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从整体上看其投资环境水平虽处于全国前列,但区内各部分,如上海与杭嘉湖、宁镇扬、苏锡常通、甬绍舟等地市之间都还存在很大差异。针对这种地域差异性,确定了长江三角洲县域投资环境分类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将三角洲地区71个县市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环境特征对其投资导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县域投资环境与投资导向分类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整体上看长江三角洲投资环境水平虽处于全国前列,但区内各部分如上海与杭嘉湖,宁镇扬,苏锡常通,甬绍舟等地市之间都还存在很大差异。针对这种地域差异性,确定了长江三角洲县域投资环境分类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将三角洲地区71个县市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环境特征对其投资导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资源利用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但产业不同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也不同。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受自然资源直接影响的程度减弱。当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存在自然资源结构、自然资源开发结构、资源开发导向经济结构、技术导向经济结构等区域类型。当前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这与产业结构陈旧落后,一、二产业比重大,重工业比重大,加工业水平低,产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以及技术经济条件差等有密切关系。实现资源节约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来说究竟是“财富”还是“诅咒”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但资源禀赋通过何种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尚缺乏理论和实证检验.本文以“条件收敛”假说为基础,构建了资源禀赋对人均收入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地域分布与储量前十名的18个省(区)19年的自然资源储量以及经济社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大小的同时,对我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和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自然资源禀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既存在正面的直接效应,也存在负面的间接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自然资源禀赋主要是通过影响投资、受教育水平、开放度、R&D等社会经济变量,降低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资源理论的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资源理论(RBT)。探讨了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文章依据资源状况特征。将贫困县域分为资源丰富型和瓷源缺乏型两类.分别提出和分析了资源丰富型和缺乏型贫困县域的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不同路径。资源丰富型县域的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开发和保护现有的资源。如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经济作物、传统工艺产品等。来发展贫困县域的经济。同时,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发展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相结合的发展路径。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的经济竞争优势应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构建贫困县域的无形资产,以建立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和企业家为主,创建地区的产业结构.制定发展战略从而带动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区划的新方法探讨—以湖南怀化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区域,针对山区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的特色,使之既符合生态环境的合理性,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怀化市为例,以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根据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结构、社会经济特征和区域综合发展方向(PRED系统综合评价)等相对一致性、时限性、宏观区域框架与地类型相结合和区域共轭性等原则,采取自下而上(Bottom up)和自上而下(Top down)两种设计思路4种方法,依托图文信息可视化系统(MFIVS)等先进技术手段,选择适当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区。自下而上途径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即按照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结合和空间跨度与时间跨度相结合等原则来设计指标体系(5个层次、52个单项因子),然后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星座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分析三种综合评价,各种评价结果相互验证,其结果大体一致。自上而下途径采用综合定性指标(在此选择纬度和交通位置)。综合两种途径4种方法的结果,怀化市生态经济综合区划为2区3亚区两个等级。经过具体尝试,得到的区划结果比较客观准确,也说明该方法是一种简洁实用而又行之有效的综合区划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湖北省各市州1994~2000年经济发展数据及其相关数据,利用GIS常用多层面复合分析和大样本数理统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北省近6年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规律。其结果显示:湖北省各市州的经济发展的组合方式及综合指数在地域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根据一定经济发展原则将湖北省17个市州近6年的经济发展分为劳动效益促进发展型、结构效益推拉发展型和综合发展型等三种经济发展地域组合类型;在计算其综合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叠加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湖北省各市州的三种经济发展地域组合类型与其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地域分布上并没有很好对应的事实。最后,利用灰色关联法将人均GDP和综合指数的各自地域分布作了关联分析,其得出的关联度较大,表明此种研究可行性较强。此研究结果可望为该地区的地域开发及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城市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条件研究指出,盆地是自然条件基础上的自然、经济、行政和文化的统一体。从层次、职能和空间三方面开展了城市体系的结构研究,层次结构研究突破以往等级规模结构研究的横加,分别按行政级别、人口规模和中心度来探讨城市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职能结构研究主要是采用区位商法对城市类型进行了划分;地域空间结构研究则剖析了影响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的因素。根据各项研究的结论,最后提出四川盆地城市体系发展的设想,(1)  相似文献   

9.
依据聚类分析原理,选取了昆明市11个县市(区)近15年(1995-2009)的经济、人口、工业、农业等15个指标数据,通过运用SPSS17.0数学统计软件对昆明市各城镇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三种类型城镇:区域经济中心型、资源主导型、区域经济潜力型。通过对各县市(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经分析,得出各类城镇的发展定位以及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传统地貌类型划分时多是基于单一或固定的地形因子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以90 m分辨率三峡库区SRTM DEM数据为基础,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了三峡库区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面积为234 km2;并采用相关矩阵法和雪氏熵值法获取三峡库区地貌类型划分的最佳因子组合为高程、起伏度、坡度、全累计变率、坡度变率、高程变异系数;同时借鉴遥感图像自动分类原理中的ISODATA非监督分类功能完成了三峡库区8种地貌类型的自动划分。分类结果与三峡库区实际地貌类型相符,对三峡库区资源开发、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Eco-efficiency is a valuable tool for managing and solving issues involving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emission in current production processes. Despite the popularity of the term “eco-efficiency” in business, limited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regional eco-efficiency for local government policy makers.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eco-efficiency, an indicator system of regional eco-efficiency i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The indicator system comprises 22 indicators, which are divided in to three categories includ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resources consumption,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s a promising statistical technique,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is used to set the weight of indicators which attempts to calculate the eco-efficiency indices of Qingdao's Chengyang Distri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efficiency of Chengyang District has clearly improved 35.1% with small fluctuation from 1995 to 2003.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and resources consumption index also represent obvious increasing trend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oci-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and resources consumption index is 0.979, which means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Chengyang District depend on an extravagant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dex in- creased slowly before 1997 and declined gradually after 1997, due to more attention being pai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local government in recent years. Chengyang District still keeps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with a high consumption and high production, so the emphases of future development should put on improving the improving the efficient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ustain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icators system of regional eco-efficiency is a promising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nd provide an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support for local governments.  相似文献   

12.
