,2010年以后1/2省份的产业转型速度加快。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促进海洋产业转型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在海洋技术创新水平制约下环境规制对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倒"U"型双重门槛效应。因此,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提升海洋产业转型水平时,应充分考虑海洋技术创新水平对环境规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海洋产业的偏离—份额分析角度对我国海洋12个产业部门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以下结论:1较突出的产业资源利用矛盾阻碍了海洋经济发展速度;2"本位主义"发展理念导致区内重复建设、产业结构同构的问题较突出;3海洋产业处在一个高位增长的黄金发展期,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海洋经济亟须寻找和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刺激渔业经济增长,是辽宁省渔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从2000—2012年的经济数据分析来看,辽宁省渔业产业结构现状是支柱产业稳定、主导产业发展潜力小、潜导产业向主导产业转移。采用Gompertz曲线预测,得出2015年辽宁省渔业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9.5%,与农业部发布的《全国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渔业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速10.2%的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此为基础提出辽宁省渔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基于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从研究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利用多元相关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辽宁省海洋各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辽宁省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造船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而海洋油气业和海盐业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山东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进行分析。时间上,利用SPSS软件对1978—2014年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两者的变动关系分为波动期、调整期和优化期三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时期两者的相关性,并探讨两者变动关系的形成原因;空间上,分析山东省的沿海和内陆地区以及17地市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分析的主要结论提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洋产业的偏离—份额分析角度对我国海洋12个产业部门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以下结论:1较突出的产业资源利用矛盾阻碍了海洋经济发展速度;2"本位主义"发展理念导致区内重复建设、产业结构同构的问题较突出;3海洋产业处在一个高位增长的黄金发展期,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海洋经济亟须寻找和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