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城市群竞争与共生的时空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演化是一个竞争与共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竞争是指在城市群内的各个城市在共同发展中为获取有利的发展地位和发展条件而进行的角逐,而共生是指群体发展中的统一规划和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城市共生关系的根本内涵和特征是空间上的临近性、时间上的长期性、功能上的分工互补性、个体之间的差异依赖性以及作用关系的支持协调性。依据系统论的原理,提出竞争与共生作用可以划分为弱竞争弱共生、强竞争弱共生、强竞争强共生、弱竞争强共生4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周期性特征,这从城市与区域的演化中都找到了实证。并将城市群竞争共生作用划分为群内竞争与共生、群外竞争与共生、群内竞争与群外共生、群外竞争与群内竞争4个空间作用层面,初步总结出竞争共生作用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2.
税收竞争、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在Davoodi和Zou(1998)模型基础上将环境污染强度和环境质量分别引入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讨论了税收竞争、财政分权与环境质量的长期动态关系,通过Hamilton函数得到了环境质量与税收竞争、财政分权的显式解,并通过求偏导数得到了税收竞争、财政分权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税收竞争、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均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然后,为了验证理论结果在实际经济中的适应性,利用中国2003-2012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税收竞争、收入分权是否会显著的影响环境污染,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发现税收竞争、收入分权与环境污染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分析,发现税收竞争和收入分权均会加剧环境污染程度,且这两种面板数据模型得出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佐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在此研究基础上引入税收竞争与收入分权的交叉项,研究收入分权框架下的税收竞争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税收竞争通过分权通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被加强,进一步验证了命题1的正确性。此外,在实证研究中引入地区虚拟变量,对税收竞争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区域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区域性差异,在东部地区,税收竞争有益于环境污染的改善,而在中、西部地区,税收竞争却加剧了环境污染。因此,为社会计划者制定改善中国环境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财政竞争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理论界已有文献鲜有以财政竞争为视角来分析环境质量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竞争主体、竞争动因和竞争方式三个方面阐释了财政竞争的内涵,并基于公共品定义角度分析了环境质量的特征,表现为具有辖区性、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多重特性,为政府介入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立足于"纵向财政竞争"和"横向财政竞争"二维分析视角,通过逻辑分析、博弈论等方法对财政竞争影响中国环境质量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剖析。研究结论表明:由于"纵向财政竞争",中国政府间存在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责任不对称、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不合理、财政"利维坦"倾向等制度设计缺陷,从而挤压了环境质量改善的财力投入;由于"横向财政竞争",中国各级政府间为追求自身可支配财力的最大化,在环境质量问题上陷入"污染博弈"、"财力投入博弈"和"污染行为矫正博弈"等博弈困境。在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规则下,最终呈现的是非合作博弈均衡状态,表现为地方政府间竞相懈怠环境质量改善主体责任。因此,无论是"纵向财政竞争",还是"横向财政竞争",均对中国环境质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对此,必须清晰政府间环境质量责任主体、加大环境保护的转移支付力度、构建科学完善的环境税(费)体系、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促使中国政府间的财政竞争行为回归理性,保证财政竞争与环境质量二者间形成良性循环,以确保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环境税效应研究改变了早期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基础的分析,通过引进不完全竞争市场因素而取得了重要进展,使得理论研究进一步贴近经济运行的现实状况,并为各国环境税改革实践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政策建议。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环境税效应研究文献可分为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不完全信息市场下环境税效应研究三个方面。本文从环境税双重红利概念出发,系统梳理了上述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环境税的环境效应、效率效应、就业效应、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已有的文献表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对环境税的效应具有重要影响,由此对我国即将进行的环境税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我国应充分考虑市场结构中的不完全竞争因素对环境税效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环境税改革应注重对"双重红利"假说的研究与预测;应注重对我国现实市场结构的研究;应充分考量我国现实市场中不完全竞争因素的独特性及其对环境税效应的影响;应针对不同市场结构选择合理适用的研究方法;应更加注重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市场微观主体的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竞争也从企业竞争,产业竞争,区域性竞争演变为联合区域竞争,城市群作为竞争主体在社会经济中出现,城市群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模式被应用。本文在大量研究了国内外文献和城市群抱团发展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群战略的有效框架:战略联盟。然而,城市群战略联盟不同于企业战略联盟,城市群具有的权力主体、跨区域、跨文化、跨组织等特征为城市群战略联盟模式的有效运作增加了难度。本文从城市群战略的组织协调机制、城市群战略的沟通与信任机制、城市群战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城市群战略联盟的潜在威胁:机会主义等视角对城市群战略联盟有效框架的构建提出建议。研究对指导丰富城市群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以及中国城市群实践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生命体是一个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自适应和应急性等特征的复杂巨系统。由于座落位置无法移动,更需要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竞争生态位和竞争策略。本文认为,城市竞争生态位是一个城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特定位置及其与环境的功能关系,一个城市生命体的城市竞争生态位越强,从外界获取的各类资源就越多,跨入更高发展能级的概率就更大。从城市生命体的生命特征出发,按照对城市生命体发展至关重要、具有广泛代表性且可量化分析、尽可能精简等原则,本文选取了反映新陈代谢(A)、生长发育(B)、遗传变异(C)、自适应和应急性(D)等4大类19项因子,采用信息熵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提出了基于生命特征的城市竞争生态位评价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实证研究的方式,选取了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等26市在内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群,测算出有关城市在1984—2014年间的城市竞争生态位和4大类城市竞争子生态位。综合运用时空对比、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城市竞争生态位总体呈上升态势;(2)城市竞争生态位增长不平衡;(3)城市竞争生态位逐步出现明显分层现象;(4)城市竞争生态位距首位城市越近增长越快;(5)遗传变异子生态位对城市竞争生态位变化影响相对较大。根据有关分析结论,提出相应针对性对策建议:(1)进一步强化首位城市的功能;(2)着力提升城市群发展的质量;(3)找准城市竞争策略实现错位发展;(4)加强与首位城市或中心城市的互补发展;(5)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教育支出等方面投入。  相似文献   

7.
