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根据元素毒性的大小进行权重赋值,对成都经济区近地表大气尘进行地球化学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城市中,成都、乐山、眉山的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处于一级清洁级别;眉山、雅安的大气环境质量处于二级安全级别;德阳的大气环境质量已经处于三级警戒级。不同地区中,绵阳和眉山的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处于一级清洁级别;德阳和雅安处于二级安全级别,成都和乐山处于三级警戒级.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濒危药用植物优先保护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自制的“江西稀濒危药用植物分级标准对井冈山产135种(包括变种)植物进行优先保护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8种药用植物达濒危状态。64种达渐危状态。39种达稀少状态,尚有4种处于安全状态,在这些种类中需要一级保护的有4种。二级保护的有54种,三级保护的有66种,处于缓急保护的有11种。  相似文献   

3.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要创新。宜昌市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三大类型。生态功能红线分三级管控,红线区包含12类重点区域;环境质量红线分为水、大气环境质量红线,各划分了三个管控级别;资源利用红线分为水资源、土地资源承载力上线以及水环境及大气环境承载力上线,并提出了相应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区域土地生态网络构建是土地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研究中,多尺度的生态源地选取研究涉及较少,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开展全省土地生态敏感性与重要性评价分级,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敏感、极敏感和重要、极重要图斑并经阈值筛选确定生态源地,生成架构生态廊道,规划形成江苏省域含多层级的土地生态网络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域土地生态网络可由31个一级源地、175个二级源地、1 313个三级源地和61条一级廊道、345条二级廊道、3 882条三级廊道组成,面积为23 526.26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2.04%;(2)一级生态源地主要由江、湖、水域湿地构成,二、三级源地以水田、林地为主。其中,长江、太湖、南通段沿海湿地、洪泽湖、高邮湖、盐城南段沿海湿地、盐城北段沿海湿地、骆马湖、滆湖、白马湖是省域内最主要的生态源地,连通度综合指数(dIIC)在1 519个生态源地中居前10名,对全域土地生态连通起重要作用;(3)土地生态敏感性、重要性评价结果是生态源地选取确定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据此并结合生态廊道构建能较好地实现区域土地生态网络的规划。  相似文献   

5.
老木孔航电枢纽工程是岷江乐山-宜宾段航电梯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一级,是以航运为主,航电结合的水利工程。首先建立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并由实测资料验证其相似性;再根据入库水沙资料,计算分析水库建成后不同时期的泥沙淤积量及其淤积分布,并初步分析分布不均形成的原因;讨论在各级频率洪水作用下,库区泥沙淤积对乐山城区及乐山大佛的影响;并分析泥沙淤积对库区建港环境的影响。通过物模实测值和数模计算值的比较,再次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可较好的模拟河段水流的运动及库区泥沙的淤积过程;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老江坝尾至坝址河段,且估算了该段淤积量占淤积总量的85%;库区淤积后,频率洪水不会对乐山城区及乐山大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农用地级别划分和基准地价评估真正统一,以黄金坪水电站水库淹没区为例,将淹没区农用地划分为119个定级估价单元,在Arcmap/info,SPSS软件技术平台上,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水库淹没区农用地定级因素与纯收益之间关系的综合模型,划分农用地级别,然后用收益还原法计算各级别基准地价。结果为:估算纯收益与实际纯收益间绝对误差为0.05元/m^2,相对误差为13.85%,相关系数达0.86;一级地价23元/m^2,二级地价19元/m^2,三级地价15元/m。,四级地价12元/m^2。表明:回归分析综合模型在淹没区农用地定级估价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使定级估价数据资料直接共享,省去了专家确定权重的难关,适合水库淹没区农用地市场不发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水源区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分区、分级、分类、分期"管理的基础。以高程、干燥度及年均径流深为一级分区指标,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坡度、人均GDP为二级分区指标,将丹江口水源区分为6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区和19个二级水生态功能区。比较不同分区的水生境状况及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特征,发现一级分区间的水生境状况与底栖动物种群结构均存在差异,二级分区之间虽然有部分生境指标较为接近,但底栖动物种群结构差异明显,证明了分区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水源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京津冀各城市大气污染物年均质量浓度及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为基础,采用承载率评价法对各城市2013年~2015年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及预警判断。同时采用相关系数法,对京津冀区域及各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2015年我国京津冀区域大气环境超载严重,但是形势逐步好转。(2)该区域大气环境超载预警级别整体较高,中南部地区比北部地区严峻。(3)近年该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承载指数与自然因素显著相关,与农业人口、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等人为因素相关性也较高。京津冀区域应从农村大气污染(散煤和秸秆燃烧、道路扬尘等)、城镇机动车尾气排放防控等方面加大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9.
