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教育》2007,(4):29-29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是世界上缔约国家数量最多的国际公约之一,其核心精神是严格控制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尤其是防止废物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不恰当处置或利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环境问题。我国是《巴塞尔公约》最早的缔约国之一,为维护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环境安全以及履行国际义务,我国建立了一套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法律基础的严格的固体废物进出口环境管理制度。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固体废物进出口环境管理的情况,我们将在“污染控制”专栏陆续刊出这方面的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2.
洋垃圾引发的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就在不久前荷兰一家公司向位于西非的沿海国家科特迪瓦倾倒了约500吨有毒垃圾,造成了该地区严重的垃圾污染。灾难仿佛从天而降,未经任何处置的危险废物因处理费用昂贵而被转向非洲,在遭到塞内加尔和尼日利亚拒绝后落脚阿比让。到目前为止,垃圾排放的有毒物质已导致数千名市民住院,至少7人死亡。消息一经传出便在国际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科特迪瓦也因这场环境公害立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危险废物是世界面临的主要公害之一,而它的国际转移更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首先,危险废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因…  相似文献   

3.
按照环境无害化管理原则,严格限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活动是中国履行《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梳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主要规定和中国立法管理实践,全面分析了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管理进展。从打击非法转移、完善法律基础、建立预警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面临的形势,并从强化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管控、严厉打击非法出口行为、联合海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管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全面履行《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要求、控制和防范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环境风险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许多发达国家将大量的有毒有害危险废物和垃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伴随我国国门的开放,目前我国已成为许多国家输出危险废物的目的地,我国本已脆弱的环境又面临着发达国家的侵略,他们企图将他们无法处理的废物丢在我国。这种侵略来势之猛,频率之高.已到了必须时刻警惕的程度。为此国家环境保护局、海关总署为贯彻国际上《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于1991年3月发布了《关于严格控制境外有害废物转移到我国的通知》,向境外危险废物亮出了红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到我国的几个特点:1.隐瞒危险废物真实情况,蒙…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产生污染转移的原因、路径和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应通过统筹规划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科学布局工业团区和园内产业、严格环境准入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总量控制等措施,系统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污染转移问题:有效促进区域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触目惊心的国际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事件1986年8月,从美国费城起航的载有1.4万吨有毒废弃物焚烧灰的“佩利加诺号”货船,在海洋上来回航行两年后,于1988年11月在一个不愿公布名字的国家卸下这些灰渣。1987年8月至1988年5月,意大利一家公司分5...  相似文献   

7.
中国固体废物的管理和防止废物非法越境转移胡守仁ChinaSolidWasteManagmentandthePreventionofWasteIllegallTrans-BoundaryTransferent一、中国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简况由于中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8.
刘晋  周勤  朱云  钟义龙  舒朝会 《四川环境》2007,26(6):119-122
对危险废物转移实时监控是实现其全过程管理的重要保证。针对国内外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化发展和研究现状,指出城市危险废物转移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别于传统自建监控中心做法的基于商业平台监管危险废物转移的成本优化实施方案,实现对运输车辆的内外网两级安全监管。以广州市固废中心为案例,基于商业平台的危险废物监管系统在实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不仅大幅度降低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还提高了事故应急响应速度,为我国各城市危险废物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是区域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随着近些年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市场机制“马太效应”和试错性逐渐显现出来,为区域经济政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以山东省制定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经济政策为例,分析了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其政策效应,讨论如何更加有效地保障该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产业转移为理论指导,从规划保障、经济需求、产业链发展条件、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五个方面构建印染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作为承接印染产业转移的备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将备选地区分为4个类别,提出每类地区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承接印染产业转移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协调资源环境与区域空间布局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综合开发的基本目标。本文在分析济宁市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区域综合开发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国家非常重视环境影响评价。l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就明确将环境影响评价规定为必须遵守的制度。之后,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付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目前,全国大中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近100%,项目环评在控制项目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协调区域经济与环境持续发展方尚则存在严重不足。而区域环境…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工业企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高涨;另一方面.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环境恶化,大江大河相继告急,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样要求环境保护部门不仅要向污染宣战,努力做好第一代的工业污染防治、第二代的城市污染综合防治等工作.而且要求搞好第三代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第四代的区域防治等工作,甚至要参与全球的环境保护行动,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搞…  相似文献   

14.
当面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这一重大科学和实践命题时,生态补偿自然要同时解决人地关系中的区域关系,这就是区域生态补偿问题。地理运动构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现实中的区域都具有产权区域属性,产权区域分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跨区域的地理运动演化为一个区域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即区域外部性问题。区域外部性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判断外部性的“作用区域”,从而讨论外部性的空间特性,包括作用方向、范围和空间格局,并最终得到关于区域分布和区域关系的更加深入的认识。区域外部性理论能从特定的角度回答诸如为什么要实施区域生态补偿,如何确定补偿中的责任主体,如何设计补偿方式和确定补偿标准等区域生态补偿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而成为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堃  苏勤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9):825-827,86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入,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日益凸现和发展,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综述了我国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研究进展,展望了地理学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初探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长江三角洲发展旅游业有着较为成熟的现实基础。在新契机下,顺利进入以区域合作为核心的整合与发展的新阶段,必须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法与正确的策略。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旅游业所具有的优势和机遇、面临的劣势和威胁的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框架构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要求各国在国际和平年——1986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以“环境与和平”为主题开展纪念性庆祝活动,旨在通过这种活动,提高各国人民的环境意识与和平观念;加强国际环境保护,并借此来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8.
19.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加大危险废物处置力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财政部、建设部于2003年11月18日以发改价格犤2003犦1874号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的有关问题通知。通知全文如下:一、全面推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的良性循环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  相似文献   

20.
保康是全山区县,水能、矿产、林特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多年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小水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体系。近两年,我县进一步突出优势特色,集中力量培植支柱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到199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82亿元、3190万元和970元,小水电、磷化工和以烟、茶、菌为主的多种经营骨干产品提供的效益占县财政收入的74%,呈现出巨大发展前景。回顾保康区域经济发展历程,我县主要做到了“四个坚持”。1坚持区域规划,分层推进,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