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513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1057篇
基础理论   138篇
污染及防治   397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蚯蚓对城镇污泥堆肥过程中微型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对比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方法,以城镇污泥中的微型动物为对象,研究蚯蚓对堆肥过程微型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仅影响微型动物群落数量,对演替进程无明显影响.堆肥过程微型动物群落演替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0~10 d),固着类纤毛虫为优势类群阶段,该阶段微型动物变化多受限于环境的改变,蚯蚓影响较小;第2阶段(10~30 d),固着类纤毛虫和轮虫向肉足虫和线虫为优势类群的过渡阶段,该阶段蚯蚓对线虫数量有一定的限制;第3阶段(30 d后),肉足虫和线虫为优势类群阶段,该阶段蚯蚓对有壳肉足虫的增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群落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蚯蚓在第1和第2阶段作用不明显,在第3阶段增加了微型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了优势物种的优势程度.对固着类纤毛虫的同化作用是蚯蚓稳定堆肥环境、促进有机质降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悬浮填料投加对分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的COD去除效果、污泥混合液特性及膜污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器有机负荷为2.09 kg/(m3·d),污泥负荷为0.54 kg/(kg·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 h,温度为(35±2)℃的条件下,与未投加悬浮填料阶段比较,投加填料后AnMBR的COD总去除率由96.6%提高至97.9%,甲烷产率提高16.0%。同时投加悬浮填料后AnMBR混合液污泥平均粒径增大,滤饼层阻力、总阻力、滤饼层阻力在总阻力中的占比较未投加悬浮填料时分别降低7.8、6.5和1.3百分点,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EPS)和结合性胞外聚合物(BEPS)浓度分别降低了20.5%和29.4%,跨膜压差(TMP)线性增长速率降低,膜污染速率明显减缓。因此,投加悬浮填料可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改善污泥混合液特性,起到强化AnMBR处理效果和控制膜污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堆肥产品不仅可以作为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还可以在包气带土层防护地下水污染的过程中起到微生物载体的作用.在堆肥中接种菌剂能够加速堆肥进程,促进堆肥材料的腐熟,但是也有研究认为接种剂与堆肥土著微生物的竞争会导致菌剂无法发挥作用.为了阐明菌剂与土著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餐厨垃圾堆肥接菌组(木质纤维素混合菌剂)和对照组(未接菌)中功能微生物群落和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的变化.结果表明:接菌组中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菌群的相对丰度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5%和22.0%,成为优势细菌和真菌,二者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上也成为优势菌群.菌剂主要是由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和散囊菌纲的曲霉(Aspergillus)组成,曲霉因具有堆肥系统所需的木质纤维素分解能力而成为优势真菌,而菌剂中的芽孢杆菌虽然数量较多,但是缺乏堆肥系统所需的功能而无法成为优势细菌.餐厨垃圾中易降解物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会导致酸性环境,对照组中能够适应酸性环境的芽孢杆菌目和酵母菌纲(Saccharomycetes)是优势群落,添加菌剂后,堆肥系统中土著的假单胞菌目和散囊菌纲具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和多种有机酸转化通路,因此在与菌剂中的芽孢杆菌目和土著的芽孢杆菌及酵母菌的竞争中成为优势菌群.研究显示,外源菌剂与土著微生物之间以及各土著微生物之间都会发生竞争作用,能否成为优势菌群取决于是否适应堆肥底物新陈代谢的变化,因此只要选择好菌剂的功能和接种时机,菌剂就能够发挥原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俸志  李宁  吴承志  王凯 《环境工程》2020,38(8):131-135
针对制药废水总氮去除难的问题,采用纤维填料SBBR工艺处理实际制药废水。启动和驯化实验共进行了99 d,在制药废水NH3-N浓度(200±20) mg/L的条件下,最终系统的TN去除率稳定在97%以上,且未添加任何碳源。废水C/N是影响深度脱氮的关键条件,在进水C/N为3的条件下,系统无法实现废水的深度脱氮。通过提高废水的C/N,可以提高废水的脱氮效率。当废水C/N为5时,系统实现了深度脱氮。得益于纤维填料上大量的生物膜,SBBR在曝气结束后即实现了深度脱氮,脱氮的途径由同步硝化反硝化+内源反硝化逐渐转变成同步硝化反硝化。操作模式也最终确定为进水-搅拌-曝气-沉淀-排水。  相似文献   
5.
污泥处理后土地利用是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FQs)进入土壤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好氧堆肥具有高效去除FQs、削减其环境风险的潜力,但目前对于堆肥过程中各阶段物料FQs去除影响因素的研究仍较少。该研究在制备典型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获取其中温期、高温期物料的基础上,向堆肥中添加2种典型的FQs(ofloxacin,OFL;norfloxacin,NOR),在不同FQs初始浓度(0,2.5,5.0 mg/kg)、含水率(50%、60%、70%)和通风量(0,15 mL/min)条件下,进行56 d的抗生素去除试验,控制各堆肥物料在其对应堆肥阶段温度(中温期物料,35℃;高温期物料,55℃)。结果表明:2种物料中FQs去除率均随着初始浓度上升而逐步下降,中温期物料最佳初始FQs浓度分别为5.0 mg/kg(OFL)、2.5 mg/kg(NOR),对于高温期物料两者均为2.5 mg/kg;中温期物料中,FQs去除率随含水率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最佳含水率均为60%,高温期物料中,FQs去除率随含水率升高而逐步增加;2种物料中,通风量15 mL/min下的FQs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未通风处理。与中温期物料对比,高温期物料中FQs去除过程需要较低的初始浓度和较高的含水率;在2种物料中,充分通风下FQs的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未通风处理。  相似文献   
6.
高温嗜粪菌的选育和猪粪发酵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筛选得到了8株嗜高温(55℃)嗜粪细菌,均具有较强的发酵猪粪能力。加入所选育菌株进行的猪粪高温(55℃)固体好氧发酵实验发明,24h内可将猪粪发酵成无臭味、深褐色的稳定和无害化产物,常温下长时间放置也不会产生腐败和臭味。此发酵产物的氮试验法结果显示,猪粪已发酵至表观成熟和稳定化,可作为进一步制取优质有机复合肥料的良好前体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沙子、砾石、珍珠岩三种填料对生活污水中氨氮(NH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沙子对污水中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珍珠岩次之,砾石的去除效果最差。三种填料对生活污水中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6%、20.4%和13.3%。  相似文献   
8.
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昊  张赣道 《环境科技》2004,17(2):38-40
综述了国内外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的研究进展和目前生活垃圾微生物研究水平,以及生活垃圾处理发展趋势与新动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介绍了德国生活垃圾填埋方面的技术规范及要求,从垃圾场选址、分级、防治的污染措施等方面沦述了德国有关的技术标准,同时也论述了德国生物垃圾堆肥技术方面的标准及措施,对我国垃圾处理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的参加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物理化学处理的基础上添加了生物处理部分,即三相生物流化床(3-PBFB)处理油田采出废水。采取了利用高效原油降解菌及漂浮填料、悬浮填料的强化处理措施,使废水出水含油量达到3.5-4.9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