一是商品竞争。已由重视商品数量发展到重视商品质量、品种、价格、营养、款式等多方面; 二是行业竞争。已由独家经营,发展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 三是流通竞争。已由原来的单渠道、多环节转变为多渠道、少环节、建立产销直接见面的购销协作关系; 四是服务竞争。已由原先的“坐门等客”转变为“出门找客”。而且服务热情周到,许多行业注重了售后服务;  相似文献   

8.
论科技产业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仅需要加大知识资本的动作 ,增强科技产业的投入 ,而且需要通过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形成一种新的竞争战略资源和发展格局。本文认为 :①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增长战略来说 ,科技产业发展对于GDP的贡献率 ,以及在制造业中的主体比重 ,将必然纳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新经济增长体系。②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化科技产业竞争 ,实质上是稀缺资源和存量结构调整的战略竞争。在这一竞争发展的过程中 ,显性竞争表现在科技产业在市场领域的竞争 ,隐性竞争则表现在人才竞争、科技创新竞争以及科技产业化竞争。③进入 2 1世纪 ,面向全球化竞争 ,各国在维护国家利益 ,加快科技产业化发展等方面 ,将会逐渐扩大为影响全球性竞争。为调动国内竞争资源和力量 ,协调发展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地方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经济转型的重心,对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考核制度和资源流通等因素驱动下,地方政府也热衷于通过城镇化拉动投资,因此城镇化竞争不可避免。文章利用278个地级城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一般空间自回归模型和两区制空间自回归模型,检验地级市政府间的城镇化竞争及异质下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竞争差异。结果发现:(1)地级市政府间存在竞争性城镇化,即一个城市推动城镇化进程会驱动邻近城市竞争性推动城镇化;(2)工业化程度对城镇化竞争差异有显著影响,工业化程度低的城市土地城镇化竞争水平高于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而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人口城镇化竞争水平则高于工业化程度低的城市;(3)科技教育投入会对城镇化形成挤出效应,降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竞争水平;(4)省会城市人口城镇化竞争水平高于非省会城市,土地城镇化竞争水平并无显著差异;(5)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城镇化竞争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而后者的城市土地城镇化竞争水平高于前者。结论支持了地方政府间存在城镇化竞争的事实,也显示了我国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竞争失衡的现实,据此,文章提出针对性建议:(1)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应该弱化对土地城镇化的依赖,提高人口城镇化的竞争力;(2)弱化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制,构建多样化、综合性政绩考核机制;(3)地方政府坚持合理有序的城镇化建设,实现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城市化进程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又同碳排放紧密相连。通过理论分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同碳排放的关系,进一步利用空间溢出效应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财政分权同碳排放总量水平正相关,财政分权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某地区财政分权的提高不仅会带来本地区碳排放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提高周边地区碳排放水平;(2)地方政府竞争在碳排放问题上存在"趋良效应"。某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不仅可以降低本地碳排放水平,还可以降低周围地区碳排放水平;(3)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主要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来影响碳排放总量水平。建议:(1)适当改善财政分权,加快推进财权和事权的统一。(2)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趋良竞争"。中央政府需给出足够强烈的信号促使地方政府维持"趋良竞争"。(3)鉴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都是主要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来影响碳排放总量水平,因此,需要重视空间的溢出作用,强化区域合作。(4)充分利用技术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的特点,提高技术水平,强化技术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降低周围地区碳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带,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是提高我国油料供给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该区域,油菜籽和小麦是最主要的冬季农作物,也是具备耕地竞争关系的2种主要作物。在对长江流域这两种作物的耕地竞争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耕地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与结果,对油菜籽和冬小麦的耕地竞争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油菜籽耕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单产、收购价格、机械化水平、劳动力价格及国家政策;稳定油菜籽收购价格是提高油菜籽耕地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油菜籽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成为影响种植效益的重要因素;国家补贴的影响作用不大。另外,结论也表明长江流域存在很大的油菜籽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 two-period competition model of a re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three members: a new product manufacturer, a recycler and a remanufacturer. The manufacturer supplies new products in the first period and the remanufacturer participates in the competition in the second period. We consider three scenarios in the second period: (1) there is no government subsidy in the competition; (2) there is only government subsidy in the competition; (3) there are both government subsidy and tax in the competition. First, we give the optimal decision-making of the manufacturer, the remanufacturer and the government in the three scenarios; second, we analyse changes in the decision-making of the manufacturer and remanufacturer in the three scenarios and compare their results. We analyse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subsidy and tax and their asymmetric use on manufacturers’ and remanufacturers’ decision-making variables and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We also take consumer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o account and examine its impact on subjects’ decisions. Lastly, we operate a numerical example to show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13.
