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判依据,目前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仍显不足,多以静态评价分析为主,缺乏动态预测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定量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尚需深入探索。本文结合滨海旅游的自身特点,构建由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四个承载子系统构成的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按照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物元评价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量化测度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半岛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环境各个承载子系统存在一定的承载差异,滨海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滨海旅游经济和社会环境子系统还有较大的承载空间;从时序变化上看,滨海旅游环境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并呈现可持续的运行态势;从空间差异上看,青岛、烟台、潍坊和威海四个城市滨海旅游环境承载状态处于"良好"等级,而东营、日照和滨州三个城市滨海旅游环境承载状态处于"一般"等级。因此,提高区域整体承载潜力,平衡地区承载差异,对于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资源有序开发和滨海旅游产业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最适宜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研究在经过相同数据处理方法及熵权赋权下,运用物元模型、TOPSIS模型和综合指数模型对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三种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总体排名一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由高到低均为威海、东营、青岛、烟台、滨州、日照和潍坊,三种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同评价模型下各城市评价等级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比发现最适宜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为物元模型;物元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水资源量、单位耕地农药施用量及化肥施用量、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制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物元模型为最适宜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研究结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安全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为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山东各地市经济发展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山东各地市的经济发展环境。采用《2003山东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及专家打分资料进行因子分析,得出由地市经济运行环境、地市社会发展环境、地市制度政策环境、地市自然环境和地市资源环境五部分构成的地市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得分。将山东各地市划分为3个梯度:(1)青岛、济南得分在0.7以上,为第一梯度,有良好的地市经济发展环境;(2)淄博、东营、烟台、威海、潍坊得分在0分以上。为第二梯度,经济发展环境较好;(3)其他地市为第三梯度。经济发展环境较差。文章最后分别对各梯度地市提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山东可持续发展试验带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国家和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山东省构建可持续发展试验带的必要性。利用区位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经验,综合考虑城市间的距离、经济聚集规模及对资源依赖程度等因素,分析了山东省17个市的相互作用潜力.计算出淄博、济南、烟台、青岛、潍坊、威海、泰安、东营、济宁、滨州、临沂等11个城市具有划入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带的潜力.为规划山东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综合实力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且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应借此优势将其建设成为全国蓝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在此过程中,青岛要进一步优化蓝色经济的空间布局,并按照“优化提升一产,发展壮大二产,突破发展三产”的思路完善产业结构。为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快速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青岛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突破海洋产业化关键技术,实施项目带动策略,加强半岛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并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息扩散方法可以将一个分明值的样本点变成一个模糊集,把单值点变成集值样本点.这种方法对于海洋灾害呈现的非连续、样本点个数少的情况尤其适用,可以最大程度挖掘数据本身携带的信息.本文以市级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扩散原理建立政府承灾力脆弱性评价模型,通过对政府承灾系数的超越概率分析来评价海洋灾害中政府承灾力的脆弱性.进而对海洋灾害政府承灾力的脆弱度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到山东省沿海各市风暴潮灾害政府承灾力脆弱度的风验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威海、烟台、东营、日照的政府承灾力脆弱度较重,青岛、滨州次之,而潍坊的政府脆弱度最小.究其差异原因,各市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各市灾害发生概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重视程度的不同.长期来看,海洋灾害中政府承灾力的提高依赖于最大程度减少海洋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最大程度保障政府应对灾害的资金准备,为各级政府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才已成为各国争夺的核心战略性资源,而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中国人才流失问题一向严重,优化中国的人才生态环境,对中国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在梳理现有的人力资源生态系统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人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初始模型。之后通过实证研究,对模型进行了优化。最终,本文确立了包含4个二级指标以及10个三级指标的人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体系,可以全面地反映本地区人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问题,从而为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和优化整个人才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本文在研究时还引入时间系统进行评价,提出要能够识别出处在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人才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的建设人才生态环境,吸引并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8.
