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分形理论对福建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聚集维数分析表明,该系统是分形的,处于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模型演化的中期阶段,空间集聚模式与自组织演化以向心化为主;各子系统发育成熟度不一,表现为:闽东北闽南闽西北闽西南。区系统自组织优化还未完全形成,大部分旅游景区以沿海各大城市为中心呈团状分布于交通干线附近,西北与西南部、东部沿海同类旅游景区密集分布,屏蔽效应显著,全省交通网络通达性一般。当前福建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需要解决旅游中心地培育与优化,降低旅游屏蔽与完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将国内旅游流空间模式研究划分为旅游流圈层结构研究、旅游流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和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三个阶段的内容,并重点探讨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研究的现状.通过文献分析,从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力求构建一个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研究的基本框架,以进一步深化对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的认识,扩宽国内旅游流空间模式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旅游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1999-2009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以陕西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为研究对象,选取陕西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的15个典型旅游省市,借助SPSS、Excel等统计软件,从流量变化、流入指数等方面对陕西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进行数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入境旅游流主要流向上海、北京、重庆、四川和广西等经济发达地区或具有垄断性旅游资源的省市.研究结果为各省市入境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当阳市为案例,基于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和发展阶段评估,深入分析文化旅游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归纳提出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系统整合模式,即对文化旅游资源从空间、品牌、产品、产业、投资、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整合,全方位聚集主题、资源、企业、资本、市场、政策等要素,集中构建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使之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理论框架中,空间是发展载体,品牌、产品、产业是整合对象,投资、营销、管理是实施保障,全方位聚集是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旅游结构从原有的单一旅游经济模式向多元化的、集合式的、综合性的旅游模式发展,产生了以旅游资源与土地为基础,以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导,结合大型旅游休闲项目、高品质服务的配套设施、互动发展的休闲旅游地产等多功能的、集合式的土地利用模式及产业聚集模式。在观察和归纳大量这类开发实例的基础上定义了旅游综合体开发这一房地产全新开发模式的概念,分析了该模式的表现特征,总结性地提出开发的理论模式及应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开发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区域旅游与交通要素不断集聚、扩散和重组,必将引起旅游开发轴线的革新和交通空间结构的演变。本研究对中老铁路与沿线边境旅游协同发展的内部逻辑、动力要素和发展困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产业协同发展的演进目标和实践路径。研究发现:中老铁路与沿线边境旅游发展有其内部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就动力来源来看,出口贸易带动力、消费需求拉动力、国家政策推动力和信息技术支撑力是两者协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就掣肘因素来看,两者协同发展受到宏观政策环境、中观市场因素、微观机制制定等因素的制约。对此,要改善发展机制、增强发展动力、改革发展引擎、巩固发展基础,为中老铁路与沿线边境旅游构建“市场驱动、持续协同、多元互通”的协同发展格局助力。  相似文献   

7.
选取不同时间断面的陕西与中国五大典型旅游区入境旅游流相互转移的有关数据和利用空间场效应理论对陕西入境旅游流空间场进行场能、位势及地域结构分析,研究其空间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场效应交互作用影响下的旅游流时空转移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入境旅游流空间场集聚效应强于扩散效应,且呈增强趋势;陕西与东部旅游区转移量大,与西部旅游区转移概率大,因此东部地区仍是陕西跨区域旅游合作的重点地域,而西部地区则是陕西加强旅游合作与建设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8.
在海岛旅游建设中,旅游流与旅游要素是重要建设指标。旅游流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的支持,旅游流的增长会促进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的提升。在理论分析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以平潭岛为例,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平潭岛旅游流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两个系统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系统间各要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两者之间彼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旅游流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1)理论与方法上,主要是依据旅游系统理论、流空间理论、关系经济地理学理论、空间结构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旅游动机理论。同时,一些复杂的空间计量统计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仿真模型等应用较多。(2)研究内容上,对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网络结构特征、影响因素、驱动机制、流动效应和空间网络6个方面的有关主题进行了系统研究。(3)实证研究上,重点关注全国尺度范围内、典型区域之间、重要省域、城市之间和微观景区内部游客流动的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内旅游呈快速发展态势。在国内旅游客流中,乡村游、近郊游、短线游、一日游、自驾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客流成为主要旅游流,乡村成为重要旅游目的地。以西安市蓝田县汤峪古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在旅游流时空演变下的乡村旅游开发及发展现状,找出面临的问题,从旅游流时空演变机理下的旅游客流、管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能量流、文化流、促销流、人才流等方面着手,就管理、开发规划、产品创新、环境与文化保护、市场营销、资金投入、延长产业链、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