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区域农业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国系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自然资源特别是农业资源对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持能力相当薄弱,农业资源开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江苏为例,探讨了农业资源开发与区域共同发展,经济国际化及科教兴省等战略实施之间的关系,对该区域主要农业资源开发前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业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规制:基本理论与中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制是政府或其特定部门,对企业及家庭、组织等行为,依据特定规定进行特定的约束.该文基于国土资源基础及其稀缺性和公共物品属性,以及企业活动的资源环境外部性等理论,提出国土资源规制的概念,认为国土资源规制既是对与国土资源相关的行为的规制,也是以国土资源为手段对企业及地方政府的规制.国土资源规制的基本内容包括:明晰国土资源基础状况、编制区域国土功能区划和国土规划、确定关键性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标准;优化国土资源规制路径,强化经济、法律、技术手段在国土资源规制中的运用;评定国土资源规制效果等.中国国土资源规制主要体现在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用水配额管理和制定能源效率标准等方面.依据中国国土资源规制实践,选择出8个包含土地、水、能源、矿产和森林等在内的国土资源规制指标,以期建构我国国土资源规制的基本指标体系.同时,建议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国土资源规制,调整并完善现行统计指标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以适应国土资源规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生态足迹是定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将生态足迹用于不同时间序列分析,以描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研究仅初始于不多的国外研究机构。通过对江苏省10年间生态足迹变化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来考虑人类及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衡量在人类开发强度较大的江苏省,区域生态供给功能是否能满足开发和消费的需要,量化江苏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证实了研究区域江苏省的严峻形势。同时与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生态足迹研究成果比较,概述江苏省生态足迹赤字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1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以来,我国从学术界到社会各界分别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动态、开放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地理学、资源管理、生态学、环境科学、人口学、系统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等许多相关领域。为了实施闺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寒加大了对可更新资源保护的力度、愿域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布局、区域综合减灾规划制定与工程的建设。与此间时。图家有关资源、环境、灾害管理等职能部门。从制定可持续发展途径出发.开展了大量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这些工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论建设提供了足够丰富的案例研究。利用中国知网网络平台和Google搜索引擎工具。检索并分析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近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分类和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的模型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可持续发展过程与机理研究、尺度问题、区域要素和地域结构的整合、区域综合集成以及区域要素变化、区域整体关系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活动是区域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组合格局的改变会影响区域碳循环的规模和强度。开展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研究,有助于从区域开发、产业调整、土地规划、城镇布局及城市发展模式等方面促进区域低碳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对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理,探讨了土地利用活动对区域自然和人为碳循环过程的影响;从土地利用方式、结构、规模和强度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机理,并提出了从价格、规划、税收和供地计划入手选择调控手段、确定调控对象,从而改变区域系统运行状况,以实现对区域碳循环进行调控的总体思路;最后从低碳土地利用技术、规划、模式和政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的政策框架和实施策略:①低碳土地利用技术:包括低碳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技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和土地循环利用技术;②低碳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低碳型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区域绿地系统规划、低碳交通用地系统规划、低碳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规划及低碳主体功能区规划;③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包括区域生态建设模式、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紧凑型城市模式与低碳生态工业园模式;④低碳土地利用政策:包括土地碳补偿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低碳土地金融制度、土地利用碳核算制度及低碳土地调控体系。通过构建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政策体系,不仅为区域土地利用活动提供指导,也可以为区域低碳土地利用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江苏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协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是该地区需迫切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长江沿江、东南沿海各省市的数据库,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与沿江、沿海省市进行了横向比较,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类型进行了分析和判断。通过分析,认为江苏省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经济发展动力和效益低、就业和人口老龄化压力大、资源制约、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资源安全,实施减灾、防灾与治污工程和建立多元环境监管体系等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行业科普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和科普活动五个方面,分析了两个行业科普事业的发展情况。从政策环境、科普资源、公众需求等角度对比分析了两个行业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数据表明,自2009年以来,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科普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两个行业由于科普资源和公众需求的差异,还存在合作较少、联动不够、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表明,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行业科学普及内容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两者具备合作的先天优势,同时基于国土资源行业科普资源的数量优势和环境保护行业公众需求优势,本文提出通过资源场地共建共享、信息和渠道协同互通、科普活动联动互助等创新合作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本文两个相关行业的对比分析,期望对其他行业科普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结合广东省江门市可持续战略规划的实践,对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概念、内涵、基本框架以及技术流程进行探讨。基本结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应以“环境社会系统”全新的视角,回答一个区域该如何化解“三大供需矛盾”,消除“三大危机”,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对区域环境社会系统这类开放型复杂巨系统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需采用专家经验与计算机建模相结合、反复试错、多元互动的综合集成方法。  相似文献   

9.
