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1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1947篇
安全科学   513篇
废物处理   320篇
环保管理   433篇
综合类   3275篇
基础理论   922篇
污染及防治   1778篇
评价与监测   237篇
社会与环境   239篇
灾害及防治   28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601篇
  2012年   465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被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利用CASA模型估算了2000~2015年江汉平原植被NPP,并利用线性回归与逐像元相关性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江汉平原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6年来江汉平原植被NPP的年总量在25.43~29.76 TgC之间,呈波动增加趋势;(2)江汉平原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不均匀特征,形成一系列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符合“丘陵-平原-河流-城市”的衰减趋势;(3)江汉平原NPP与年降水量、年均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3 7和0.498 5;经显著性检验可知,江汉平原NPP的产量与年降水量相关性较弱,而与年均温则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4)植被NPP与年降水量、年均温呈正相关的像元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9.19%和83.41%,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腹部的农耕区域,说明江汉平原农耕区NPP的产量对年降水量与年均温的依赖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 By investigating three dominant mangrove species, namely Aegiceras corniculatum, Kandelia candel, Ceriops tagal and their rhizosediment in Mangrove wetlands...  相似文献   
3.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HTL) of biomass used HTL reac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o produce bio-oil. This technology is considered as...  相似文献   
4.
市政排污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积聚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环境。结合排污空间的特殊环境条件,采用Fluidyn-MP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20 L球形爆炸罐分析模型,通过改变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对排污空间甲烷-空气混合物爆燃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温度升高导致甲烷-空气混合物最大爆炸压力降低,缩短了到达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初始压力增加导致最大爆炸压力急剧升高,并延长了到达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最大爆炸压力对初始压力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初始温度的影响。此外,随着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的升高,爆炸火焰平均传播速度增加,而火焰传播速度对初始温度较敏感。  相似文献   
5.
In this study, MnO2 and pyrolusite were used as the catalysts to prepar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that is, AC-Mn and AC-P, respectively, from coals by blending method and steam activation. The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C-P had higher surface areas and micropore volumes than the AC-Mn with the same blending ratio.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basic functional groups (i.e., C = O, π-π*) on AC-P were slightly lower than those on AC-Mn, while both contained the same main metal species, namely, MnO. The desulfur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3 wt% of blending ratio, AC-Mn3 and AC-P3 had higher sulfur capacities at 220 and 205 mg/g,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much higher than for the blank one (149.6 mg/g). Moreover, the AC-P had relatively higher sulfur capacity than the AC-Mn with the same contents of Mn, which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existence of other metals in pyrolusite. After the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MnO were gradually transferred into MnSO4,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basic functional groups decreased evidently for both AC-Mn3 and AC-P3.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pyrolusite could be one good alternative to MnO2 to prepar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for desulfurization.

Implications: MnO2 and pyrolusite were used as the additives to prepar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from coals by a blending method and by steam activation, that is, AC-Mn and AC-P, respectively. The AC-P had higher surface areas and micropore volumes than the AC-Mn with the same blending ratio. The AC-Mn and AC-P had higher sulfur capacities than a blank one. Moreover, the AC-P had relatively higher sulfur capacity than the AC-Mn with the same contents of M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pyrolusite could be one good alternative to MnO2 to prepar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for desulfurizatio.  相似文献   

6.
警用头盔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用头盔是武警部队使用最为频繁的单兵防护用具,本文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理论,用人机工程学的观点对武警部队现装备的警用头盔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解决途径的设想,展望警用头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序批式反应器生物强化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株高效苯酚分解菌湿菌体分3批投加于序批式反应器(SBR),对活性污泥进行生物强化试验,分析活性污泥状态与性能变化,测定生物强化后对苯酚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随着生物强化过程的进行,沉降性能改善,污泥颗粒化趋势明显;生物强化后,活性污泥对苯酚降解能力、降解速率及对苯酚的耐受性明显提高:苯酚质量浓度为730~960mg/L时,苯酚完全降解时间可由正常的6h缩短至2h;6h内可完全降解苯酚的质量浓度由原来的880mg/L提高到2080mg/L,处理能力提高了1.36倍;当进水苯酚质量浓度增加到2400mg/L时,6h内污泥对苯酚的降解率仍达到60.1%.  相似文献   
8.
灰色协调度模型在产业用水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产业用水系统的时空动态发展规律,探讨其内部的协调关系,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然而,目前对产业用水系统的协调性分析还缺乏较为有效的理论和方法。以往在利用协调度模型进行用水系统有序度研究时,通常采用两段叙述的线性分段函数表示,较不适用于描述产业用水系统内部要素的非线性结构。因此,针对产业用水系统的特性,利用灰关联原理建立有序度函数,以建立更适于用水系统分析的灰色协调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上海市1997~2005年产业用水系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产业用水系统基本有序,发展比较协调,其用水综合效益较大,但距离最优状态尚有潜力可挖;其中,农业用水子系统的发展较为欠缺,在未来用水规划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表示了土中含水量与吸力之间的关系。针对非饱和土干-湿循环过程中的吸力变化特征,开展试验研究。采用体积压力板仪实现非饱和土的脱湿和吸湿过程。试验成果显示:(1)土-水特征曲线是不稳定的,它与土体含水率的变化路径有关;(2)在干湿循环过程中,相同的基质吸力具有不同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10.
优势菌的筛选及其强化活性污泥好氧反硝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活性污泥提取物的贫培养基筛选SBR系统中的好氧异养优势菌。结合自然温度(15~20℃)、延长培养时间等条件来提高菌群的可培养性。从SBR活性污泥系统中分离出5种细菌。4株去除COD优势菌,1株异养硝化细菌,能在好氧条件下实现对总氮的去除。反应池底采用边缘对称曝气,反应池内细菌在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上循环经历好氧过程及微氧过程。将PVA铝盐法固定的细菌对反应器进行生物强化。结果显示,在好氧工艺的条件下,投加优势菌群后,与未加优势菌群的反应器相比,可以显著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COD、NH3-N和TN降解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98%、97%和90%。生物强化作用明显,反应器内具有良好的好氧反硝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