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能源危机已近在眼前:能源消费增速高于经济增速,2004年GDP增长9.7%,但能源消耗增长高达17.4%。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耗量巨大,2004年全国原煤产量1956兆吨,石油174兆吨,天然气40770兆立方米,分别列世界第一、五、九位。同时,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美国,列世界第二位。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970兆吨标准煤(折合1379兆吨标准油),按照20年内GDP翻两番的目标,202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约4000兆吨标准煤,能源供给紧缺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能源储藏量方面,比较公认的数据是中国常规能源探明总储量为820千兆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2.
朱志胜 《环境教育》2007,(10):40-41
请问,我们的水环境到底怎么了?2006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7%、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9.3%的形势下,可全国水环境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有些地方还出现水质继续恶化现象。从目前来看珠江、长江水  相似文献   

3.
实现碳中和愿景需要银行投融资服务配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达到顶峰;但时至今日,煤炭仍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2019年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7.7%①。与此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累计投资818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装机年均增长约12%,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②。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能源消费视角下的大气环境压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能源消费模式为切入点,分析中原经济区能源消费总量、消费结构和利用效率的现状水平,并分析能源消费引起的大气环境压力状况。基于经济发展速度调控及节能减排力度的不同,设置2020年三种能源消费情景,使用区域能源消费总量优化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能源消费总量,并分析不同情景下的大气环境压力。结果表明,快速发展和适度发展Ⅰ情景下,2020年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将比2012年增加4.2×10~8tce和2.4×10~8tce,煤炭消费总量将增加3.1×10~8tce和1.2×10~8tce,大气污染物排放压力增加30%和50%;适度发展Ⅱ情景下,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0.2×10~8tce,煤炭消费总量将下降0.3×10~8tce,大气污染物排放压力将降低20%。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7.7%)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目标,重中之重是实现煤炭消费总量"零增长"或"负增长",同时力争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10~8~6×10~8tce,凭借煤炭占比大幅下降(降至65%左右)最大限度发挥能源供给领域节能效应,依靠产业结构升级节能效应和技术节能拓展能源消费领域节能空间,将能效水平提高至0.6tce/万元以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能源强度的定义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构成,将能源强度细分为生产能源强度和生活能源强度.生产能源强度是影响河南省能源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生活能源强度快速增加态势应引起高度关注.基于LMDI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2005-2012年河南省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结构效应、能源效率效应、人均GDP倒数效应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效应.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效应和人均GDP倒数效应是河南省能源强度下降的驱动力,而经济结构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效应成为河南能源强度下降的阻碍因素.为实现“十二五”河南省“双控”目标,除挖掘效率节能潜力外,实现结构节能、合理控制生活能源消费增速十分重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1 -2009年湖北能源消费总量规模、人均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费效率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不断增加,能源消费结构趋于优化,能源消费效率显著提高,能源消费规模和年均增长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此外,各地区人均能源消费均有所增长,能源消费效率显著提高,但增长或提高的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全省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效率的空间格局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鄂西北、鄂西南和鄂东北地区人均能源消费量明显低于鄂中广大地区,鄂西南地区和武汉城市圈内大多数城市能源消费效率明显高于全省其他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变化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效率变化以及能源消费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运用协整分析与状态空间模型对1980—2012年河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当能源消费总量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1034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两者之间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互依赖,断然采取保守型的能源政策可能会对河北省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处于较高水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受经济结构影响较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应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两方面着力,在制定经济增长与能源政策时,必须在协同发展的框架下考虑两者间的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数据测算碳排放总量,借助弹性脱钩模型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利用等维灰色递补GM(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量逐年增长,约70%的碳排放来自于工业部门;原煤和电力碳排放量占总量1/2左右;江浙、湖南与四川分别成为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中心;②长江经济带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先后经历:较理想的弱脱钩状态恶化为增长连结甚至扩张的负脱钩状态,逐渐改善为增长连结或弱脱钩状态,再进一步改善为弱脱钩或强脱钩状态;③2016—2026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及GDP均持续增长,导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均呈现出弱脱钩状态,而排放与能源消费呈现出增长连结状态,该状态与理想的强脱钩状态尚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日前发布。《公报》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0%,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  相似文献   

