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孔秀琴  张绍斌  包晗  朱宇斌 《四川环境》2010,29(3):32-34,38
利用酸化—PSB—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高浓度毒性苯胺废水,在24h的停留时间下,比较PSB阶段不同曝气时间对苯胺废水处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曝气处理对光合细菌处理苯胺废水的效果存在差异。以曝气时间为2h的反应器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率达96.1%,苯胺去除率达97%,同时,相邻周期交替采用1h、2h曝气处理,废水COD去除率提高了20%以上,苯胺去除率提高了10.9%~14.2%。  相似文献   

2.
选用以曝气生物流化池(ABFT)技术为核心、辅助以物理化学方法的工业化技术,对兰州石化公司高氨氮污水和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了处理。处理结果显示:外排废水监测项目中pH值、悬浮物、COD、BOD5、氨氮、石油类、硫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的平均浓度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其中:氨氮值仅为0.412mg/L,COD值为63.87mg/L。对COD、氨氮、硫化物、挥发酚、悬浮物等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石油类和BOD5的去除率也达到7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SBR工艺为例,研究实际工程中添加原水对SBR处理猪场粪污水中氨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超越的原水与厌氧出水混合后,其COD/氨氮比值在3~4范围,处理系统趋于稳定,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增强了硝化、反硝化作用,由于原水的高pH使得处理系统的碱度得到回补,提高了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吗啉生产废水的特点,制定处理工艺路线,通过生化试验和化学氧化试验,研究该工艺对废水COD和氨氮的处理效果,并确定生化各段停留时间及氧化剂投加量等工艺参数,最终开发出一套处理吗啉生产废水的工艺路线。试验结果表明:生化段试验进水COD平均7 725 mg/L,平均出水COD为168 mg/L,COD平均去除率为97.7%;进水氨氮平均浓度489 mg/L,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2.3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9.5%。最后经化学氧化处理后,出水COD60 mg/L,氨氮5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油田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验,采用BOD动力学方程原理对胜利油田王岗、桩西联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油废水的生化氧化速度常数k值较小 ,生化氧化速度m值也不高 ,说明用生化法处理采油废水时生化处理速度慢 ,反应时间长 ;BOD5/COD大于0.3 ,CODnb/COD小于0.5,说明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尚好 ,氧化深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岳峻  刘敏  陈滢  杨斌中  徐鹏 《四川环境》2012,31(3):32-36
随着制药废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对制药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是实现其达标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试验比较了絮凝、高级氧化、吸附、超滤等方法对生化处理后的高浓度制药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4种方法中,只有活性炭吸附对废水COD、浊度、色度、氨氮等都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去除率最高能达到62%,可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S-诱抗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COD Cr浓度高、含难降解大分子物质、冲击负荷高、可生化性差,采用预处理-两级UASB-接触氧化法组合工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程实践表明,废水中COD Cr、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99.9%、99.6%,出水可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催化氧化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废水电解电极及电解氧化处理方法,电解电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镀层和钛板结合牢固、电解氧化效率高等特点,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COD、氨氮和氯离子,尤其适于高盐高COD或高盐低COD废水的电解氧化处理,并可降低处理成本、避免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
催化氧化复合生物技术处理油气田压裂返排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油气田压裂返排液处理难度大的问题,以四川某气田井组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水质特征和治理技术现状的分析,提出催化氧化复合生物处理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压裂返排液COD去除效果明显,最终出水COD浓度均降至100mg/L以下,COD去除率达到98%以上;G-BAF生化系统进水盐度在0.5%~5%时,系统适应性非常好,有机物去除率达93%以上;当盐度提高到8%时,有机物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4%左右,G-BAF生化系统适合高盐度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压裂返排液出水主要污染指标COD浓度、氨氮浓度、SS浓度、pH值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出水可用于油田及污水处理站设备清洁、钻井岩屑清洗等,实现废水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生化技术处理高含盐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注蒸汽锅炉系统产生大量的高含盐废水中石油类、COD、挥发酚等污染物超标严重现象,在对外排高含盐水进行水质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混凝沉淀+高盐生化"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处理技术具有较好的处理性能,其中"混凝沉淀"工艺对废水中COD、石油类及挥发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5%,47%和53%;"高盐生化"工艺对"混凝沉淀"出水中COD、石油类及挥发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9%,58%和65%。处理后水质稳定且可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高盐低COD污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高盐、低COD难降解污水进行电化学氧化法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和试验,介绍了电化学氧化法降解COD、氨氮的原理,探讨了试验对COD、氨氮、聚合物的去除情况,分析了装置的经济性能及试验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处理回用含油污水的新工艺,二期炼油污水深度处理中试研究表明,以炼油企业二级处理达标排放污水为处理对象,在使用该工艺处理水量为0.5m3/h、水力停留时间为1.49h 以及污水中COD、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变化分别为44.07~102.13 mg/L、28.37~50.01 mg/L、4.10~6.77 mg/L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96.1%、91.9%,其排出水质符合循环水补充水的水质要求。对该工艺进行了5.5h抗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其抗冲击能力优良。  相似文献   

13.
实验考察了深度处理后的炼油污水用于锅炉时的性能状况,分析了污水化学需氧量(COD)、硬度对树脂吸附脱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对炼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时,污水的COD、硬度严重影响树脂对氨、氮的吸附。树脂对硬度的吸附率高于对氨、氮的吸附率,稳态时树脂能使COD降低60%。树脂脱氨不适合于对炼油废水深度处理时作为脱氨的主要工艺,应置于深度处理的后段。氨、氮量及COD均被有效地降低后,再对水的硬度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瑛  杨冠  董丽  魏戈 《四川环境》2008,27(6):77-80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废水处理技术,它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COD、氨氮、难降解的有毒有机物、硫磷、重金属离子等。本文根据国内外对其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除污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天然硅藻土作为吸附材料处理渗滤液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然硅藻土在静态条件下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和COD的吸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硅藻土对于氨氮的去除效率只有14.1%;但对COD的去除效率可以达到70.1%;天然硅藻土对于COD的饱和吸附量和吸附速度明显高于其对氨氮的饱和吸附量及吸附速度;在平衡浓度相当高的情况下,每克硅藻土具有吸附65.31mg COD的极限潜力。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药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抗生素废水经原有工艺处理后污染物指标偏高,且不稳定。工艺通过采用增加初沉池和二沉池、污泥回用等改进措施,COD、氨氮等排放浓度下降且稳定排放,改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某区块煤层气采出水水质均值为COD 170 mg/L,BOD529.7 mg/L,氨氮5.36 mg/L,氟化物6.59 mg/L,4个污染物指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限值要求。文章针对该地区煤层气采出水的可生化性差(BOD5/COD≤20%)、氯离子含量较高等特点,采用“电絮凝+电氧化”法进行中试试验,处理后水质COD≤17 mg/L,氨氮≤0.1 mg/L,氟化物≤1.0 mg/L,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COD、氨氮、氟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指标,使该区块煤层气采出水达到GB 3838—2002标准Ⅳ类水质要求(COD≤30 mg/L、氨氮≤1 mg/L、氟化物≤1 mg/L)。应用中试试验研究成果,采用“双电+保障(过滤)”工艺在该区块建成了煤层气采出水处理示范工程,水处理站建成投运后出水水质稳定,始终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