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4年11月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以来,全国掀起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潮。目前,国内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此大背景下,从低影响开发、雨洪调蓄系统、控制指标以及在城市洪涝灾害中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在认识上的误区,以期对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应对城市雨水问题的新举措,目的是改善城市水文环境,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已进行了多年的雨水利用理论研究与实践。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加以借鉴,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文献分析法检索了世界知名出版社和数据库的相关论文,对国外近年来雨水资源利用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类。结果表明,国外的雨水资源利用在雨水采集系统、技术应用、风险评价、社会学研究、低影响开发与最佳管理实践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研究深度、广度和尺度上对我国的相关研究具有启发性。我国的"海绵城市"研究应吸收国外的优秀成果并与中国的城市特点相结合,全方位、系统性地开展研究和实践,为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同时城市快速发展建设,不透水下垫面增加,导致城市内涝灾害严重,对城市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基于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地形数据,运用SCS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雨洪廊道的分析与模拟、雨洪淹没区的范围定位和积水深度确定以及河流水域的安全缓冲区分析3个方面构建上海市静安区雨洪韧性体系,研究雨洪灾害对上海市静安区的影响,选取4个典型积水点,利用AHP-FCE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雨洪韧性评价。在微观层次的积水点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空间类型的雨洪韧性设计策略,将静安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更新与城市内涝的可持续应对措施有效结合,为应对城市内涝问题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环境新闻     
正联合国报告关注中国"海绵城市"计划联合国在日前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为应对日益增长的节水需求,中国近年发起的海绵城市计划旨在回收70%的雨水。"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即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秦皇岛市"在水一方"住宅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实施了雨水收集或入渗回补地下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水环境的不断改善,秦皇岛市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公众参与意识;完善相关政策,规范雨洪利用行为;利用经济手段,激励人们自觉利用雨洪资源。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建设实质上是对涉水规划的系统设计,以此达到对城市水环境及城市水资源综合整治和利用的目的,而非碎片化、零散化、独立化的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如何,关键看各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能否有效运作,如何将地块及建筑属性有机串联,发挥协同作用。目前住建部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中的显示度类别把连片示范效应作为重要指标来考核,但尚未提出一套系统成形的理念。本文提出以控规单元为核心进行海绵城市区域化建设的思路,为提高海绵城市建设质量做出进一步探讨及研究。  相似文献   

7.
雨洪利用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转化效率为出发点,将防洪与补源相结合,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的雨洪利用基本思路和科学依据。根据雨洪汇流的自然特点和汇流条件,将雨洪利用分为山区雨洪利用,平原雨洪利用以及城区雨洪利用。比较全面地总结了雨洪利用的各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某区暴雨径流过程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城市雨洪管理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雨洪水带来的危害,针对城市防洪排涝的需要,在分析成都市某区降雨径流规律后,建立了该区暴雨径流模拟的数学模型,有助于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通过对雨洪过程模拟验证表明,模型适合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绿叶》2016,(3)
"海绵城市"遵循六字方针的"点"式方法,对城市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突破了以"排水"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是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城市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措施。"活水城市"则整合了城市功能,它以"面"为主建立城市水资源循环体系,同时也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实现科学利用城市水资源终极目标的有效途径。"海绵城市"为"活水城市"奠定了基础,"活水城市"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必要条件。二者密切关联,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倪裳 《环境教育》2006,(10):20-22
地铁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策略和措施,是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一个热点,对改善城市环境、构建和谐交通有着重要意义.广州地铁自动工建设起,就充分领会和贯彻广州市政府要求打造"环保地铁"、"绿色地铁"思想,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地铁工程的环境保护科技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水环境问题开始涌现。海绵城市的提出正是立足于当下中国城市内涝及相关环境问题。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海绵城市相关构建思路,重点阐述了美国可持续雨水管理经验与守护水资源上的实际做法,并给出了美国雨水管理实例,以期为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当农田、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被高楼、硬地、马路所代替,硬地过多、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欠账太多等使得城市可"呼吸"的通道被封锁,"城市看海"频发。如果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自由吸收并释放雨水,那么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就具有良好的"弹性"。为此,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启了全国推进海绵城市建  相似文献   

13.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对全过程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雨水收集处理方法进行评估分析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要求,对3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展开了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绿色屋顶原材料最为环保,污染物排放最小;雨水花园产生的综合环境影响最小,水体污染物减排效应最为显著,环保优势较为明显;透水路面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荷,应考虑环保材料、改进工艺等手段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雨水收集系统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雨季城市内涝频发,海绵城市建设再次引发了大家的关注。2016年的夏天已悄然离去,它除了带给我们酷暑,还带来了暴雨。据报道,我国大部分省份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暴雨袭击,更有多个城市遭遇"内涝成海"的尴尬。年年暴雨,年年内涝,中国城市似乎陷入"治水方式"之困。而近几年兴起的"海绵城市"则提供了一种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改变着城市的水循环过程,这使得城市在面临暴雨等极端天气时,难以消化短时间内发生的大量降雨,从而带来了城市内涝、水源污染等问题。如何通过源头治理和末端处理的设施建设,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减少雨水污染,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等,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对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这就成为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技术几乎在同一个水平上,而我国的水处理设备却与国外的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按国外的模式花巨款投资建设的大中型污水集中处理厂,不仅贷款本息难以偿还,就连维持正常运转的高额运行费用也难以支付。为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和城市污水污染防治,本文介绍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模式——湖北环保工程技术集团开发的“高效射流曝气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和由湖南株洲市建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投资建设方式与运行管理相结合的经验,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借鉴国外碳排放交易的成功经验,并以产权理论和市场理论为基础,提出建立我国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想。通过"总量控制—许可证—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路线,对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为我国在国际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提供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梳理了沁阳市市域大型生态要素,明确了构建市域大型海绵体的主要因素。对市域地形、水和生物敏感性因子进行了评价,并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市域生态系统的总体敏感性。对沁北滞洪区的存在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市域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即"一屏、一区、两廊、五脉、多节点"。明确了市域层面海绵城市分区建设技术策略,为沁阳市开展城乡全覆盖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加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新时期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关键,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缺水困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多的城镇人口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城市水污染加剧、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城区内涝问题突出等,城市整体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以河南省为例,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城市内部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政府、产业、个人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问题的对策,对促进河南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发展一直是最受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依据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理论和内容,分别从社会发展变化、人口与劳动力、城市转型、资源富裕与经济发展关系、政府机构管理等六大议题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主要是以社会瓦解理论为核心向外拓展,各研究议题间相互联系。随着学科融合和社会背景变化,交叉性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通过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内涵、研究理论基础、内容和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来看,未来我国资源型城市应在"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研究、向外型经济发展研究、转型机制研究和成果的直观表达等四个方面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