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风 《环境教育》2008,(3):29-31
培养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良知的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若不能落实到每个公民的行动,就只是一句空话。这就需要通过环境宣传教育来建立公民生态意识和生态良知,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培养对环境的尊重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将培养出具有良好生态修养的合格公民,必将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和队伍保证,必将带动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近日公布《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本调查主要了解我国公民环保行为的基本情况和特征,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开展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对下一步生态文明宣传工作的把握和重点安排奠定科学基础。研究报告显示,公民高度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66.88%的受访  相似文献   

4.
<正>实验学校依托生态农场、节日活动、项目学习多元化途径,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入手,爱护环境,节约能源,为筑绿色梦想持续助力,做生态文明理念积极的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学科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法律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发达国家环境教育起步较早,1970年世界首部环境教育法——美国《环境教育法》颁布实施。发展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境素养是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和重要途径。2015年我国新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要求,加强环保教育宣传,增强公民环保意识。环境教育教学内容综合、学科跨度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必须充分开发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加强体验式教学。发达国家环境教育体验式教学特点对于我国发展环境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口号为"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5年"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主题。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新《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角色地位、功能定位和生态权责的不同,有限理性的政府、良性调节的社会和自觉自治的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三大责任主体的基本定位。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及生态文明观念的影响,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存在政府责任"越位"、社会责任"失位"和公民责任"缺位"等权责错配的尴尬。从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厘清政府、社会和公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权责关系,优化三大主体的权责结构,重构政府执行力、社会协同力和公民支撑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等一系列重要生态理念与思想。如何传播这些生态理念和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能否从理论落到实践的关键。自然保护地在培养公民生态意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开展生态理念传播的最佳场所之一。本文选择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理念传播为研究对象,力图为提升自然保护地的传播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方法。这既契合了生态保护的时代需求,也有助于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层次,增强我国绿色传播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生态意识和生态实践并重的过程,更是生态意识引导生态实践的过程。当前人们的生态意识普遍提高,但更多是偏颇性生态意识,缺少了整体性生态意识视野。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模式,其宗旨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生态意识和生态实践并重的过程,更是生态意识引导生态实践的过程。生态意识是人们对于自然生态价值的确认和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美丽的认同。目前,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态意识普遍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生态意  相似文献   

10.
<正>高校环保社团在象牙塔里播撒绿色的种子,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创建绿色校园,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高校环保社团作为学校课堂环境教育的延伸,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通过高校环保社团平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促进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量的实践证明,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水平反映了公众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认同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总结梳理生态文明意识内涵的基础上,引入KAP模型构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评价模型,并结合生态文明意识调查评估实例,对模型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说明,力求为生态文明意识评价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助力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让学生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将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助力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才能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态文明建设也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将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宜昌市"生态小公民"教育实践体现出的鲜明特色与实践智慧,对于其他地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态小公民"教育是湖北省宜昌市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特色实践。自2016年以来,宜昌市就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相继出台了若干指导性文件。在此背景下,宜昌市各地区开始探索本地的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实践。2018年4月,宜昌市将西陵区"生态好市民"教育和夷陵区"生态  相似文献   

14.
正为推动环境教育,增强公民环境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天津于2012年11月1日颁布实施了《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一年来,全市按照《条例》的规定,紧紧围绕"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教育主题,依法开展环境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加大投入构建宣传体系《条例》颁布以来,天津市环保局加大了环境宣传投入,在升级改造环保政务网、环保政务微博等自有环境宣传网络的基础上,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建立了天津环境网,开设了环境论坛,通过新闻中心、环境教育、环境宣传、在线服务、环境观点等板块栏目,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培育公民环境意识,提升市民环境  相似文献   

15.
滕海键 《绿叶》2013,(3):32-37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凸显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对于环境问题的根源与生态文明的主旨,环境史能够提供更好的阐释和解读。本文结合自己在环境史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认为生态文明建设需推进环境教育,特别是环境史教育,以提升全体公民的环境意识,同时普及生态学理论,提高广大民众与政府的生态学素养,在发展理念上应摈弃传统的一维发展观,倡导多维发展观,在环境治理上需要注意解决环境不公正问题,政策上以国家干预为主而不能完全依靠市场。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21,(1)
正近日,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通过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提升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助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顶层指引。《意见》的旨趣一方面在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生态环境领域文明行为深入人心;另一个方面则是深入落实生态文明观,将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精神转化为公共生活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力。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16,(4):102
正深圳市南山区月亮湾小学一直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争创"国际生态学校"为抓手,把"创建绿色学校,培养绿色使者"作为学校环保教育的育人目标,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具有现代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合格公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5年1月,月亮湾小学被国家环境保护部授予"国际生态学校"荣誉称号。随着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月亮湾小学的环境教育形成了四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正>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关乎民生,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但环保工作绝不仅仅是环保部门一家之事,也不仅仅是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之事,而是全体公民应尽的义务。环保工作要想上更高的台阶,最根本的还是要强化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全民环保素质。  相似文献   

19.
孙冀红  刘经伟 《绿叶》2011,(1):69-74
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不是生态道德,它是一个领域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关于道德建设方面所构成的体系。它具有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伦理意识的全球性、伦理觉悟的深刻性、实践主体的全员性、主体实践的自觉性、主体实践的和谐性等特征,表现形式为意识形态、行为规范、情感活动、实践活动等。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围绕教育成果,在“五有”上见成效;围绕发展提升,在“五力”上下功夫。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时代受到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树立起生态环境意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快推动全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在“五有”“五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