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论微生物技术控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营养化水体会引起藻类增殖,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阐述了利用病毒、原生动物、细菌等微生物技术控制富营养化藻类的研究进展,并对病毒控藻技术应用时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利用微生物技术控藻需要对生态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李兴平 《四川环境》2015,(1):133-137
城市景观水体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城市景观水体污染问题尤其是富营养化现象比较突出,影响了水体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景观水体的生态治理技术及其机理,重点介绍了人工浮岛、生物操纵等技术在景观水体修复中的应用和发展,以期对景观水体的治理和修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原水藻类的去处是个极其复杂的课题。某水厂通过对不同除藻防藻技术的实际应用及效果比较,最终形成了生物(鲢鱼)控藻+活性炭吸附+强化常规工艺除藻的联合除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除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用狐尾藻开展模拟试验,之后用“狐尾藻+人工曝气”法在某坑塘进行治理工程试验。结果表明,狐尾藻对水中总氮、氨氮、总磷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的基础上,通过“狐尾藻+人工曝气”组合工艺可明显消除黑臭现象,透明度和溶解氧明显提高。最终该坑塘黑臭水体氨氮、溶解氧、透明度均达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中表1监测指标阈值。因此,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的基础上,利用“狐尾藻生态净化+人工曝气”组合工艺对农村黑臭水体具有很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大量藻类对水质和生态系统构成极大威胁,利用生物法控制藻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利用鱼类、大型水生植物、底栖生物以及微生物等的控藻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锦城湖3、4号湖实施草型湖泊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水质由原来的富营养化水体降低为中营养水平。锦城湖由藻型湖泊转变为草型湖泊,湖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锦城湖营养盐指标和水体透明度均有明显的“修复点”。湖泊生态修复对锦城湖的浮游植物群落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生物量、平均藻细胞数和细胞重量大幅降低,藻类群落由原来的绿藻(Chlorophyceae)、硅藻(Bacillariophyta)为优势种群转变为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ceae)为优势种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7.
以太湖流域河道水体为例,开展了河道水体综合整治技术研究,研究出"初雨控制、控源截污、生态清淤、高速脱色、生态修复、景观营造"全方位治理模式,通过进一步优化,可形成适合于太湖流域河网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净化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8.
张峰华  王学江 《四川环境》2010,29(1):100-105
原位修复是一种可靠、卓有成效的河道水体净化修复技术,具有治理费用低和最大程度降解污染的特点,适合于污染严重、流量较小的河流水体。本文概述了河道曝气法、生物接触氧化、河流湿地处理和生态浮床等河道原位处理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应用情况,其中河道曝气和生物接触氧化起步早,技术较为成熟,为早期污染水体治理贡献很大,相对河流湿地处理和人工浮床起步晚,但成本低,耗资少,处理效率又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工艺都是经济、有效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物生态技术,在国内外发展比较迅速,但在进一步改进的前提下,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目前研究最多的汞、铬、镉、铅和砷等重金属,详细分析了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价态变化、吸附与解吸附作用、吸附和共沉淀作用等动态过程;简要地阐述五种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重点讨论了对水体重金属污染采取控制与消除土壤污染源、含重金属工业废水的排放和生物修复技术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修复技术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最值得推荐的一种无污染的绿色修复技术。本文阐述了矩阵生态工程系统技术按照仿生学原理和自然规律,依据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创造性地把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水体中的微生物科学地有机组合在一起,同时把水生态修复和生态生产相结合达到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同时产出财富和提供就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Dolphin技术治理河道水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Dolphin技术的原理、特点,采用该技术对河道水处理后,水质有很大的改变,水体能见度明显提高,臭味被遏制,藻类显著减少,而且无污泥和异味,对氨氮和高锰酸钾指数的去除率均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2.
蔡正帮 《四川环境》1992,11(3):35-40
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恢复沱江流域生态,以增流量;运用生态工程治理污染,平衡水体生态。从总本上提出了防治沱江水质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影响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修复的生态因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仅降低了它的使用功能,也使水生态系统日趋退化,从而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组建或重建沉水植物技术净化水质或进行水体生态修复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工程措施。本文综述了光照、pH、营养盐、重金属、悬浮颗粒物及着生藻类等生态因子对沉水植物修复的影响和修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西平  梁荫 《四川环境》1993,12(4):69-72
本文在涪陵地区大面积和定点采集了农田径流水样品,测定了径流水体中的三氮含量。探讨了径流水体三氮随产流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干旱时间,水体流动等因素对三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时间,径流水体流动对三氮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经统计分析,涪陵地区农田径流水体中的NH3-N,NO3^--N,NO2^--N和T-N含量分别为0.840,0.970,0.107和2.07mg/l。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河道等自然流域的水体污染物进行生态治理,作者提出运用三个独立步骤而形成一道自然水体修复功能:第一步,优选良性微生物株群并持续发展与供给;第二步,运用河道功能增加水中的溶解氧;第三步,建立流域水体生物链,从而达到流域水体消纳污染物的自净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及生物监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重金属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体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的环境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以及对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探讨运用生物的敏感性来监测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生物监测水体重金属污染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创新水源型流域污染系统控制科技支撑战略,对我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管理具有前瞻意义.文章从引导科技支撑发展方向,发展多维流域认知系统,创立流域系统控制知识,创新水源流域环境技术,建立流域水环境经济学与完善流域环境管理体系六个方面构建了水源流域污染系统控制的科技支撑战略体系;从制定水源型流域环境区划、水源型流域安全发展规划、水源型流域环境保护规划与水源型流域保护工程规划四个方面提出了水源型流域污染系统控制科技支撑的战略行动;从转变治理方向、改变治理目标与调整控制范围、优化监控指标等方面提出了水源型流域污染系统控制科技支撑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油田采出水进行处理以净化水质,达到各种目的所要求的水质标准,可采用污水回注的处理工艺,污水作为热采锅炉给水处理工艺,污水外排处理工艺。由于不同的水质要求,具体选择最佳的水处理工艺,达到净化水质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模拟湖泊沉积物在不同pH条件下,研究释放到水体中各种磷形态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碱性条件和酸性条件下,水体磷的时空变化由于其释放机制的不同,其迁移转化行为各不相同,同时,pH值的变化对水体中各种磷的相互转化没有明显的作用,各种磷形态的浓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体中总磷的浓度。研究结果对认识沉积磷在环境条件变化时,磷在沉积物和水体体系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MBR处理工艺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BR处理技术目前发展的新工艺有: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MSBR)、MBR与氧化沟结合工艺、MBR与高效生物反应器相结合(MHCR)等。MBR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是解决膜污染问题和降低膜成本。MBR技术已经在水处理领域应用,和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MBR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设备简单、占地空间省等优势,对于发展城市污水回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