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集四川省生活废弃物焚烧炉飞灰和企业周边土壤样品10个,应用CALUX生物检测法测定了样品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毒性当量。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家废弃物焚烧企业飞灰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毒性当量水平较低;企业上风向3 000m土壤背景样品受周围人类活动影响,二噁英类毒性当量值与其它省份土壤背景值相比较高;企业周边1 200m范围内土壤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毒性当量值介于9.4~12.16 ng-TEQ/kg,低于国外除农业用地外的其他规划用地标准,与国内上海、杭州焚烧企业周边土壤样品中二噁英类毒性当量一致,但高于广东、江苏和天津焚烧企业周边土壤中二噁英毒性当量值。检测结果为四川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持,并填补了国内四川省废弃物焚烧企业周边土壤中二噁英含量的数据空白。  相似文献   

2.
二噁英是一类剧毒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一级致癌物质。脱氯降解是降低二噁英毒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二噁英的种类、来源和危害,其次对二噁英的降解方法包括光降解、光-Fenton降解、生物降解、热降解、化学降解脱氯作了简要评述,比较了各种降解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3.
张建强  杨红薇等 《四川环境》2003,22(1):44-45,54
本文阐述了二噁英的毒性、结构、性质、来源。二噁英的生成主要有二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从与二噁英结构关系不紧密的,碳水化合物开始而生成的,第二条途径是从具有与二噁英结构相近的氯化苯酚等而生成的。垃圾焚烧中影响二噁英生成的因素有粒子状物质、催化剂(如铜、铁、镍、锌等具有催化剂的作用)、氯、碳、焚烧炉中温度(250-700℃)。控制垃圾焚烧中二噁英生成的对策有垃圾焚烧前的分类处理、二噁英生成抑制、二噁英排放抑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西安环境空气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浓度变化特征,选择西安市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开展持续22周监测工作,并使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市采暖季和非采暖季二噁英浓度均低于国内其他城市;采暖季期间化石能源燃烧是二噁英毒性当量质量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17种二噁英同类物浓度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特征基本相同。在采暖季期间,二噁英主要存在于细颗粒物中;在非采暖季,低氯代二噁英及呋喃主要存在于气相中,高氯代二噁英及呋喃主要存在于颗粒物中。采暖季期间,可通过采用非化石能源燃烧和佩戴PM2.5口罩减少二噁英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用铬渣生产水泥消除铬消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以粉煤灰(或煤矸石),石灰石,铬渣,A渣为原料煅炼新型低温水泥的方法去除儿渣毒性,进行了去除铬渣毒性稳定性试验,讨论了除铬渣毒性的机理和影响去除铬渣毒性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去除铬渣毒性彻底,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是处理铬渣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毒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水体中重金属的生物转移和生物转化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影响重金属毒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影响重金属毒性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值、硬度、溶解氧、光、盐度等,另外,有机物和其它综合因素对重金属毒性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以粉煤灰(或煤矸石)、石灰石、铬渣、A渣为原料煅烧新型低温水泥的方法去除铬渣毒性;进行了去除铬渣毒性稳定性试验;讨论了去除铭渣毒性的机理和影响去除铬渣毒性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去除铬渣毒性彻底,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是处理铬渣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发光海藻快速检测钻井液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借助一种发光海藻Pyrocystislunula可以快速、准确地对钻井液毒性进行检测和评价,利用此原理设计的便携式毒性测试仪已经问世。文章介绍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和步骤,并对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二噁英类是焚烧烟气排放的重点控制物质,从头合成和前驱物合成是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类生的主要机理,基于焚烧线中二噁英生成与存在的环境,概述了减少二噁英类的初始生成、脱除烟气中排放二噁英类或提高二噁英类检测速率三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部分技术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为焚烧厂烟气中二噁英类的排放控制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钻井液遗传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测试了大庆油田废钻井液、聚合物体系钻井液、三钾聚合物体系钻井液的压滤液和全泥浆的生物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庆油田钻井液遗传毒性很低或基本为无遗传毒性,废钻井液除大部分回收利用外,剩余部分在井场就地掩埋处理,不会通过环境介质对人群产生致癌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钻井液幼鱼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荐的毒性试验鱼种(幼鲤鱼),对大庆油田废钻井液、聚合物体系、三钾聚合物体系钻井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出三种钻井液LC50值、钻井液浓度值和95%可信度的浓度范围;采用美国糠虾试验法钻井液毒性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并对钻井液中主要化学添加剂毒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庆油田三种钻井液均属于无毒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油田化学剂生物毒性的测定及其分级标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试验建立了测定油田化学剂生物毒性的发光细菌法。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了几十种钻井/完井液添加剂和钻井/完井液体系的生物毒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田化学剂生物毒性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几种典型钻井液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成熟可靠的检测方法对其生物毒性、化学毒性和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部分钻井废液具有一定生物和化学毒性,其中,磺化体系钻井液在生物毒性和化学毒性方面均超标,应重点加强管理;低密度无固相体系和磺化体系钻井液中Hg和Cr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相似文献   

