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深度处理湿法冶锌废水的二段液膜处理流程 ,并实验考察了分别回收锌、镉的适宜液膜条件 ,使得这 2种金属离子的达标排放与回收能够兼顾。  相似文献   
2.
用span-80表面活性剂制作的乳状液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考察了表面活性剂span-80用量、膜内相硫酸浓度、膜增强剂用量、油内比、乳水比、外相水pH值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用乳状液膜分离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分离速度快,处理效果达到87%以上。  相似文献   
3.
乳状液膜法处理含氨基J酸工业废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氨基J酸工业废水,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流动载体种类、内相NaOH的浓度和外相酸度等因素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LMA-1(3g/100ml煤油)、TOA(2ml/100ml煤油)和10%NaOH的液膜时,分离效率可达60%以上;油相多次重复使用时,其分离效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三辛胺(TOA)为流动载体的乳状液膜法提取对H酸的最优膜配方及工艺条件,并以实际工业废水进行验证。考察了膜相表面活性剂浓度、载体浓度、外水相pH值、乳水比、内水相浓度对水中COD值去除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3%的聚胺型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为4%的TOA,质量分数10%的内水相NaOH溶液,油内比Roi为2∶1的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浓度为50 000 mg/L H酸废水,在pH值为3,乳水比Rew为1∶5的传质条件下,对含H酸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江苏劳动保护》2013,(12):38-38
原油即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还含有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观可以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6.
柠檬酸生产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怡珊 《化工环保》2001,21(2):74-79
分析了柠檬酸生产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性,综述了厌氧生物法、厌氧-好氧生物组合法、乳状液膜法等在柠檬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介绍了中和废水回用和利用柠檬酸发酵废液开发糖化酶制剂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刘涛  程迪  李鹏 《化工环保》2013,33(3):235-238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NaOH水溶液为内水相,采用乳状液膜法处理兰炭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TBP体积分数为4%、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4%、内水相NaOH质量分数为12%、油内比(乳状液的油相与内水相的体积比)为3∶2、乳水比为1∶5、萃取时间为15min时,废水中的酚类(以苯酚计)去除率达到85%以上,COD去除率达83%以上。  相似文献   
8.
乳头液膜法迁移及分离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采用以叔胺N7301为流动载体,兰113A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NaOH作内相试剂的乳状液膜体系迁移分离铬,研究了其迁移机理,确定了适宜制乳,迁移分离及破乳等有关条件,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含铬水样经液膜处理后,其含铬量均降至0.5μg.ml^-1以下,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以石油酸为主要原料的重油乳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油酸与三乙醇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了一种廉价的重油乳化剂,最佳配方为石油酸500mg,三乙醇胺25m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为25mg,乳化助剂H20mg,pH11(共占乳化油总质量的0.57%),可使油水质量比为70:30的油包水型乳化重油在80℃下稳定36h,实验过程中采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优化,考察了乳化剂中石油酸与三乙醇胺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量的协同作用以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分间交互作用明显,在不同的配方下,组分的作用会有很大变化,有时甚至会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有机物蓖麻油酸为原料,分别以正丁醇、乙二醇、丙三醇和季戊四醇为改性剂,经酯化、磺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改性蓖麻油酸磺酸盐(分别记为M1,M2,M3和M4),并采用红外光谱验证了其结构。HLB值和表界面张力的测定结果表明:M1~M4的HLB值在13.1~14.9,且依次降低;CMC值均在400 mg/L左右,且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依次增强。另外,破乳评价结果表明,M1~M4对含水率为45%~65%的W/O乳状液有较好的破乳效果,且随着产物支链化程度的增加,破乳效果依次增强;破乳效果最好的是M4,400 mg/L、80℃下,针对含水率为65%的乳状液2 h时其脱水率为97.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