10.
区域碳排放核算是衡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制订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借鉴IPCC及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碳排放、碳汇及碳补偿率测算的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结论为:①1989—2008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为128941.44万t,整体呈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为7.16%;②就碳排放构成而言,煤炭消费的碳排放量构成了河南省碳排放的主体,占碳排放总量的91%;③河南省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而碳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就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而言,平顶山碳排放量最大,开封市、漯河市和周口市碳排放相对较低;⑤林业碳汇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远远不足以补偿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碳补偿率由14%下降到不足8%。  相似文献   

11.
刘明明 《绿叶》2014,(11):43-50
中国正处于煤炭经济调整阶段,短期内煤炭消费总量仍会上升,但增速放缓。因此,当前我们应在控制消费总量、加速煤炭减量化进程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煤炭的清洁利用步伐:制定和强力实施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重点针对电厂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从源头上控制煤炭污染排放;利用国际能源市场,优化国内能源结构;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并推动洁净煤技术在煤炭开采和燃烧环节的应用;促进煤炭消费进一步向发电和冶金行业集中,从而在末端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清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环境资讯     
正【环境新闻】我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尚不足10%加剧雾霾天气产生我国部分地区连续爆发雾霾天气,不合理的能源结构,特别是燃煤过度排放,是加剧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0%,仍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尚不足10%,且弃风、弃水问题突出。因此,加快转变能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数字     
《环境教育》2014,(9):32-32
正1.61万亿美元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年度可再生能源报告称,即使在可再生能源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到2020年其投资总额也将达到1.61万亿美元,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2%上升到26%。报告指出,随着技术成本的下降和增长速度的放缓,用于风能发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7—2016年重庆的能源消费、经济、产业、人口等数据,从纵横向对重庆能源消费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构建岭回归模型,对重庆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重庆的能源消费总量稳步增长,煤炭消费所占比重有所降低,能源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与合理化;能源消费强度有所降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较高,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其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岭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能源利用效率、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对其有显著影响。为了控制能源消费增长,重庆亟待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并挖掘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潜力,继续加大RD经费支出力度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一次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计算了四川省2000~2009年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2000~2009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碳排放量的比重最大,并且增大趋势明显;2000~2009年四川省碳排放强度年平均下降率小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未能实现二氧化碳的绝对减排。  相似文献   

16.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能源消费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巨大,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关系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保护。通过选取京津冀2000—2014年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指标数据,建立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京津冀能源消费总量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具有正向作用,电力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具有正向影响,而煤炭、石油具有反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改善区域能源供给方面采用适度提高能源总量,减少煤炭等重污染能源比重的政策措施,以有效促进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消费者生活方式法,估算出1999—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和间接碳排放。使用STIRPAT模型、偏最小二乘法—变量投影重要指标(PLS-VIP)研究环境规制情景下,间接能源消费等因素对农村居民间接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和间接碳排放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呈现出富有弹性的特征;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引起农村居民人均间接碳排放降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降低间接碳排放;第三产业比重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说明农村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会减少间接碳排放。最后,提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农村居民用能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国强 《绿叶》2013,(1):142-145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很难实现大幅度降低。为此,以能源系统改革来推动绿色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清洁能源,更需考虑能源清洁问题。发展和推动各类方案与措施,避免或减少能源开发、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IPCC模型计算1995-2009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发现,河南省碳排放强度在1995-2002年间呈下降趋势,2002-2007年出现反弹,2007年后再次下降;居民生活碳排放变化不大,农业和批发业碳排放量较小,交通部门近年有所增加,电力和工业部门是主要碳排放源,占80%以上;煤炭消耗是河南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总排放量的93%以上,石油和天然气相对较小.因此,电力和工业部门应作为河南省碳减排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18(4):19-19
<正>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10日举行的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披露,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双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3.96%,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2.48%,约束性指标的效果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