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生态文化的引领作用,才能够以更加清醒的态度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出一条富含生态意蕴和饱含深厚底气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态文化,狭义上来讲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经济制度,如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生态马克思主义等。从广义上来理解,它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20世纪中叶,“八大公害”事件震惊世界,全球性生态危机成为社会瞩目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发现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使我们对传统西方哲学的“元哲学观”或思维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使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新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3.
杨通进 《环境教育》2009,(12):10-12
2009年是一个"气候变化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从,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的基调。哥本哈根达成的协议将影响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进而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地以及食物。在伦理层面上,温室气体减排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杨通进给我们做了解答。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如何利用这个世界,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与其保持和谐,这是举世关心的大问题。就此,本文试以熵定律为视角作些思考。(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两种世界观模式。这就是物理学基础教程中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牛顿机械论世界观模式,它告诉我们: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是守恒的,既不能被消灭,又不能被创造,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而本质并不改变。其逻辑结论是,我们积累的财富越多,世界就必然越有秩序。这种世界观模式尽管从形成直到现在已经历了400年,但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高校政治课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 《环境教育》2000,(4):9-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自然界有着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 ,这种规律是客观的 ,是人类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认为 :人“由于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 ,可以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和掌握 ,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创造历史。然而 ,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人们掌握了无穷的“魔法”仿佛真的成了“自然界的主人” ,似乎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 ,人类一方面肆无忌惮地掠夺地球资源 ,另一方面又随心所欲地倾泻数以亿吨的废气、废液和废渣 ,使人类许多天然的朋友———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灭绝 ,就连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6.
敬文东 《绿叶》2010,(1):212-214
和世界所有人一样.中国人的终极目标也是幸福——幸福才是值得追求的最高果位.物质丰富只是达成幸福的必要条件。今天我们拜服的是一套成功哲学.所有的手段都必须遵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几何学原则。如果我们依然不把公平,公正.平等当作最高价值理念,不围绕它们设置法律.经济、意识形态等配套装置,30年之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30年之后我们是否幸福.并不难想象。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对自身走过的发展道路的深刻反思。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1987年发布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机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此定义在哲学上很有吸引力,各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各有评说,几乎涵盖资源、能源、工业、农业、林业、贸易、财经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还缺乏较深入的研究,其理论体系还处于哲学思考和实践归纳阶段。“人的需求即人的本性”,人的自然生存需求、社会经济需求、精神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揭开了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秘密,并且开辟了解决危机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自身的逻辑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文化根基以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具体国情,这三者的结合共同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保产业》2002,(12):28-29
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2001年6月重印的译著“自然资本论”是一本有关经济开创性的范本,三位领先的实业幻想家阐明了世界如何处在一种新的工业革命的前夕。这次革命指望转变我们对商业的基本看法,认识商业对于塑造我们未来的作用。在过去10年中,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开始发现,巧妙地应用新技术和产业实践,是节约资金和资源的大好机遇。本书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它将招致石油工业的衰败,而将传统模式的汽车变成“超级汽车”———燃料电池驱动的汽车,它将更轻巧、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自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以后,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道路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持续发展”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从生态学角度提出来的。究竟什么是“持续发展”?怎样才能达到“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学者们和政治家们热烈讨论的题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WCEO)1987发表的《我们的共同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一书,给持续发展下的定义是: 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前的  相似文献   

11.
现存先秦典籍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生态哲学与环境文化的巨大宝库,其思想如一泓泓源泉,一脉相承而来,影响至今。《老子》作者老子是道家开山鼻祖,也是中国环境哲学之父。《老子》一书五千字,字字珠玑。书中以"道"为世界本源,以"道"而点化"和"之哲学内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相似文献   

12.
余谋昌 《绿叶》2014,(5):73-78
中国的农业文明达到了世界最高成就,曾经拥有世界话语权。但是,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由于农业文明的道路惯性,中国没有走上工业化道路,被迫成为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中国失去了世界话语权。未来世界是生态文明的世界,未来的世界话语权是生态文明的话语权。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新的中国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手段。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重建世界话语权的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理念的价值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精神出发,救治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精神混乱、理想真空和哲学贫困问题。其终极的任务,是从历史的新起点和时代的高度出发,并站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角度,引领当代中国人重构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命观。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21,(1)
正对世界的哲学解读,需要立足于对世界的哲学定义。思考世界、环境、哲学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立足于把世界放在环境哲学的角度做系统性的立体思考;另一方面,基于世界环境作为一个越来越成熟的整全式概念加以辩证审视。当然,在此之中世界环境及其哲学的蕴涵也在接受新时代环境的凝视。  相似文献   

15.
周围 《环境教育》2008,(3):34-36
21世纪之初,人类遭遇了一场将今天与明天连接在一起的危机,这场危机就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明确的人类发展问题。它提醒我们:我们分享着同一个星球——地球,世界各民族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相似文献   

16.
景观是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文化、环境和社会议题密切关联。同时,景观还是社会福利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对它的保护与改进是经济活动和我们职责的重要方面。这样一种空间认知,为我们提供了创建可持续景观的基础,而应对这一挑战性难题的深层根基在于生态哲学。本文试图将哲学理解与现实空间管理结合起来,对这一刚出现不久概念的相关方面——景观和景观可持续性——做出系统阐释。  相似文献   

17.
绿色化学--未来化学家追求之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 ,它不仅是认识世界 ,而且也是创造新的物质世界的学科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使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化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仍然在迅速发展着 ,但是纵观整个化学工业 ,人类已经意识到一些化学工艺虽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产品 ,但还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而绿色化学正是实现防止污染的基础和重要工具。绿色化学就是利用预防污染思想发展起来的。绿色化学的目标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手段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原料、产物、副产物、溶剂和试剂等的产生和应用。绿色化学是从根本上消灭污染 ,它的着眼点在于…  相似文献   

18.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陈明 《绿叶》2010,(1):198-204
儒学应该而且能够为探索中国道路、塑造中华民族意识.建构中国现代国家形态做出贡献.但我们要对儒学本身进行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阐释与重建,既不能预设其理论本质将其封闭化.也不能预设其实践的有效性将其神化。今天儒学功能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民间具有深厚根基为前提。而这意味着它与社会生活的契合.意味着社会生活对它的选择、熔铸与再造。儒家与现代性是可以共生并存的,回到源头活水.到伦常日用中寻找理论生长点应该是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敬文东 《绿叶》2010,(Z1):212-214
和世界所有人一样,中国人的终极目标也是幸福——幸福才是值得追求的最高果位,物质丰富只是达成幸福的必要条件。今天我们拜服的是一套成功哲学,所有的手段都必须遵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几何学原则。如果我们依然不把公平、公正、平等当作最高价值理念,不围绕它们设置法律、经济、意识形态等配套装置,30年之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30年之后我们是否幸福,并不难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