获取和保持人才是当今企业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而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该项能力。本文以微观人才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得出能够反映微观人才生态环境状况的五个分环境,分别为物质环境、制度与文化环境、业绩环境、人事环境、创新与研发环境。根据相关研究,提取出各分环境下属评价指标,并探究各级指标的评分方法。本文进一步根据组织环境认知理论与行业差异状况,对评分方法进行修正,最终设计出一种能够反映员工认知以及行业差异的微观人才生态环境评分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建立微观人才生态环境评分标准,帮助企业了解自身人才生态环境状况,并为其人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环境匹配的人才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等对人才与环境的相容性有着特殊的影响.人才基于对自身与环境匹配情况的内在判断做出地域选择.因此.人才流动被看成是人才改善自身福利的手段之一,它实现人才与环境的"匹配".以人--环境匹配理论为基础,本文探讨了环境与人才的一致性匹配和补偿性匹配对人才流动的影响,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对412名来自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经济环境下,环境的文化、气氛、价值观、目标、规范等基本特征与人才的人格、价值观、目标、态度等方面的一致性匹配对人才的流动倾向不具有显著影响,而环境的社会生活供给、财政、职业发展空间、工作任务、人际关系与人才需求的补偿性匹配则对人才流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组织应从有竞争力的薪酬管理、多向的职业发展通道、科学的职位体系设计和融洽的人际环境等方面入手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研究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建设,适宜大区域、多城市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从时空两个纬度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09个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5年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环境总体耦合协调性较好,在15年间由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转变,但是其耦合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优于西部,省会城市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指出,在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起最重要作用,而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石。由此,提出要提升人力资本、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间共同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进入,人才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因素,不同区域的发展状态越来越决定于其人才的总体实力,即人才竞争力。本文从区域比较的角度出发,构建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人才竞争力的特征以及在全国的位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云南省人才竞争力综合得分为-4.4558,在全国31个省区中排名第23位,导致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科技活动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低。  相似文献   

12.
海洋牧场是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金钥匙,是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蓝色粮仓"战略、助力渔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为了协调海洋生态功能修复与经济利益获取之间的矛盾、实现"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中国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监管的理论框架体系。首先结合系统自身安全和生态系统服务双重特征定义了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的概念——海洋牧场生态安全是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的资源结构和海域环境能够维持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持续产出功能的整体平衡状态。然后从监管主体(政府部门、牧场企业、周边居民)、客体(牧场海域环境、生物资源、生态系统)以及二者关系构建了中国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的监管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监测与评价机制、预警与决策机制、控制与保障机制逐一分析了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监管的重点内容和解决思路。概括而言:监测与评价机制是底层机制,作用在于获取海洋牧场在资源结构、海域环境等方面的观测数据,并通过对其分析处理确定海洋牧场的生态安全状态;预警与决策机制是中层机制,作用在于通过对海洋牧场生态安全警情存在与否以及警情等级进行预判,制定并优选生态安全治理方案;控制与保障机制是高层机制,作用在于从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两个层面保证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监管工作得以顺利运行。本文提出的中国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监管理论框架体系,对指导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践行"生态优先"原则、保障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发挥科技引导作用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地 ,是探索科技引导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样板。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自 1991年开展以来 ,已有临沂市罗庄办事处、烟台市牟平区、长岛县和日照市 4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泰安市、广饶县大王镇和东营黄河三角洲 3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近年来 ,在国家科技部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 ,山东省各级实验区坚持从实际出发 ,选择重点领域 ,通过科技引导和综合配套改革 ,积极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发展模式 ,为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是持续的热点议题。当前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披露多基于形象宣传的目的,评价指标选取存在目的性与片面性,降低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力。石油企业是关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其社会责任履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论证了公司战略视角构建石油公司社会责任框架的理论依据,提出了石油公司社会责任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从政府责任(股东责任)、社区责任、员工责任、消费者责任和生态环境责任五个维度优选了38项测评指标构建石油企业社会责任框架。在此框架下,文章收集了我国石油公司的相关数据,利用熵权和TOPSIS方法对石油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基于战略视角构建的社会责任评价框架体系能够将石油公司战略使命和企业社会责任有效关联,能够突出企业经营中必须肩负的社会责任,且能够反映石油公司社会责任绩效在行业中的位次。  相似文献   

15.
