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企业资源协同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采取相关多角化经营的企业有许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怎么样才能够有效的使用企业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协调公司内部各个业务单元的相互关系,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核心。在有效的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系统,产生良好的协同效益的基础上向新的相关市场拓展也许是有效的解决之道。本文将结合一个汽车服务企业的案例进行探讨如何实现资源的协同,如何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支持这种协同,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周边的动荡局面,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都呈现出稳定和兴旺的局面,这是中国人的幸运。这个大好的形势有四个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二是十五大的路线和方针的保证。三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3.
FDI的技术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的影响日益引起各方重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的影响如何?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何种技术渠道对中国的碳排放产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何种差异?都是当前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利用中国1999 - 2008年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反映外商直接投资不同渠道的效应的指标,并对35个工业行业按照排放强度进行分类,本文实证检验了FDI的技术效应对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全行业的研究表明,FDI的技术效应对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技术影响渠道方面,FDI的人员流动效应的正面影响显著强于FDI的竞争、示范效应.分行业的研究表明,FDI的技术效应对高排放行业碳排放无显著影响,但对低排放行业碳的排放具有显著的积极影晌.最后,本文建议我国继续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以充分发挥FDI对工业行业碳排放降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权的概念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入我国环境法学论域,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但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权理论研究徘徊不前.因此,有必要以现有资源为起点,拓清环境权的理论依托,厘定环境权的基本性质,澄清环境权的适用范围.环境权是公共利益的权利表达方式,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多元利益领域,传统的公私二元化的权利体系不能解决这一特殊问题.环境权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公法权利、公权力、私法权利、公共利益的多元角逐.因此,如何对公共利益进行有效的权利保护,以之对抗强有力的私权利与公权力,是论点纷呈的环境权理论研究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每天消耗着上亿吨的自然资源,各种可以再循环利用的废弃物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成为世界各国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资源的组成部分。美国1/3的新闻纸,日本1/2的塑料,法国8成以上的全国铜产量,我中1/4的橡胶,都来自于再生资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无限的,它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二矿业”。资源的循环利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梳理以人为本城镇化理念和政策形成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指标和政策框架进行深入探讨,认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基本内涵不仅体现在形式城镇化,即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实质城镇化,即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包括人口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健康、绿色、可持续、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全覆盖、稳定的就业岗位和体面的居住。传统以GDP为核心的城镇化思路忽略实质城镇化而片面追求形式城镇化,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实质城镇化为重点和关键,其政策框架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人的素质为基石,以人的就业为关键,以人的保障为支撑,以人的居住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从全人类和长暑期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在短时期内,特别是在特定的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内,却不一定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的实现领带于各国政府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本文在分析先期工业化国家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发展路径的几种可能情形.论述了发展路径依赖于政府负责任的赖选择关系,并初步分析了可能的选择空间。最后.论文指出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是超越了转移、转嫁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对人类社会负责任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在时间、空间和构成要素上的含义的具体化。信息特征分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特征具有时空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总结前人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特征分类的原则和综合分类方法。依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系统理论(即区域系统在时间上/代际之间的公平,空闻上(区域内和区域间)发展的平等和区域系统各要素闻的协调)。在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信息特征分为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要素构成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多维信息特征分类的框架及其编码。并给出具体应用实例。这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共事,区域可持续发展数据模型的研究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整体论视角出发,从讨论文明的概念和表现入手,对"文明"和"社会"的定义进行了新界定。文明是指人群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存方式以及居主导地位的主流价值观。文明的实质是人类(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和对待,或者说是认识和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类文明演变的历程和今后的走向,剖析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的生产方式和人群的组织方式)在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的不同样式,提出了当今人类正处于由工业文明时代向新的环境文明时代转折的过渡阶段的论断。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演变和演替的规律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今人类所处时代的特点,特别是要对当今人类文明的演变与演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环境问题"这个词汇经常出现于很多的文章报道中,随着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以及环境意识觉醒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增强,环境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热点关注的问题,从十二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环境问题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大家对于环境问题本身的概念却有着纷繁复杂的认识与解释,所涉及的领域、范围也各式各样,到目前仍未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概念。所以本文想通过对法学现有的文章的观点的分析综合加上法理学上的方法给环境问题做一个详细地定义与阐释,并通过与环境法研究中常出现的"环境损害"这一概念的对比更加详细具体的体现"环境问题"的法学意蕴,为今后的各类环境问题的法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综合分析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分类、特征以及与环境损害这一定义的关系,希望能够清晰的阐释出法学视野下的环境问题,也希望有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黄金水道,其岸线资源有着丰富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苏中地区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发展迅速。因此,选取苏中扬州、泰州、南通3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2年和2008年的长江岸线利用状况数据,对比分析了3市岸线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2002年以来,苏中3市的岸线利用率大幅提高;新增岸线中工业岸线占比最大,港口岸线和生活服务岸线次之;工业岸线和生活服务岸线的增幅最为显著;各类型岸线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岸线,已有岸线类型的转换主要流向工业岸线和未利用岸线。港口建设需求、沿江基础工业化进程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等是岸线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变与调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为特殊的经济区,资源型城市的衰落与振兴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分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入手,论述了资源型城市发展能力的成长阶段及演变特征,提出了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控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资源环境是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的利用是否有效是衡量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对区域资源环境效率格局及其成因机理进行时空动态模拟,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区域投入产出的过程与效益,同时又能为相关部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以及缓解区域人地矛盾提供参考依据。