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但是,目前产业结构仍以能源消耗较大的工业为主。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脱钩理论评价模式,基于脱钩指数分析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联,以1990-2007年历史数据为样本,得出结论:在一定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处于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阶段。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武汉城市圈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需要建设性地降低碳的排放.文章通过介绍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在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钩(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指出武汉城市圈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得出建设"两型社会"会对降低碳的排放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并在体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在对经济发展的水环境压力概念进行合理界定基础上,建立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的脱钩指标体系。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数据收集,构建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的脱钩潜力评价与时态分析模型,评价1986~2010年水利发展不同阶段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与废水排放的脱钩潜力与脱钩时态、以及经济总量增长与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的脱钩时态。在此基础上,根据水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变化趋势,对我国废水排放总量的自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对废水排放总量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同时,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对水环境压力脱钩进行展望。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总量总体处于弱脱钩发展态势、与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总体处于强脱钩发展态势。预计2020年左右,我国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有望保持绝对脱钩的发展态势,水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与净化  相似文献   

4.
在对经济发展的水环境压力概念进行合理界定基础上,建立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的脱钩指标体系。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数据收集,构建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的脱钩潜力评价与时态分析模型,评价1986~2010年水利发展不同阶段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与废水排放的脱钩潜力与脱钩时态、以及经济总量增长与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的脱钩时态。在此基础上,根据水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变化趋势,对我国废水排放总量的自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对废水排放总量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同时,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对水环境压力脱钩进行展望。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总量总体处于弱脱钩发展态势、与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总体处于强脱钩发展态势。预计2020年左右,我国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有望保持绝对脱钩的发展态势,水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与净化。  相似文献   

5.
"两型城市"的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两型城市"内涵研究入手,建立了包括内涵、目标、测度工具、领域和政策体系的"两型城市"研究框架.在内涵研究方面,确定了"两型城市"的实质就是实现与物质消耗脱钩的城市发展,即实现城市发展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走出一条新型的低物质化的城市发展道路.在目标设定方面,通过情景分析,提出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适宜目标.在测度工具方面,建立了可以真实反映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脱钩关系的"两型城市"生态效率指标体系,及针对三个关键领域的拓展模型.在领域建设方面,确立城市建设、城市产业、城市消费是实现城市脱钩发展的三个关键领域,建议开展有针对性的土地集约化与城市土地空间的脱钩发展、物质循环化与城市生产领域的脱钩发展、消费服务化与城市生活方式的脱钩发展.在对策保障方面,提出依据治理理论创新"两型城市"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是实现《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在2030年之前CO_2排放达峰承诺的重要内容。近几年进入"再工业化"的中国沿海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的"重工业化"、能源消耗"高碳化"导致CO_2排放总量不断增加,使得单位GDP能耗从低于过渡到高于全国水平。本文选取中国沿海工业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Tapio脱钩模型,探讨了2011-2014年沿海工业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对2015-2030年沿海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已成为京津冀政府管理部门和学者们高度关注的学术热点和研究领域。现有文献主要采用经典的脱钩判别框架,偏重于京津冀地区用水总量、工业用水的短时序脱钩态势评价与驱动效应研究。鲜有学者在脱钩评价模式中凸显双控行动的导向性作用,统筹考虑不同规划期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行业用水的脱钩关系,揭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行业用水脱钩的内在机理。