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是一个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信息熵原理,通过计算生态经济熵、生态功能熵和城市生态系统总熵变,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规律;利用综合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两个指数,建立城市生态水平评价的定量模型。以武汉市1988~2004年城市生态系统发展为例,评价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熵、生态功能熵和城市生态系统总熵变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城市健康、有序水平不断提高;(2)武汉城市生态系统在经历了1988~1991年停滞发展期后,从1992年开始,生态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协调发展水平在不断增加,近10年来都保持在基本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属性层次 识别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体系。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运用该模型和方法对重庆市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南岸区的生态系统属于亚健康类。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影响重庆市南岸区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的指标进行分析,表明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正处于过渡阶段,正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其城市生态健康有诸多限制性因素,必须要依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法才能引导城市生态系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改善其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从长远的考虑,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平果县龙何生态重建示范区的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为例,依据试验研究及专家咨询的结果,构建了一个基于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值进行了分析,应用指数评价模型对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层次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强度、物种多样性、物质生活指数、石漠化程度、水土流失程度等指标的权重值较大,是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指数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的总体质量较差,但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改善复合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状况,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系统中人类的生活水平,可以使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的转运功能逐渐趋于协调,总体质量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4.
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属性层次-识别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体系。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运用该模型和方法对重庆市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南岸区的生态系统属于亚健康类。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影响重庆市南岸区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的指标进行分析,表明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正处于过渡阶段,正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其城市生态健康有诸多限制性因素,必须要依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法才能引导城市生态系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改善其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从长远的考虑,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特点与生态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西部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铱托。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城市与西部城市的发展概况,在与中、东部和全国城市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城市的城市化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特点,并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西部城市发展的生态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组成.其中,系统层由自然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构成.以湖北省低碳发展资料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生态系统处于高能耗离排放阶段,"差"的隶属度最高,为0.48,说明湖北的产业低碳化还有待提高,主要是化石能源消耗和煤炭消耗较大,应该转变能源使用方式,尽量节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自然生态系统以"良好"的隶属度最高,为0.386,说明湖北的自然绿化条件较好;人文生态系统也以"良好"的隶属度最高,为0.364.说明在城市还应加强各项管理,提高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和对低碳的认知度.综合评价湖北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为"良好".评价结果与直观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构建的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在水电站建设的高峰期,水电开发造成的各种问题也就成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但这些问题是综合、复杂、多变的,因此,动态、综合地剖析这些问题会更有助于实现对水电开发以及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以岷江上游为例,以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利用为主线,对水电站的建设之前、建设之中和建设之后3个阶段所出现的不同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综合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水电站建设使河流生态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的量、形式以及服务对象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转移,而且水电巨大经济效益的产生是以部分“廉价”享用的生态系统服务的降低或丧失以及由此引发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为代价的。针对以上问题,从政府、企业、科研工作者3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交互耦合的作用机理,将城市化发展体系引入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系统中,将其作为生态环境评价的背景参照体系,应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定量测定相对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变化情况,并以环境优秀城市大连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至2005年期间大连市独立于城市化发展体系之外的大连市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度综合指数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上升速度有所减缓;引入城市化发展体系后.经过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的测定计算,大连市相对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发展度自1999年以后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相对发展度等级从"优质匹配"下降到"严重滞后".说明大连市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化发展需求的满足和承载能力已经开始下降,对城市化持续、健康地发展造成了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框架与指标选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行为对生态系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作为一个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的土地利用系统。它既具有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集中体现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因此,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态。本文在对土地利用系统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概念,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本质、目的,并初步建立了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思想自提出以来,已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基本认同.本研究主要从城市入手来分析和评估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的发展状况,采用社会统计学的方法,构建了体现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和城市协调度的垂直式和反映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水平式两者相结合的指标体系,选取1995-2004年10个年份的数据,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的生态系统适宜度进行测算,并将10个测评年份的数据统一进行标准化处理和非负处理,实现了不同年份和不同城市的可对比化.划分了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的类型,分析了类型的变化和由这些变化形成的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发展的特点,并得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增强、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态适宜度3个垂直层次的发展稳定性不一致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剖析和谐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和谐的破坏作用。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通过分析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促使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阐明了以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探索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从200多前的欧洲工业革命开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逐渐对立起来,由于过分偏重经济发展,轻视生态环境保护,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21世纪将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为了保持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平衡,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建立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forests has been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 is based on various productive, ecolog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functions of forests. The cultural functions, including the spiritual and symbolic role of forests, are often not addressed with the same attention as the other function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ut a stronger emphasis on the fact that the acknowledgement of cultural bonds is needed in the discuss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est should not only be considered as a technical means to solv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To achie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pendency of society on forests, it is necessary to recognise the role of forests in our consciousness of being human. Giving a historical overview about the cultural bonds between people and fores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puts focus on non-productive aspects in human–forest relationships. Through history, forest values have changed and new functions have emerged. Industrialisation and urbanisation have contributed to an alienation from nature and weakened the connection of humans to forest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se cha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its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Finally, it is elaborated how the awareness of the cultural bonds can be strengthened in the population and especially in forest management; a management which should relate to cultural, emotional and aesthetical aspects, in addition to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functions, and lead towards a sustain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s and society.  相似文献   

14.
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环境安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生产规模的扩大,环境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掠夺式的原料进口、污染转移,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处理好经济全球化、发展与环境安全之间的关系,从国际经济交往和环境合作中寻求机遇,从发展中维护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原理阐释了社会和谐的内涵,指出社会和谐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同合作为表征,其构建与实现应遵从人类社会的演化规律,依赖予在把握人类社会需求演绎、协同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生产力的高效有序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进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双剩余理论",以揭示其间的供瓣枧理和协同准则;推导出了社会收益分配的相对公平系数,以衡量人与人公平要求下的社会和谐.针对国情和战略目标要求,提出了以加强小城镇建设为轴心的城市、小城镇与农村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合理聚散的"三元结构"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序实践.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与中国环境立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当今社会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而克服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危机,是建立生态文明的主攻方向之一。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修改完善我们的环境立法,从而规范预防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既体现了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社会,又承载着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居于十分重要地位。分类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应当制定以公共财政为主全社会多渠道投入支持林业建设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三阶段论:人类社会演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在剖析人与自然界中的生命力系统的双螺旋进化过程及其相关主形态演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人类社会由生存、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三阶段”演化学说,并依据“三种生产论”分析和评价了生存与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规律,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与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中国入世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机遇和挑战,讨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及影响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认为可持续发展思想应包含:当代人要重视发展和持续性,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满足一个地区、国家的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国家的需求,并努力补救上代人所留下的资源、环境创伤。我们应认识七种要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知识和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必须协同处理。自然资源是发展的基础。中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已有2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很多进展,目前需对严重环境问题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讨论了中国入世后面临的企业、农业、人才资源、高新技术产业、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法制建设等问题,并着重研究了可持续发展文明观、加强绿色管理和绿色产品开发、知识经济和环保产业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和环境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经济、社会、环境体系中社会资本与环境资本对经济的影响,用可持续发展观点修正了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