利用SBM-DEA模型分析2005~2014年间中部地区资源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并探讨了造成其格局演化的成因机理,得到如下结论:(1)从资源环境效率结果来看,2005~2014年中部地区资源环境效率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省会城市、长江和京广等国家发展轴线的重要节点城市资源环境效率较高,远离长江、京广等重要轴线的城市资源环境效率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逐步形成;(3)从资源环境效率与投入产出的耦合关系来看,中部地区75%左右的城市处于Ⅰ类型,较少城市处于Ⅱ类型,极少数城市处于Ⅲ~ⅩⅢ类型。近10 a来中部地区普遍处于低投入、低产出、低污染的发展阶段,资源环境效率较高及以上城市数量先减少后增加,中等效率的城市数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效率较低及以下的城市数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4)促进资源环境效率的主导因素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资源环境效率的主导因素为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理念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江苏沿海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三市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竞争有余,合作不足, 致使三市生态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分析江苏沿海加强生态旅游竞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市应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开展区域生态旅游竞合,具体措施包括:做好统一规划,打造沿海生态旅游区;创新生态旅游产品,联合开发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加强生态旅游合作营销;改善旅游交通和服务;完善合作的制度化机制,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社区参与”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格局;联合加强生态教育,共同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旅游资源开发 --以铜川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问题是产业结构重型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相对停滞,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发旅游资源、着力发展旅游业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作用的基础上,以铜川市为例,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渭河流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区,流域内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是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其值的增强对于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陕西省渭河流域提出了基于若干指标来综合表征缺水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漉域6个城区的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建立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标准.引入灰色关联理论,构建了灰色关联分析等级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域内各城区的水资源可再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宝鸡的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最强,西安、咸阳较强,杨凌区中等.渭南、铜川较弱.本文最后提出了增强这些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While debates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end to focus o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scale problems, sustainability programs and research generally focus on the regional, county, municipal, or even household level. Less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evaluating the benefits of pairing two cities (i.e., sister city partnerships) with different needs and capabilities to jointly enhance the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e practices between the cities. Given shrinking state and federal budgets and the nascent national climate policy, how might US cities use existing resources to achieve greater levels of sustainability?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data-driven mathematical tool—the partnership assessment for intra-regional sustainability—that city planners can use to explore the prospects for improving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by leveraging existing resources and establishing synergistic partnerships with neighboring cities. The efficacy of the tool is assessed through the presentation of a Southern California case study and the results of a psychological surve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residen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cities of different size and scale would benefit from synergistic sustainability programs that pool the resources and needs of both citie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potential societal implications,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barriers to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8.
Taking the land resources of 17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basic data, the article studied on the economical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terms of the effect of land on economy. The author classified 17 cities of Shandong Province into four types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al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by quantitatively estimating the evaluation indices of the total amount of land resources, the potential of urban and other nonagricultural land, and the integrated economical sup- port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etc.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questions requiring further study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aking the land resources of 17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basic data, the article studied on the economical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terms of the effect of land on economy. The author classified 17 cities of Shandong Province into four types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al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by quantitatively estimating the evaluation indices of the total amount of land resources, the potential of urban and other nonagricultural land, and the integrated economical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etc.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questions requiring further study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20.
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与协调性的研究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产权资源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更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该文构建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空间自相关、象限法以及耦合协调度等研究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及空间演化,并与经济发展进行耦合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知识产权资源快速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布局特征;东部的长三角地区是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较好同时较为均衡的区域;整体上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多数城市的知识产权布局仍略为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创新驱动仍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