为此,基于驱动力-压力-响应分析视角,构建双控行动下京津冀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评价模式。采用Tapio弹性系数法,动态对比评价不同规划期京津冀地区及其行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态势。采用完全分解模型,通过京津冀地区不同行业用水脱钩的驱动因素分解,深度解析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行业用水脱钩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1)河北双控行动成效显著,北京次之,天津较弱。京津冀整体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自"十五"时期开始呈现稳定的"强脱钩"态势。但京津地区仍处于"弱脱钩"态势,而河北呈现"强脱钩"态势。其中,京冀地区工农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呈现较稳定的"强脱钩"态势。河北对京津冀整体用水、北京服务业对北京用水、津冀地区工农业对津冀地区用水的"强脱钩"影响显著。(2)京津冀地区行业用水的技术进步效应显著,成为推动京津冀地区用水脱钩的关键驱动因素,而结构调整效应仍未发挥显著作用。仅至"十三五"前半段,京津冀地区农业用水的结构调整效应显著,成为实现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与其用水脱钩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但京津冀地区服务业仍未达到用水顶峰和用水增量"拐点",亟须通过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服务业用水强度,加速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结构调整效应对服务业用水脱钩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脱钩理论与EKC假说,两者都描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动态关系,其中,脱钩理论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是否同步变化的关联,而EKC假说先于脱钩理论出现,并阐述了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的非线性关系。本研究基于脱钩理论与EKC假说的理论内涵,首先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得到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并运用一阶差分GMM方法对此进行实证检验。基于数理分析和一阶差分GMM估计的实证结果显示,脱钩理论与EKC假说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特征,且相对脱钩与绝对脱钩的临界点正好对应于EKC的拐点。其次,结合二者的关联,本研究将人均GDP水平加入脱钩类型的判定标准,在传统脱钩状态分类的基础上,以EKC拐点处所对应的人均GDP水平,以及数值为0.8的脱钩弹性系数为两条分界线,进一步将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脱钩关系类型划分为6种形态,分别为"高收入未脱钩"、"低收入未脱钩"、"低收入相对脱钩"、"高收入相对脱钩"、"低收入绝对脱钩"和"高收入绝对脱钩"。最后,本研究将理论部分所做的推导以及脱钩的象限划分应用于实际的城市脱钩案例研究中,并依据一阶差分GMM的回归结果,将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的脱钩状态进行了归类。对2004—2013年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经验分析表明,近50%的城市尚处于"低收入未脱钩"和"低收入相对脱钩"状态,意味着中国地级城市发展不平衡,且城市内部的脱钩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突出,这些城市在未来的绿色脱钩建设过程中将长期面临着"保增长"和"促脱钩"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推进低碳经济转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行动单元。着力于推动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机统一,低碳发展水平的排名和评价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重要的理论分析和新型政策管理工具。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评价,其重点是要在明晰低碳城市建设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导向的基础上,解决如何科学界定低碳城市建设评价的基本模式与分析框架,进而求解以何种速度和规模去推动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围绕"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本文以城市低碳发展质量(效率)为测量维度,通过突出"探索低碳发展模式、践行低碳发展路径"的政策重点和实践需求,对低碳城市建设评价的内涵进行解析,阐释了低碳城市建设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采用分类分析的评价模式,从核心概念、理论基础、指标设置、评价方法及应用等方面对低碳城市建设评价的国际国内经验进行针对性梳理;构建了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技术路径,提出了推进低碳城市建设评价工作的政策重点和保障措施:(1)厘清气候治理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机理;(2)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具有最佳拟合优度的指标构建;(3)完善评价程序及对接城市低碳发展蓝图;(4)在明晰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统计意义和政策内涵的基础上提高已有评价体系之间的衔接与耦合度;(5)加强评价结果的使用,为精准快速把握新型城镇化蕴含的碳生产力机遇、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和工业化产生的碳排放是当今中国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阶段及演化特点,发现30年来,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呈现波动反复的特点,扩张负脱钩3次,较高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形式-扩张连接4次,经济发展实现与能源消费较好脱钩的弱负脱钩1次,强脱钩4次,其余为弱脱钩.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Moon-Sonn,建立了南京经济增长预测模型,并探讨了不同发展模式下南京未来50年低碳经济水平及碳排放量演化规律,预测了不同低碳经济水平下南京碳排放量和峰值出现的时间.研究结果显示,按现行经济模式,南京2050-2060年碳总量增加速度逐步减缓,约在2058年左右实现碳总量的负增长.50年内南京市预计为扩张负脱钩和扩张连接,难以实现稳定的离水平低碳经济增长模式;设定最优能源强度参数的模式下,南京迅速实现稳定强脱钩的低碳经济,碳释放量EKC曲线呈现倒U型,2015年左右即达到峰值.综合各种因素,南京近几年将延续模式l的增长模式,在2020年左右实现向模式2转变,其碳释放量约于2028年前后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低碳城市建设热潮。但在这股热潮背后,还有许多尚不明晰的问题需要理性思考。