The influence of intra-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of common and East European voles on their daily activity was studied in 34-m2 enclosures at the Chernogolovka Experimental Research Station (Moscow Region). Family groups of animals captured in the same biotopes were placed in enclosures and, 25 day later, their daily activity was observed. Thereafter, the animals were pooled and observations were repeated 25 days later. 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three stages. At the first stage, the daily activity, time budget, and social behavior of common voles were studied before and after pooling different family groups; at the second stage, the same was performed with East European voles; and at the third stage, with both species. The species proved to use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alleviating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in common voles, this was segregation of ecological niches via desynchronization of daily activity; in East European voles, conversely, aggregation in groups and synchronization of activity. Under experimental cohabitation, the strategy of the common vole, a more aggressive species, was to force out the other species, ecologically similar but less competitive; the strategy of the East European vole was aimed at avoidance via segregation of ecological niches in time.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冬季农业主要作物的耕地竞争机制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带,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是提高我国油料供给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该区域,油菜籽和小麦是最主要的冬季农作物,也是具备耕地竞争关系的2种主要作物。在对长江流域这两种作物的耕地竞争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耕地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与结果,对油菜籽和冬小麦的耕地竞争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油菜籽耕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单产、收购价格、机械化水平、劳动力价格及国家政策;稳定油菜籽收购价格是提高油菜籽耕地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油菜籽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成为影响种植效益的重要因素;国家补贴的影响作用不大。另外,结论也表明长江流域存在很大的油菜籽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The functioning of a closed aquatic consumer–producer system with spatially separated links, with each link consisting of two species, is considered.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consumers (infusorians Paramecium caudatum and rotifers Brachionus sp.) feeding on a mixed algal culture (Chlorella vulgaris and Scenedesmus sp.)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these algae under conditions of limited nitrogen supply are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Scenedesmus algae have an advantage over C. vulgaris in terms of competitiveness, and their metabolic products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reproduction in infusorians.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甄别与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经营模式粗放。行业产值贡献份额小,资源占用份额大。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甄别与合理调控是江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本文采用了资源消耗指数法甄别出江苏省12种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研究表明:高资源消耗型产业在江苏省工业中占据绝对的比倒优势。有些产业甚至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针对江苏高资源消耗型产业发展的特点。从经济实力、资本实力、对外开放水平和资源节约实力4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韭、纺织韭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韭竞争力较强外。其他类别的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普遍偏低;最后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重点行韭发展规划和行韭管理优化3个方面对江苏高资源消耗产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Studies performed in the southern Kalmyk Republic from 1993 to 2005 have shown that the midday and tamarisk gerbils are similar in their biotopic distribution and that their preferences for certain habitats depend on specific features of feeding. Individual home ranges of both species overlap, and the patterns of their daily activity are synchronous. These fac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no interferenc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midday and tamarisk gerbils in pastures of the southern Kalmyk Republic.  相似文献   

18.
论水资源格局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水资源自然格局及利用格局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撑的水资源,其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格局,即流域经济系统格局,并实现流域基础上的区域竞争与协作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环境行为政府管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目的是在公用事业行业引入民间资本和市场竞争模式,提高公共产品服务的产出质量和效率。以电力行业的民营化为例,电力市场对于民营企业的开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电力生产水平.解决当前电力供求关系紧张的问题。但是,大量民营企业介入电力生产,由于其技术落后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以及污染物的无序排放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困扰。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引下,加强政府对于电力企业等公用事业民营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律管制,同时加强和完善相关的环境立法,达到公用事业积极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