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脉冲相应和方差分解来研究旅游交通碳足迹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与旅游交通碳足迹之间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国内旅游收入与旅游交通碳足迹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国内旅游经济增长构成旅游交通碳足迹的Granger原因。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发展旅游经济要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与"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实现旅游业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交通碳足迹是旅游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碳旅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一。提出了一种具有开放性、可比性的旅游交通碳足迹模型,首次将区域生态环境的固碳能力作为时空差异性因子纳入模型,并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根据模型测算结果,2013年我国民航、公路、铁路和水运公共旅游交通碳足迹总量为357.6×108kg,其中东南沿海区域和中心城市较高,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碳足迹相对较少,叠加碳排放承压时空差异因子后,高纬度内陆地区旅游交通碳排压力等级有所提升,而东南、西南等植被固碳能力较高区域的旅游碳排放压力等级有所降低。基于以上测算结果,提出应从旅游交通技术设施、管理水平、宣传教育、生态保护等方面促进低碳旅游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3.
交通业与旅游业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交通业对旅游客流偏好、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形象、旅游经济等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旅游业对交通经济、交通运行、交通质量、交通格局等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分析了区域交通变化下交通业与旅游业在空间格局、客流市场、产品组合、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双向影响,提出了促进交通业与旅游业良性互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碳排放量问题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从交通运输方式角度出发测算出了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量,并运用LMDI分解模型,研究了游客人数、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旅游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单位GDP交通周转量、单位交通周转量能耗、能源结构六大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了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绿色交通系统,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以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5.
基于碳足迹分析法的湖南省低碳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碳足迹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碳足迹计算模型.运用湖南省各市州2005-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碳足迹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从低碳发展机制、能源结构、低碳生活方式、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推进湖南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旅游产业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灰色关联度已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内相关因子的分析与预测.借助该法分析和比较了1997-2001年和2002-2006年两个时间段内影响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内外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的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产业化水平、旅游品牌等因素.建议福建省通过加快旅游支撑体系建设,实行集群式发展战略,培育和壮大海峡旅游品牌来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新兴高铁枢纽城市江西省上饶市案为例,基于交通可达性的视角,借助ARCGIS软件,运用栅格分析方法,对上饶市的交通可达性格局改善进行了测度,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对在交通工具变革下的上饶市旅游业发展的响应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上饶市整体交通可达性得到了巨大改善,但内部还存在可达性改善分布不均衡的特征;2上饶市整体旅游业发展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内部发展明显不平衡;3面对高铁带来的旅游发展重大机遇,上饶市内各县市与各景区在旅游衔接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交通可达性的上饶市旅游业发展的响应对策,以期为上饶市旅游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下而上”法,通过文献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从旅游交通、住宿业、旅游活动方面估算新疆2002-2010年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得出旅游交通能耗和碳排放居首位,由交通引起的9年平均能耗占旅游业总能耗的75%,平均C02排放量占旅游业总排放的70%,其次是住宿业和旅游活动.2010年新疆旅游业能耗和CO2排放分别是2002年的2.16倍和2.18倍,说明新疆发展低碳旅游的相关机制和政策制定不完善,企业和个人的实际行动未落实,低碳旅游发展较落后,从横向和纵向角度提出发展低碳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合肥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有关旅游与交通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单一的交通设施对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较为详尽,而综合交通体系对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相对不足。合肥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在改善地区的交通结构,密切了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的同时对地区旅游业发展也产生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它的构建进一步强化了合肥的旅游集散地的地位;另一方面,方便与多样化的交通适应了不同的需求,密切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便于借景旅游。同时,也要注意其对合肥旅游业带来的冲击,避免“只见客流,不见客留”的尴尬局面。最后,针对合肥旅游发展提出了继续完善城市内部交通体系、打造品牌战略、城市形象宣传战略、借景旅游战略、开拓高端旅游市场战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SWOT分析是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一种技术分析手段,企业在选择经营或发展战略时常常以其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或重要参考.在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开发此起彼伏、方兴未艾的今天,区域性旅游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以崇州市旅游业"十一五"战略策划为例,简述了这种方法在区域性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中的具体应用,供相关部门在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陕甘宁在交通位置上的便利优势及其联动效果,以旅行社的旅游线路设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核心—边缘理论对陕、甘、宁3省旅游线路进行分析,将整合式营销理念融入旅游线路设计中。就陕、甘、宁3省的旅游线路设计做初步探讨,尝试性地提出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旅游线路设计的技术线路,以期在陕西旅游发展良好的基础上带动其余两省旅游业的发展并使陕西省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和旅游生态占用指数方法,以青海省海北州藏族自治州为案例地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海北州旅游生态足迹中,旅游餐饮、购物和交通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49.40%、23.81%、22.04%;海北州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5360hm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0.00841hm2/人,旅游生态占用指数为0.0157。表明海北州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旅游生态系统是安全的,旅游业处于良性发展阶段。并提出了促进海北州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以及研究方法估算了2004-2008年江苏省能源利用的总碳排放、总碳足迹、碳足迹的产值与强度以及生态压力,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总碳排放从2004年的41793.07万t上升到2008年的64750.84万t,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总碳足迹由2004年的0.87 hm2/人上升到20...  相似文献   

14.
徽杭高速公路与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我国公路交通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分析及黄山市旅游交通现状的评价,探讨了徽杭高速公路建设对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提出黄山市未来旅游业发展对徽杭高速公路的响应与对策:精心打造江浙沪"后花园",发展分时度假业;广开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旅游业投入;加强区域合作,推出精品旅游线路;适应旅游者需求,不断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加强旅游娱乐项目开发;加强旅游环境保护,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交通要素是沟通旅游需求、旅游供给的纽带和桥梁,旅游发展与交通条件密切相关。对安徽省交通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从游客、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线路)组合、旅游空间结构等5个方面分析了交通发展对安徽省旅游业的影响。在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进一步促进安徽省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品碳足迹评价与核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其产品进行碳足迹评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提供的碳计量方程,如GHG Protocol、ISO14064、PAS 2050、TS Q 0010等。在介绍相关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品碳足迹的评价步骤,最后利用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PVC产品为例,给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B2B模式的产品碳足迹评价的案例。为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展碳足迹评价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四川省为例,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对四川区域可达性和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由于相对高差大、可达性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等,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较丰富,景点富集程度和景点面积均较其他区域要高,且多以自然保护区、山水地文景观等为主的自然景点.根据景点空间分布特征,从加强交通可达性、景区规划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四川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4—2016年的数据,利用"自下而上"法,以安徽省为例,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三方面估算了安徽省旅游业碳排放量。并利用LMDI分解法对旅游业经济增长的碳排放效应进行驱动因子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变化对旅游业碳排放具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旅游收入结构效应是引起省内旅游业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拉动因素。旅游人数规模的快速增长是使安徽省旅游业碳排放增加的第二位原因;旅游消费水平效应与区域人口规模效应虽然也对安徽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与交通之间的关系是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分析了旅游流与交通的互动关系,即交通发展有利于吸引旅游流,旅游流的增加有利于促进交通发展.以张家界为例,选用2001-2011年统计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旅游流系统与交通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张家界旅游流系统和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强耦合协调在不断提升但所处等级较低,提出了张家界旅游流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WOT分析法对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会和竞争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谋求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立足点,结合旅游循环经济系统的特征与安徽省的实际情况构建其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进一步开发安徽省旅游资源,发展安徽省旅游业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