影响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识别和区分这些影响因素,找到因素间互相影响程度和因果关系,对于明确洪涝灾害恢复力关键因素,快速找到需要改善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灾害恢复力的内涵,从自然维、社会维、经济维、技术维、管理维5个维度构建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应用DEMATEL方法分析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巢湖流域为例凝练出适合该区域的洪涝灾害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自然维、经济维对其他因素影响最为显著,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土地因子、地形因子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最大;而一级指标中经济维和社会维与其他因素关系最为密切,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区域经济实力、土地因子处于核心的位置。从整体影响输出上看,一级指标中原因因素共有2个,分别为自然维、经济维,且以经济维为最,二级指标中原因因素有11个,涉及五个维度,包括所有自然维中因素,并以地形因子、政府财政支撑能力、灾害政策法规为重。一级指标中结果因素有3个,分别为管理维、技术维、社会维;二级指标中共有12个,以管理维中的因素为主,相比于原因因素,通过改善结果因素可以更直接的提高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青弋江流域不同级别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8月对青弋江流域不同级别河流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0种,隶属于39科58属。从1级到4级河流,种类数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分别为46、39、36和16种。1~3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均是水生昆虫,4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是软体动物。整个流域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82 ind./m2和3643 g/m2。不同级别河流中,2级河流底栖动物密度最大,4级河流密度最小,且二者存在显著差异;2级和4级河流底栖动物生物量都较高,且显著高于1级河流。在功能摄食类群方面,整个流域以刮食者和过滤收集者为主。随着河流级别的增加,刮食者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撕食者在1、2级河流所占比例较高;直接收集者和过滤收集者在1级和4级河流中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1.
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城市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的宏观背景下,以西部地区代表性的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为例,运用城市流的方法分析城市群内5个主要城市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计算并找出不同城市的基础部门和城市流强度,得出结论:成都平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呈现明显的差异,有着较好的错位发展空间;在具体产业表现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发展良好,而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社会组织发展不均衡;成都的城市流倾向度值表明了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成都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次位城市绵阳面临自身内向性发展不足的问题;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等级分化明显,城市化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并提出加强成都平原城市群内部联系的简要建议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优秀旅游城市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空间的重要节点,具有集散地功能,其空间结构的优化关系到区域旅游空间整合以及整体效应的发挥。运用分形理论,从空间聚集性、关联性和可达性等方面对四川省优秀旅游城市的空间结构定量刻画与分析,结果表明:将分形理论运用于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可行的,四川省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的特征;四川省优秀旅游城市围绕中心旅游城市--成都市呈集聚态分布,向心性明显;优秀旅游城市具有集中到某一地理线上的趋势,空间关联性强;交通网络可达性以成都市为中心向周边呈逐渐衰减的空间格局。最后,提出构建“大成都”优秀旅游城市群、“K”形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发展带等优化四川省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引导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群协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基于空间平滑核密度估算法、空间溢出系数、局域空间聚类指数、关联度滞后效应模型和因果检验模型,系统分析我国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上中下游地区联动机理。研究表明:1目前长江流域发育程度达到城市群界定标准的有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2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之间经济发展存在正向关联;3在流域联动方向上呈现出自下游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游城市群→上游成渝城市群的单向联动关系,且引致关联存在滞后效应。