Eco-efficiency is a valuable tool for managing and solving issues involving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emission in current production processes. Despite the popularity of the term “eeo-efficiency“ in business, limited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regional eco-efficiency for local government policy makers.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eco-efficiency, an indicator system of regional eco-efficiency i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The indicator system comprises 22 indicators, which are divided in to three categories includ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resources consumption,environmental pressure. As a promising statistical technique,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is used to set the weight of indicators which attempts to calculate the eco-efficiency indices of Qingdao‘s Chengyang Distri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efficiency of Chengyang District has clearly improved 35.1% with small fluctuation from 1995 to 2003.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and resources consumption index also represent obvious increasing trend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oci-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and resources consumption index is 0.979, which means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Chengyang District depend on an extravagant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dex increased slowly before 1997 and declined gradually after 1997, due to more attention being pai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local government in recent years. Chengyang District still keeps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with a high consumption and high production, so the emphases of future development should put on improving the improving the efficient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ustain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icators system of regional eco-efficiency is a promising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nd provide an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support for local governments.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村级尺度的湖南农村水贫困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评价湖南农村水贫困现状,找出有效应对措施,以国外最新的水贫困理论为依据,构建湖南农村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获取并整理出湖南3种地貌类型区6个行政村的水贫困评价数据;采用非均衡法测算水贫困状况并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湖南农村水贫困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现象,即湘西山区最为严重,RWPI值均小于20;湘北洞庭湖平原区最弱,其值在55~56之间;而湘中丘陵区介于其间。不同地区水贫困各系统的综合得分不同,只有提高且均衡各系统的综合得分才能有效减轻地区水贫困程度。供水设施欠佳、利用能力偏低是地区间水贫困状况不同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水资源状况是其次要驱动因素;农村环境问题和低效用水是省内各村水贫困评价的短板,因此地区水贫困是区域水资源自然禀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结果。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综合实力、做好环保工作和提高用水效率等措施应对农村水贫困问题,可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水资源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准确地评价地区农业资源,对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系统论观点出发,将地区农业资源分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能够较好地反映系统结构特征、不同样点差异及满足易于收集、便于数量表示和定量处理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了若干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区位商法等评价方法,对南京地区的主要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部小区的农业资源具有整体优势,南部和中部的资源利用较为合理,北部小区则具有较为丰富的后备资源。最后,根据各地资源要素的不同组合,简要给出了较适宜的开发途径,为该地农业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可决定一个地区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格局,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以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为评价单元,建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值,将其划分为最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最低5个等级,进而运用多元变量回归分析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趋势为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地形、区位及交通3者是造成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远离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坡度大的山区,交通通达性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因而,要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各县域协调发展,应首要解决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时 ,应正确认识自然资源 ,尤其应明白资源优势并不等于经济优势。本文认为自然资源要给拥有者带来经济收益 ,首先要使自然资源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 ,转化为市场所需的产品。而今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给自然资源的开发者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使自然资源型的经济发展日趋困难 ,通过新疆与上海经济结构与发展速度的比较 ,说明自然资源型经济若不及时调整发展方向 ,与其他类型经济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时,应正确认识自然资源,尤其应用明白资源优势并不等于经济优势。自然资源要给拥有者带来经济收,首先要使自然资源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转化为市场所需的产品。而今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给自然资源的开发者造成了更大的压力,使自然资源型的经济发展日趋困难,通过新疆与上海经济结构与发展速度的比较,说明自然资源型经济若不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与其他类型经济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县(市)绿色食品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发展绿色食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生态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县(市)发展绿色食品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雷电灾害特征分析及区域灾情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安徽省雷电灾害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1998~2012年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年平均雷灾次数N、年平均伤亡人数M和年平均经济损失E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78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区域雷电灾情进行评估,对雷电灾害强度空间分布做了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为安徽省雷电灾害高发年份;全省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6、7、8月份;雷电灾害发生于城市(县城)的频次要多于乡村;乡村地区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人身伤亡,城市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电子设备的物理损害和经济损失;民用、电力和通信为全省主要雷电灾害损失行业。综合灾情指数G分布反映了不同地区受雷电灾害的严重程度,其中南陵县、阜阳市区、马鞍山市区、淮北市区和宣城市区为受灾较重的地区。灾情评估结果可为区域性的雷电防护和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