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影响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修复的生态因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仅降低了它的使用功能,也使水生态系统日趋退化,从而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组建或重建沉水植物技术净化水质或进行水体生态修复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工程措施。本文综述了光照、pH、营养盐、重金属、悬浮颗粒物及着生藻类等生态因子对沉水植物修复的影响和修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盐城沿海湿地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不仅是潮间带脆弱光滩环境促淤、护岸等方面的先锋植物,而且也是该区水环境挥发酚类等有机污染物净化的先锋植物。实验结果显示大米草叶面对水中的有机酚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在静水、避光(夜晚)条件下,大米草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规律:q=1.3×10-8C0.08314;同时,大米草种群密度、淹水深度、水流紊动与苯酚的浓度等也影响其对苯酚吸附净化。在光照(白天)条件下。大米草对苯酚又具有光催化降解功能,在同等条件下,与夜晚相比,阴天、晴天光辐射2h后大米草对苯酚的去除率分别可提高9.3和12.8倍。  相似文献   
3.
大米草、芦苇群落对COD、N、P和NH4-N等污染物有着明显的净化作用,这对潮间带水质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同一淹水深度下,随着群落盖度的增加,芦苇与大米草对有机物、N,P的净化能力也随之增强;而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大米草对COD的去除率在淹水深度为30 cm时效果最佳;而芦苇群落对COD去除率随淹水深度的增加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光照能够促进湿地植物群落对污染物的净化,但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淹水深度的影响很大.在群落盖度大于60%、淹水深度为30 cm与当前水质条件下,大米草、芦苇二者联合净化作用在一个潮周期内对有机物、N、P和NH4-N分别可达33.6、24.9、20.8和27.6%以上.  相似文献   
4.
城市内河生物修复及其对底泥氮素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在城市内河底泥有机质与有机氮含量高的特殊环境下进行水体修复的可行性与修复方法进行了探讨.富含高有机氮的城市内河底泥是氮素的重要释放源,采用向水体曝气可以有效地促使总氮与NH3-N的降解,与未曝气相比,10 d后曝气条件下二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1%和92%;此时再以土著水生植物进行修复可以显著地提高水体修复的效果、稳定性与修复成功率,并使总氮、NH3-N维持在1 ms/L和0.5 ms/L以下.但应避免城市内河有效光辐射的减少对水体修复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模拟实验开展了平原地区缓流河道中的水质变化对河道水流速度与来水水质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当流速<0.5m/h时,河道中的各种污染物主要以沉积过程为主。当流速在0.5~1.5m/h时,水体最易受外界有机物输入的影响,容易引起局部水质的恶化。当流速>1.5m/h时,水动力条件有利于河道中的有机物的降解,但促进了底泥磷的释放,并会导致下游河道营养盐的升高。所以在河道改造、城市生态河网建设与管理中,应从区域河网整体着手,也应注意缓流河道中来水水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盐城湿地沉积物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城沿海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威胁。为了有效地保护和恢复其受损的生态功能,文章通过实地采样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盐城湿地底泥氮、磷及有机物含量与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盐城湿地受潮流与河流水动力条件的长期综合作用,该区从陆地向海洋方向,沉积物粒度呈现由细变粗的总体变化规律。潮间带沉积物中氮、磷及有机碳在空间上也呈现出从光滩向高潮位区逐渐增加的趋势。沉积物中营养物释放与微小颗粒物的再悬浮成为潮间带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污水厂二沉池出水化学除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水总磷较高的情况下,生物除磷已不能满足除磷要求。化学除磷作为生物除磷的重要补充显得非常重要。液体硫酸铝是一种很好的化学除磷药剂,在二沉池出水总磷大于2.00mg/L的情况下,60.00mg/L液体硫酸铝投加量可以使TP降至0.50mg/L以下,去除率达到80.00%以上。适宜的水动力条件是除磷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平原河网结构改造与水体有机物自净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模拟实验开展了平原河流的水动力条件、河道宽深比、建筑物遮光效应和水温等因素对水体有机物长期降解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改善模拟河道的水动力条件,控制流速在1.5 m/h以上,可有效地减轻模拟河道有机物的污染现象及其在底泥中的积累速率;同时,控制模拟河道的宽深比在3.0左右,并最大限度地增加模拟河道的总体光照时间与光照强度,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十分有利.在相同的来水量下,不同的季节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是不同的,模拟河道底部水温在10~15℃时,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最高,这也是河流最易发生黑臭的季节,此时可以配合城市内河置水工程,加大换水量及来水水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城市内河蓝藻复苏和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城市化对城市内河蓝藻复苏和生长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河流中营养物的升高、高等水生植物的灭绝、河水所受光照强度的变化以及由河水滞流带来的水体复氧效率降低对内河中蓝藻爆发条件的影响。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金鱼藻与水网藻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蓝藻的生长,金鱼藻的效果比水网藻更明显。适宜的光照是蓝藻大量生长的条件。对水体进行曝气复氧可以抑制蓝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