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耦合协调理论构建城市化发展—土地资源效应的协调度模型,分析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研究案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且不同类型城市所体现的特点不同。通过改造协调度模型,求解出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协调度以及最优的土地资源效应。通过基本的条件假设,求解最大协调度和最优土地资源效应,提出适用于不同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关系的优化配置模型,分别为高能模式、高效模式和提升模式,用以指导区域土地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城市化效率和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利用DEA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的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相对发展水平和耦合水平.结果表明:①10年间耦合度整体上呈现平缓下降—缓慢上升的趋势,耦合水平较高;②中国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耦合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三级梯度的分布空间规律逐渐被打破,呈现出交错分布的格局;③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各省份需要合理地平衡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的发展,确保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地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3.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在建立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河南省的城市为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根据测度结果对河南省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做出基本判断,并分析了河南省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耕地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震  贺振  贺俊平  张卫星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110-1111,1120
分析了河南省近30年的耕地资源利用现状以及耕地的数量变化,并对目前耕地利用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工业化、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大连的开发区时间,从集聚和引力扩散、制度创新、跨国公司主导下的产业链式成长、对母城的有机疏散、产业空间优化与重组、行政区划调整等6个方面探讨了开发区城市化效应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开发区城市化的3种空间模式,即大型综合经济功能区的飞地型模式、大型高新技术园区的郊区化模式、中小园区组群发展的嵌入与填充模式,提出了优化开发区城市化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广东省快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影响关系,本文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1995年、2005年、2016年广东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以广东省为研究区,1995—2016年广东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趋势,整体呈S型曲线,经历了严重失调—中度协调—优质协调和城镇化滞后—相对平衡—生态环境滞后的过程。②以21个地级市为研究区,1995—2016年各地级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持续提高,属优质和良好协调型的区域以珠海、深圳为核心逐步向外围扩展,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③生态环保政策、土地开发强度是不同时期影响21个地级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共性因素。同时,2005年以前,产业结构及人口和GDP的快速增长是主要的影响因素;2005年以后,人口高度集聚、土地快速开发、科技和技术创新等因素则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互动特征,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5—2014年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耦合度的时序来看,1995年以来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基本处于颉颃阶段;从耦合协调程度的时序看,甘肃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程度不断改善,发展良好。说明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已逐渐形成良性互动关系,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以发挥,应不断推动两者向耦合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和中国江苏、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城市化成功经验的总结对比出发,结合吉林省省情,在城市化道路、机制、模式、战略方面提出可资吉林省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借鉴的启示:城市化发展战略必须与城市化阶段相适应;城市化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产业支撑;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交互作用在城市化中发挥着巨大效应;大都市区建设与相对集中型城市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乡统筹的思路下,需要积极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以天水市2000—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其协调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天水市城镇化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而生态指标指数波动上升,2010年之后有下降趋势。②2000年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等级为严重失调,2001—2009年为良好协调,2010年协调发展度指数下降至0.77,为中级协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遵循客观、科学、综合原则,运用熵值赋权法,对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了评价;采用动态耦合模型及剪刀差分析方法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考察;借助Excel 2003软件,通过作散点图,比较拟合优度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协调前景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分别由2005年的0.2934、0.4198跃升至2015年的0.6236、0.4198,经济发展系统升幅明显高于生态环境系统。②2005—2015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度均值为-6.95°,整体处于由低级协调向协调演进状态,而两者间演化速度夹角由2005年的18.56°扩展至2015年的82.4°。③若按既有惯性发展模式,2020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将达155.74°,预期处于极限发展状态。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为新常态下安徽省制定经济与生态文明融动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元素流分析方法,解析了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系统磷代谢的主要过程,构建了磷代谢分析框架及磷流核算模型,并以湖北为例,审视了其磷代谢过程及规律,定量识别了水体磷负荷的主要来源,力图提出减少长江经济带总磷污染的相关建议与对策。结果表明:(1)湖北长江经济带磷代谢系统整体结构不协调,呈现典型的单向型;(2)随着矿物磷—植物磷—动物磷的转换,重要工业化生产性子系统(磷化工、农业种植、规模养殖)磷的物质生产率逐渐退化,污染排放率、废物累积率、养分循环率则次第升高,城镇居民对总磷污染的贡献度要远超农村居民;(3)规模养殖、农业种植、磷化工、城镇居民生活是湖北长江经济带水体总磷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大国,乡村在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乡村的建设和农业生产水平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下,乡村所受到的冲击十分剧烈。城镇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进程有其客观规律,而且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人为地阻挡城镇化不利于经济发展。然而,若不顾实际条件,不惜代价地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难以保持和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而且对乡村的影响会更大。本文在论述中国1949年以来几个阶段城镇化特点的基础上,从近年来城乡差距与乡村人口劳动力的变化、土地高速非农化与粮食安全、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四个方面论述快速城镇化对乡村的冲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乡村的发展问题。根据上述乡村发展问题,本文提出若干意见,其中最要顾及的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由于我国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各地的经济区位差异很大、发展的起点不同、进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所以,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特别要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构建平等协调的城乡关系。各地城镇化的发展时序可有所不同,但必须因地制宜、同时做好乡村发展规划,力求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从而使农业和乡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河北省农村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规划不合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制约、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出现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和耗竭,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各级政府须科学合理规划、切实推进农村城镇化,转变农村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复合指标方法对辽宁省14个省辖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辽宁省内城市化发展水平呈现高低落差大的格局.根据测度结果进行城市化发展水平类型划分,探讨了影响城市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驱动力,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因素、历史和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中国环境展望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同时也存在着历史的机遇。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 ,科学技术落后 ,城市化加快等方面阐述了21世纪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着重分析了推行总量控制、清洁生产、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外交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16.
武进区花卉苗木基地产业生态化建设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南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在带动地方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却给农村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实现农村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亟待研究的任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花卉苗木基地的实践表明,对区域做出科学的生态经济区划,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它类型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花卉苗木生态产业,成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优化途径之一。武进花木基地环境建设包括:(1)优化生态经济区划,将整个基地划分为平原水网和漏湖圩田两个生态经济区;(2)根据各生态经济区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生态产业布局和实施方案;(3)发展具有“水乡、花卉、休闲”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了成渝地区2005—2018年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并基于ArcGIS10.3软件进行了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2005—2018年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均保持上升趋势,"双峰"格局显著。②耦合及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阶段性特征明显,政策引导作用显著。③耦合协调重心始终以成、渝两地为中心迁移变化,"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初见成效,两大核心城市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未来,应进一步发挥成、渝两大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强化区域一体化意识,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是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直接反映和结果,它是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RS/GIS技术,采用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率作为评价因子,参考国际和国内各省的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率制定评价标准,对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质量属"优"的面积覆盖率占伊犁河谷总面积的73.2%;生态环境质量为"良"的县市面积覆盖率占伊犁河谷的26.3%。伊犁河谷生态环境总体较好,局部较差。伊犁河谷各县市的耕地面积覆盖率、建设用地覆盖率和草地面积覆盖率是各县市生态环境状况差异的主要原因。该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所得的评价结果比较一致,结论符合实际状况,且有计算简便快捷等优点,方法可行,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