围绕低碳城市相关议题,开展了如下5方面工作:①解读低碳城市概念,指出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多目标问题,要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并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目标的共赢;②概括低碳城市评价指标,指出针对指标还没有建立明确的标准;③从城市规划、低碳政策、生态产业、可持续能源、绿色交通等方面总结了保定、上海、吉林、杭州等城市的低碳建设途径;④分析城市低碳发展现状水平评价结果,指出低碳城市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⑤最终在分析低碳城市建设尚存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今后需深化认识的几个问题,如不能因低碳而放弃其它城市发展目标,低碳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低碳城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各领域专家通力协作,需从系统规划、阶段性方案实施、实施后评估与修订等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希望这些思考能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政策试点是中国国家治理策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遵循“由点到面”逻辑以试验手段制定政策的一种常规性工作方法。低碳城市试点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的地区开展试点,探索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模式。现有文献侧重低碳城市建设的内涵、建设模式与路径、温室气体的核算方法、政策手段、峰值研究与达峰路径、效果评估等,有力地支持了低碳城市建设决策,但对于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鲜有涉及。本文从政策过程理论、央地关系两个视角,结合府际学习与竞争关系,建构了中国低碳城市政策“试点–扩散”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分析框架。中国的低碳城市试点具有探索型开拓性、综合型专业性、授权型自主性的特点,结合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文件要求和实践进展,从政策试点的选点、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估五个方面对于中国低碳城市试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相较于经济领域的其他政策试点,低碳城市政策试点具有弱激励弱约束的政策环境。地方政府基于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领导力,在政策创新方面表现出争先、自主、效仿和守成四种行为特征,并以杭州、深圳、镇江、成都四个表率城市做了实证。政策“试点-扩散”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中国政策创新与扩散的过程,可能在现实中需要往复多次进行,中国已陆续开展的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就遵循这样的政策逻辑。试点的意义是试出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前三批试点城市评估结果来看,试点城市在低碳发展目标设定、转型路径探索和低碳发展动力转换等方面与社会的预期仍有差距,为此本文提出了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四点建议:一是激发城市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完善低碳城市试点的科学论证机制;三是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长效机制;四是强化市场公平竞争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3.
低碳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国内外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践行低碳理念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较为成熟的可归纳为"哥本哈根模式"、"伦敦模式"、"伯明翰模式"、"东京模式""保定模式"、"上海模式"等。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中国城市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低碳发展不能千篇一律的复制和模仿,而必须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本文将中国城市的类型和特征与其低碳发展模式的选择相结合,从人口规模、区位、资源禀赋及工业化阶段等角度对我国城市进行类型划分,并认为任何一类城市的低碳发展都必须依据自身特征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同时,对武汉市的案例研究表明,因地制宜的选择一条重化工集聚、中部特大型城市的综合低碳发展模式是武汉市实现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快速城市化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城市作为CO2的高排放区,节能减排将对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四川广元市为例,首先综述低碳城市规划的内涵,然后探讨广元市低碳城市规划的框架体系及各组成要素,并总结广元市低碳城市规划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文章认为:西部中小城市低碳城市规划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西部城市转变发展模式、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北京现代都市低碳农业的前景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都市发展低碳农业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国家宏观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低碳农业的定义、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认为低碳农业是通过技术改进和制度创新建立起来的一种低投、高产、低(负)碳、生态的现代农业,具有系统开放性、技术集成性、生命周期性、过程安全性四个特征.利用碳汇/源平衡方法分析北京农业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农业领域的碳源与汇分别为10-20 TgCO2eq·a-1和10.23-14.16 TgCO2eq·a-1,碳源基本稳定,碳汇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北京市生态特点和未来农业的定位,发展低碳农业,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加强与种植相关的土壤碳汇建设,与养殖相关的减排和其他减排技术;在制度层面上,建立农业布局调整机制,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农业准入机制和综合调节机制.预测北京低碳农业的前景,初步估算未来北京农业的碳汇潜力可以达到20-30 TgCO2eq·a-1,直接的碳源可以减少到4-5 TgCO2eq·a-1.通过发展低碳农业,不仅可以抵消农业碳源,还能抵消6%-10%总温室气体,真正起到净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6.