城市之间经济联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采用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选取2002、2007和2012年的就业人口数、GDP以及山东省主要城镇公路里程等数据,对山东省17城市的经济联系量、城市间经济联系隶属度进行测算。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山东省各主要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绝对量保持增长;各城市的占总体比重隶属度结构在2002-2007年存在较大变化,2007-2012年基本不变。济南、淄博、威海等城市比重下降,与其他城市联系总体有所减弱;菏泽、济宁、聊城、临沂比重上升;主要形成"济南-泰安、淄博-济南-东营-潍坊;烟台-威海市;枣庄-临沂市"三大经济联系紧密带的格局。从山东省总体空间范围来看,中、北部城市间联系紧密,而西部和沿海城市之间联系较弱。本文最后对山东省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为基础 ,构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并用主成分分析法 ,分析和阐述该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分异规律。分析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可为决策管理部门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污染物“高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以及“生物累积性”三大特征,在传统生态环境监管思维下,新污染物将引致“累积性环境健康风险”“弥散性生态环境风险”“突发性环境社会风险”,面对这一风险叠加的挑战,传统环境监管面临多重困境:一是现行环境监管体系无法解决新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的积极预防性需求;二是常规环境监管体系难以应对新污染物生态环境风险的协同性治理需求;三是传统环境监管模式难以满足新污染物社会风险的应急性防治需求。针对传统生态环境监管存在的以上困境,提出以下符合新污染物治理需求的环境监管优化策略:面向新污染物健康风险更新现有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对焦新污染物生态环境风险填补生态环境监管漏洞;因应新污染物社会风险破解生态环境监管失灵。面对新污染物治理的风险挑战,结合生态环境监管优化的相关策略,生态环境监管转型的任务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确立风险的“积极预防”目标更新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二是以全过程、动态化风险协同防控思路补强生态环境监管链条;三是以建构环境社会风险弹性治理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模式。而根据以上思路,面向新污染物风险治理的环境监管优化又蕴含了需从治理的立法目标、规制范围与规范体...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重大举措。基于改进的灰靶模型和改进的熵值法,从土地整治应具备资源经济的实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的力度、促进环境友好的程度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江苏省土地整治的可持续性,为后续土地整治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从评价结果来看,江苏省土地整治基本处于可持续状态,但区域间的差异较大,苏北明显好于苏中和苏南地区,其中徐州达到Ⅳ级高度可持续的全省最高等级;土地整治的单层面可持续性表明,全省土地整治保障粮食安全能力的可持续性均在Ⅱ级水平以上,但多数存在社会和谐与环境友好不可持续的问题。为了提升土地整治的可持续性,应将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防范社会和生态风险方向倾斜,建立相应的公众参与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特大型调水工程,合理评价其受水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谐状况,有助于该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调度,充分发挥该工程的效益,促进受水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在界定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谐内涵基础上,构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谐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并对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典型城市进行了评价,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谐内涵,以水资源作为投入,社会经济作为产出,结合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典型城市实际,选择供水量、人均GDP等指标,构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东线受水区济南、天津等8个城市及中线受水区石家庄、北京等8个城市共16个城市为决策评价单元,构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谐度评价模型,考虑投入产出滞后性,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对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典型城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典型城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谐度差异较大。建议天津、济南、北京、石家庄、徐州等和谐程度低且投入相对冗余、产出相对不足的城市应更加积极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尽快促进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域人口发展功能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南京市137个乡镇(街道)为基本评价单元,从人居环境约束性和适宜性两方面出发,探讨市域尺度上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的研究思路、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方法。强调让人居环境适宜性好、资源环境承载力高、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强的地区吸纳更多的人口;而人居环境约束性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承担更多的农业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限制人口规模的扩大,以此协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在综合评价南京市人居环境约束性和适宜性分区基础上,依据二维判别矩阵,将南京市域划分为人口集聚区、人口稳定区、人口培育区、人口疏散区、人口限制区等五大类型区,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此为市域人口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