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2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716篇
安全科学   430篇
废物处理   207篇
环保管理   307篇
综合类   2179篇
基础理论   418篇
污染及防治   493篇
评价与监测   320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谦  李敏 《环保科技》2002,8(4):41-45
使用“山区空气环境质量三维平流扩散方程数值模式软件”,对“西电东送”工程即将在贵州新建的总装机容量为 1 1 4 0 0 MW的一批大型火电厂建成后排放的 SO2 在贵州省大气 SO2 中的分担率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特征分析 ,为掌握贵州省“西电东送”工程实施过程中大气环境质量的受影响情况和控制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测试了两种消石灰与垃圾焚烧烟气中HCl的反应率,得出了消石灰的反应率与反应时间的反应曲线,分析了消石灰与HCl的反应机理及影响消石灰最终反应率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消石灰与HCl反应初期按灰层扩散控制进行,两种消石灰的最终反应率分别为16%和36%。  相似文献   
3.
江元汝  黄琼玉 《环境化学》1996,15(2):118-126
本文对用硫化亚铁处理含砷废水时,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砷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相中无AaH3,但在As(V)废水的液相中有As(V)和As(Ⅲ)共同存在,在固相中有As(0),FeAsO4(FeAsO3),As2S3(As2S5)和吸附砷,砷的形态变化表明,硫化亚铁处理含砷废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沉淀、沉淀转化、氧化还原、吸附共沉淀和中和五种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污泥和结晶杂盐等固相物质,既有资源属性,又有污染特性,但目前缺乏基于能源、经济及环境影响方面的评估.本研究阐述了3类固相物质的形成机制,建立了质量当量计算及处置方法评价模型.以宝武集团韶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二期)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的A/O/H/O(厌氧/好氧/水解/好氧)流化床工艺作为考察对象,利用工程运行参数和水质统计数据进行固相物质的产量推算,结果发现,焦油、物化污泥、生物污泥(含水率为80%)和工业杂盐的产率分别为0.186、5.80、4.24和1.97 kg·m-3.通过处置方法评价模型明确了焦油焚烧、污泥热解、结晶杂盐分盐提纯后工业应用是最佳处置方案,在60 m3·h-1废水处理规模的固相物质处置过程中,每年约产生1177 MWh的能源,获得135.0万元的经济效益,排放627.0 t CO2,表明能源回收、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协同存在.  相似文献   
5.
CO2化学吸收法分离纯度高,技术成熟,但能耗过高及成本是困扰该技术发展的瓶颈.在常压条件下对利用Ca(OH)2直接矿物碳酸化固定MDEA/PZ混合吸收富液中CO2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考察了吸收液负荷、Ca(OH)2投加量、pH、温度及搅拌速率等因素对解吸率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吸收-解吸循环实验研究了其CO2吸收性能和循环使用稳定性,最后对碳酸化反应产物进行了XRD、TEM分析.结果表明,在常压条件下,Ca(OH)2可以通过液相直接矿物碳酸化对CO2进行直接固定,并实现吸收富液的再生;随着负荷的升高及Ca(OH)2投加量、pH、搅拌速率的增大,解吸率随之增加;随着溶液温度升高,解吸率下降;经过5次动态吸收-解吸循环实验后CO2吸收量可以达到并保持在0.57 mol·L-1,显示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张永平  王刚  徐敏  宋小三 《环境工程》2020,38(3):116-122
以玉米秸秆(CS)、巯基乙酸(TGA)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出重金属吸附剂——巯基乙酰化玉米秸秆(MACS),考察MACS对水样中Cd (Ⅱ)的去除性能,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MACS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MACS的优化制备条件为:CS粒径为0.20 mm (80目),m(催化剂NHS):m(EDC·HCl)为0.5:1,m(CS):V(TGA)为1:5,反应介质pH值为5.0,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MACS对水样中Cd (Ⅱ)的吸附效率可达到61.57%。红外分析表明,CS分子链中成功引入了巯基。  相似文献   
7.
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等方式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合理的洗手行为是切断暴露途径和降低病毒感染风险的有效防控措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于2020年2月25日—3月14日,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 728个县(区)18岁及以上的居民,收集共计8 330名成人的洗手情形及洗手时长等信息,分析不同暴露情景下的洗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性、城市地区居民在洗手比例和洗手时长上均分别高于男性、农村地区居民.人群在一般暴露情景下的洗手比例较高,而对于病毒感染风险较高的暴露情景(如咳嗽或打喷嚏后、接触他人后等)的洗手率(分别为73.6%和83.9%)排名靠后,说明人群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有待深入理解;在洗手时间上,根据WHO规定的洗手时长标准(20 s),仅有41.7%的人群洗手时长合格(大于20 s),城区居民洗手时长的合格率(42.0%)显著高于农村地区(39.7%);总体上,具有外出经历的人群洗手比例较未曾外出的人群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住地是否存在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显著影响居民的洗手行为,但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居民的洗手时长合格率(37.2%)最低,反而疫情最轻的地区居民的洗手时长合格率(43.6%)最高,说明居民的洗手行为可能受疫情等多方面的影响.研究显示,相比于非疫情期间而言,疫情期间我国居民洗手行为发生率提高,洗手时长合格率提高,但是仍然水平偏低.应提高居民洗手行为意识,科学地执行洗手这一防护措施,相关政策制定以及个人防护应当进一步关注和重视洗手行为的防疫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生物气溶胶释放对人群潜在影响风险的情况,利用CALPUFF模型定量模拟了2019年7月24~8月20日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含菌气溶胶扩散、浓度空间分布、对人群潜在健康风险,并结合公开报道的检测数据开展验证.结果显示:生物药厂的含菌气溶胶排放源附近高值区主要集中于厂区四周,影响范围主要以厂区为中心,并向四周逐渐扩散;检测结果中兰州兽研所1#,兰州大学2#地区健康风险比例41.49:1,在模拟的相对风险大小的误差区间(36.15±8.48)范围内,说明本研究含菌气溶胶对人群潜在影响风险的模拟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为保障油田正常安全生产,促进油田含聚污水的循环利用。方法采用电絮凝技术单因素研究方法开展净化含聚污水的静态实验研究,探讨外加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初始pH及聚合物浓度等因素对净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当初始pH为7.0,电流密度为4.0 m A/m2,极板间距为1.0 cm,电解16 min时,综合处理效果最佳。此时,含油量与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8.85%,99.93%,处理每克油平均消耗为0.0494 g的Al,处理每立方米含聚污水的能耗为0.2895 k Wh。污水中的聚合物浓度越小,净化效果越好。结论中性处理,极板间距为1.0 cm,外加电流密度为4.0 m A/m2,通电16 min是最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