因此,有效畅通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空间溢出渠道、提高沿江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度,是缩小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空间分布差异,推动流域一体化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扩展作为城镇化在空间上最显著的特征,不仅可以衡量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还可以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以成渝城市群(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CCUA)为例,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首先,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城市空间扩展的冷热点分布特征;其次,结合研究区域生态空间约束条件,构建了最小累积阻力面模型,模拟了成渝城市群城市空间扩展冷热点格局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成渝地区空间扩展的冷热点在不同的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在1992~1996、1996~2002、2002~2009、2009~2015年4个时间段内,城市空间扩展的自相关性逐渐减弱,冷热点分布的全局特征逐渐趋于随机化,局部特征体现出城市空间扩展的多样性,具体表现为热点区域经历了"点状扩张-点环扩张-点轴扩张-轴带辐射"的格局转变过程。成渝城市群空间扩展的冷热点演化趋势在不同规模的城市扩张模拟中,热点区域不断增加。在城市空间扩展5%时,只有4个以成都、绵阳、达州、眉山为主的热点城市,当在城市空间扩展20%时,所有城市(共16个)其空间扩张强度均超过10%,发展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成渝产业带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及其结构转换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数据方差,相关系数和相似系数指标对成渝产业带这一长江上游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区域进行了产业和结构特征分析。从产业部门相对变动的总体方差看,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变动幅度最大,即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元首衡性最弱,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  相似文献   

16.
成都平原西部土壤汞异常来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唐昌地区是成都平原上典型的土壤汞含量高异常区。为研究汞异常来源,在该地区开展了多剖面地气测量,工作区面积约4 km2,布置了5条测量剖面,共121个测点,点距30 m。利用地气采样器积累式收集地气样品,采样时间为45 d,通过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测试了地气样品中10余种元素。地气中As、Au、Fe、La、Sm等多个元素出现规律性异常分布,反映出该地区隐伏断裂的具体位置,断裂走向为NE 40°,宽度90~120 m。用ICP MS分析断裂上方收集的地气样品,发现含有微量的汞。成都平原西部汞异常区的分布趋势与隐伏断裂走向一致,且位置重合;而来自地下深部的汞能够随地气迁移至地表;隐伏断裂为地气迁移提供了有利通道,成为地表土壤汞异常的重要来源。成都平原西部汞异常是地球自身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影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铁作为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正逐渐对城市空间产生深刻影响,其节点、线路及网络的属性作用于城市空间所对应的地域规模分别为高铁站区、所在城市、区域3个层次。按照以上思路总结评析国内外关于高铁对城市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高铁站区层面,着重分析圈层用地布局与站区重建;在沿线城市层面,着眼于城镇化与轴线集聚的分析;在区域层面,分析通达性与区域一体化联动效应。在以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高铁对城市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指标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测量水生态文明,指导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综述国内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文献基础上,按水生态、水经济和水社会三大系统,从水生态、水工程、水经济、水管理和水文化等方面筛选了18项指标构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平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会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长沙、杭州、成都和贵阳的城市水生态文明综合得分靠前,上海、南京得分较低,并且与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会城市的水生态文明状况划分为5个等级,以体现不同城市水生态文明的差异性,并按空间格局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水生态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9.
成都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R/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R/S分析法,对1951~2002年成都的平均值气温、极端气温值及降水累积值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成都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与过去50年来的变化趋势有着很好的自相似性。今后成都将继续变暖。依平均气候倾向率,未来10年,年平均气温将升高0.25°C,年平均最低气温将升高0.14 °C,年平均最高气温将升高0.04 °C,年极端最低气温将升高0.54 °C,年极端最高气温将升高0.13 °C。其中,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趋势的持续性强度很强。成都未来降水量将继续减少。未来10年的年降水量将减少45.2 mm,并且这种减少趋势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