Facing the ever-increasing serious pollution from carbon emission and the pressing need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initiated the strategy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2010. Since then, eight cities and five provinces have been selected as pilot areas to develop a low-carbon economy. Under such a circumstance, this study aimed to construct a indicator system and evaluating model so that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levels of the pilot cities can be quantified. Therefore, this study, based the on 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model, established a regional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dicator system. Second, the weight of each indicator was calculated by taking the entropy method. Third,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levels were measured and evaluated by 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approach of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hen, taking 10 cities from those 13 pilot areas as case studies, this study measured and compared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levels of those 10 cities before and after being pilot areas.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ed that though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levels changed greatly, only five pilot cities’ growth rate is positive. The reasons for changes in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levels were analyzed.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energy consumption elasticity coefficient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levels. Additionally, the study traced the effective policies hidden behind the indicators, which provided policy insights to help decision makers prepare their low-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cluding legislation efforts, economic instrument, renewable energy and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nd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本文先综述了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给出了最新的低碳城市研究的发展动态,并在借鉴这些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观点,引入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给出了城市经济整体的低碳发展应以实现碳排放与人均GDP关系脱钩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低碳城市建设,但是由于对"低碳城市"认识的不一致,导致了各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本文根据低碳城市的内涵和特点,识别出19个影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因素,分别从城市主体水平、发展结构水平和管理水平等角度进行分类说明。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建立解释结构模型(ISM),绘制出多级递阶结构图,理顺各因素间的结构关系,阐明了影响因素间内在关联性和层次性。研究结果显示,19个影响因素分为5个层次,其中政府和低碳城市标准位于最高层次,碳排放统计次之,它们是影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对其余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建议现阶段在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根据多级递阶结构图所示,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当务之急,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低碳城市标准》,加快开展城市碳排放统计工作,而政府作为城市主体之一,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和政策供给者,应充分发挥其领导力,使低碳城市建设走上系统化、制度化轨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低碳城市关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和社交大数据挖掘的方法统计到包含"低碳"和"城市"的文献共8 574篇,新浪微博51 081条。利用文献代表学者对于低碳城市的观点,利用新浪微博代表公众对于低碳城市的关注度,分别统计文献和新浪微博中城市出现频率以及关键词出现频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低碳城市相关的文献和新浪微博从2010年开始增长,2013年达到峰值,2014年后略有回落。文献和新浪微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30位城市基本一致,城市出现频率与城市行政地位和政策支持力度高度相关,另外文献和新浪微博中均未统计到的城市还有3个。词频统计结果表明:公众和学者对于低碳城市认知相差较大,学者更关注低碳城市建设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低碳城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公众对于低碳城市的关注角度主要是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偏向于把低碳城市理解为低碳生活。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低碳城市的宣传力度,通过调整政策加大对非低碳试点城市和欠发达城市的扶持力度。并出台低碳城市的考核细则和评价标准,进一步理顺低碳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20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涉及众多因素,区分这些因素对制定低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阻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图论方法建立影响因素的关联矩阵,运用布尔运算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得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粗放式发展、居民低碳意识淡薄和缺乏低碳专业人才.根据主要影响因素从基础情景、低碳情景和受挫情景定量模拟了中国2020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预测结果表明,在低碳情景下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大致是41亿吨标准煤,C02排放量23亿吨碳当量,煤炭占一次能源需求量的60.5%,石油占18.4%,天然气占7.5%,核能占3.3%,水能占8.5%,其它新能源占2.1%.从终端能源使用部门来看,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比重大幅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对能源需求下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能耗呈现不断上升的特点,因此提高居民低碳意识和倡导低碳消费有利于实现我国低碳目标.此情景模拟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