14.
钢铁行业铁矿石烧结和电弧炉炼钢是我国二噁英减排优先重点控制的行业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二噁英的危害性和烧结、电炉炼钢工艺二噁英的产生成因,并从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两方面探讨二噁英的减排途径。  相似文献   

15.
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水毒性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满红  李咏梅  顾国维 《四川环境》2004,23(2):11-13,16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但目前国内外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水毒性研究还很少。本文从目前活性污泥的工艺选择和污水回用的现状出发,对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水毒性测试方法以及毒性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现存问题给出了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原油及产品对藻类毒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具有种类繁多,个体小,生长繁殖迅速,对毒物的毒性敏感等特点,它长时间在水中生长,能客观地反映原油及产品对水体污染所产生的毒害综合效应。实验室中毒性研究通常采用纯种藻类培养来评价油的急性和早期毒性影响。经过实验室研究及原油泄漏现场调查研究表明:在含油的生态系统中油能刺激藻类的生长。在油污染过的水体中,原油中的轻烃和较易挥发的组分对藻类的毒性影响最大,原油泄漏的短期毒性影响和二次影响同等重要,油对藻类种群结构也具有重要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热脱附技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时可能会生成二噁英,而目前国内外普遍接受的关于二噁英的生成机理主要来自垃圾焚烧过程,并没有针对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过程中二噁英生成机理的分析。详细介绍了二噁英相关的理化性质、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热脱附技术处理含氯有机污染土壤过程中的具体条件,分析了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过程中二噁英的可能的生成途径及影响因素,为热脱附过程中二噁英的合成提供了几种可行的过程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油田固体废物的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某油田3个区域井场的废弃钻井液和取自集输站及注水站的油泥(砂)等两种固体废物进行急性生物毒性试验和浸出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油田的废弃钻井液急性生物毒性相对较大,油泥(砂)不具有急性生物毒性;这两种固体废物均不具有浸出毒性和腐蚀性。  相似文献   

19.
总结分析了中美两国二噁英有关标准的特点。我国二噁英相关的标准体系有待完善,主要集中在重点行业的烟气排放标准方面。美国二噁英相关标准体系较为完善,以风险评估为重点,二噁英排放源涉及的行业划分细致,排放标准分级明显,技术导向明显。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我国应继续深化重点行业的烟气排放控制的策略,加强二噁英风险评估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以减排技术为基础,强化分级管理的思路,并针对不同排放源细化二噁英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硒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的发育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全胚胎培养方法探讨了硒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的发育毒性,结果表明硒对胚胎的损害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硒浓度为2.0μg/ml,首先受累及的器官是视觉系统,提示该系统是硒的主要胚胎毒性作用部位,高浓度时,硒对反映胚胎生长发育和器官形态学分化的各指标均有抑制作用,6.0μg/ml剂量组胚胎畸形率为66.7%,主要表现是无眼泡,耳泡,心包积液,腋芽小,神经管未闭和体节异常,12.0μg/ml,死胎率高达8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