“区域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试定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成为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前沿领域之一 ;但是 ,到底什么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如何定义“区域可持续发展” ,还没有较规范的定义或阐释。这显然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建设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学 )的学科建设。本文拟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以对“发展”、“可持续性”和“区域”的理解为基础 ,试定义“区域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定义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ECD)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这个既强调发展的必要性又强调发展的限制性的经典…  相似文献   

10.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一般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浊和社会五个子系统组成。本文从四个方面(人对资源环境的需求;资源环境的需求;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5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用于评价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程度,结果表明: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26个指标中,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民对水物满意程度(P13)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相对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相对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1996~2005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负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①综合承载力从1996~2005年一直处于富余状态,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对经济负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而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却始终处于超载状态;相对经济负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负载力的提高是综合承载力快速提高的原因。②区域富余状态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处于极度,苏中地区处于轻度,而苏北地区处于超载。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负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④大力发展经济、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承载力确定土地资源安全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资源安全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承载力情况下的一种安全发展模式。因此,通过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安全度。由于人类种群的增长可用Logstic模型[SX(]DN[]dt[SX)]=r·N·[JB((][SX(]\{K-N\}[]K[SX)][JB))]加以描述。运用熵理论推导证明[SX(]K[]2[SX)]≤N<[JB((]1+[SX(]1[][KF(]3[KF)][SX)][JB))]·[SX(]K[]2[SX)]为模型的全局解,可作为区域土地资源的人口安全区间。以江苏省为例,在确定人口承载力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等三种生活水平下的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标准。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省土地资源在三种生活水平下均处于安全状况,但在富裕生活水平下人口已接近安全上限,必须控制人口,保护土地资源;提出进一步研究土地资源安全度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淮阴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淮阴市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示范研究的实践,探讨地级市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在国土规划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发区是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本文基于江苏省开发区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测算了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并结合江苏省资源禀赋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剖析了理论潜力实现的可能性及途径。结果表明,江苏省开发区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理论潜力分别为261km^2和1069km^2;若能在劳动生产率和工业用地容积率等方面有所作为的话,江苏省开发区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现实潜力将分别达210km^2和869km^2。这主要通过注重开发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开发区的用地门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存在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开发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土地浪费与低效利用现象仍然存在。采用统计模型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定量化评价,并试图探讨集约度的合理水平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高,但存在地区间和地区内部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政策和用地结构是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几大因素。因此,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根据各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相对集约综合指数值和绝对集约综合指数值的大小以及资源的消耗情况,加快产业政策及用地结构的调整,并制定相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激励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来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变及集约利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江苏省6个时点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动态度、核密度估计、景观格局指数等空间探索性分析以及集约利用评价出发,对江苏省1987~2015年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江苏省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从1987~2015年处于不断的扩张中,并呈波动增长态势,而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速度以苏中和苏南地区最快。(2)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动的转入和转出来看,1987~201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入58.63万hm2,其中84.79%来源于耕地,占用耕地的比例表现为苏北>苏南>苏中;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出28.36万hm 2,其中54.26%转变为城镇用地和40.88%复垦为耕地,苏北以复垦为耕地为主,苏中和苏南以转为城镇用地为主。(3)从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来看,核密度空间分异明显,呈“多核心”集聚分布,整体呈现“西密东疏”的空间格局特征,另外近30年江苏省农村居民点平均斑块面积呈增长趋势,且斑块形状越发规则,居民点聚集指数呈上升趋势。(4)从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来看,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级别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呈“由高到低”的集约利用梯度。总体来看,近30年来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趋于规则和集聚,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明显。应根据居民点布局区域特点及集约利用差异,在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和村庄空间规划的基础上,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个融合人口、土地与经济的复杂系统,不能从单方面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衡量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过程,研究不同时空城市在人口、土地和产业三方面协调发展的状态。结果显示,1998-2009年12年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发展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不同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城镇化驱动力量不同,协调发展度也处于上升状态,从衰退发展阶段(1998-2003)逐渐发展到过渡阶段(2004-2005),最后到达协调发展阶段(2006-2009);在空间分布上,以2009年为例,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和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较高,但是也存在区域分异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五要素典型组合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口规模的大小、自然资源禀赋的好坏、地理环境条件的优劣、经济社会制度的先进程度和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演变进程的5个主要因素。本文以一些典型国家为例,对这5种要素的典型组合模式及其影响力大小和重要性程度进行了研究。人口规模过大或者过小可能促进或阻碍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丰缺、地理环境条件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增加或者降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度,但人口、资源、环境这三个因素都不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一位的、决定性的因素,只有制度才是最终制约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制度不完善,则技术再先进也不可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区域耕地总量比较优势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将比较优势理论运用到指导耕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工作中 ,探索了一种较为简单、可行的计量方法 ,对江苏省三大地区 (苏南、苏中和苏北 )的耕地总量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的耕地总量区域差异 ,得到了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出发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江苏省近年来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诊断分析可以优化区域土地的合理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功能经历了一般—良好的发展阶段,综合功能在不断优化;经济功能经历了较差—一般—良好—优秀—良好的发展阶段,虽然有所波动,但其依旧呈增长态势;社会功能经历了较差—一般—良好—优秀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持续稳步提高趋势;生态功能经历了一般—良好—一般的发展趋势,整体呈下降趋势。另外土地利用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子目标的障碍度在逐年下降,对目前江苏省土地利用有效性起制约作用的主要是生态功能,应减少废水排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造成的生态破坏,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同时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土地利用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