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6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428篇
安全科学   620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194篇
综合类   1248篇
基础理论   182篇
污染及防治   211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10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政排污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积聚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环境。结合排污空间的特殊环境条件,采用Fluidyn-MP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20 L球形爆炸罐分析模型,通过改变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对排污空间甲烷-空气混合物爆燃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温度升高导致甲烷-空气混合物最大爆炸压力降低,缩短了到达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初始压力增加导致最大爆炸压力急剧升高,并延长了到达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最大爆炸压力对初始压力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初始温度的影响。此外,随着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的升高,爆炸火焰平均传播速度增加,而火焰传播速度对初始温度较敏感。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对该型锅炉后拱、烟窗、省煤器等的改造,提高了供热效率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环境中生物炭胶体形成受到广泛关注,它是生物炭在环境中物理分解作用的重要过程,对污染物迁移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生物炭胶体释放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人们对生物炭胶体释放机理的认识还很有限.本研究以小麦秸秆和花生壳为生物质来源,系统地探讨了生物炭的裂解温度(300~700 ℃)和溶液离子强度(0.1~10 mmol·L-1)对生物炭胶体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耐磨性增强,且在较高的裂解温度下(≥500 ℃)花生壳生物炭的耐磨性显著强于小麦秸秆生物炭.生物炭的胶体产率受到生物质来源和裂解温度的显著影响,花生壳生物炭的胶体产率低于小麦秸秆生物炭,高温裂解(≥600 ℃)生物炭的胶体产率显著低于中低温裂解生物炭.在相同溶液离子强度下,生物炭胶体产率与其亚微米级碎片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即生物炭中亚微米级碎片率越高,生物炭胶体产率越高.当溶液离子强度从1 mmol·L-1增加到10 mmol·L-1时,两种来源生物炭的胶体产率均显著降低,其降低的程度因生物炭裂解温度而异,其中低温裂解(300 ℃)生物炭的胶体产率降低了11.1%~11.2%,中高温裂解(≥ 500 ℃)生物炭的胶体产率降低了60.0%~97.2%.  相似文献   
4.
使用管式炉模拟村镇生活垃圾焚烧过程,研究不同焚烧温度和不同垃圾含水率条件下,村镇垃圾焚烧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氯苯及苯系物的生成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焚烧温度为550℃时,烟气中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最大,当温度小于550℃时,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大于550℃时,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温焚烧不仅可以抑制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及减少大分子量PAHs的排放,还能降低氯苯的释放量和氯代数,从而减小村镇垃圾焚烧烟气中的毒性;苯系物随着温度升高,由热解转变为高温合成,释放量也随着增加.水分对多环芳烃和氯苯有较大影响,对苯系物的影响较小.在400℃条件焚烧时,水分含量对多环芳烃总体上是促进的,而在850℃焚烧条件下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而水分对氯苯则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可以降低氯苯化合物的氯代数.  相似文献   
5.
已有的验证结果显示风云三号C星(Fengyun-3C,FY-3C)搭载的可见光红外辐射仪(visible and infrared radiometer,VIRR)反演的业务化海洋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产品存在较大偏差。根据FY-3C/VIRR的热红外通道设置,分别选择非线性SST算法(non-linear SST,NLSST)和三通道非线性算法(triple window NLSST,TNLSST)开发适用于中国周边海域的白天和夜间区域SST反演算法。通过对卫星热红外波段的亮温和现场数据进行晴空海洋匹配样本数据构建,利用回归拟合方法获得NLSST和TNLSST的算法系数。采用独立样本数据对区域算法进行验证,白天数据的偏差和标准差分别为0.082 ℃和0.633 ℃,夜间为?0.007 ℃和0.557 ℃。以OISST(optimum interpolation SST)为参考值,将区域算法反演的SST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业务产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区域算法将白天SST的偏差和标准偏差从0.047 ℃和0.743 ℃减小到0.031 ℃和0.641 ℃,夜间从0.184 ℃和0.708 ℃减小到0.034 ℃和0.556 ℃。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密度碳/酚醛复合材料在不同地面加热实验测试响应的差异性,指导材料在实际应用环境下的高温响应分析。方法对低密度碳/酚醛复合材料开展了热流为400 kW/m~2的单侧石英灯辐射加热实验,利用热电偶测温系统测量试件在加热过程中不同位置的温度时间历程,并对试件的烧蚀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同时与热流为464k W/m~2的氧乙炔加热陶瓷板辐射加热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且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材料的传热传质多场耦合计算进行分析。结果对于石英灯辐射加热,在测量点升温到接近200℃时,温度响应拐点都依次出现。由于加热的辐射热源不同,在不同的辐射波段下,多孔材料吸收和发射的热量不同,短时间内氧乙炔加热陶瓷板辐射加热使材料内部升温速率比石英灯辐射加热实验的要快,但长时间加热时现象刚好相反。结论进行传热传质多场耦合计算材料高温响应时,合理确定材料宏观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水调节器使用半自动机械控制,能够实现部分水资源节约,但在新疆等温度交替变化明显地区,无法根据温度变化情况实现自动控制节水调节,从而造成部分水资源浪费。为此提出基于环境温度传感的节水调节器设计。采用concise结构设计,在阻挠蝶板上增加环境温度传感装置,依托沿程阻力系数判定温度传感器节水调节系数ξ,通过不同ξ值的反馈,针对性的采取相应调节措施;使用调节Accurate检验机制,对温度变化幅度k进行测定,确定调节幅度有效取值,完成节水调节器的自动调节控制,实现基于环境温度传感的节水调节器设计。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内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生理生态学的原理,研究了水盐胁迫对钠猪毛菜(salsola nitraria)和散枝猪毛菜(salsola brachiat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钠猪毛菜与散枝猪毛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15 ℃.在盐溶液和PEG溶液中,2种种子的萌发规律相似,即随着水势的降低,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下降.在盐胁迫下钠猪毛菜和散枝猪毛菜种子萌发的最低水势接近-7.2 MPa;在水分胁迫下2种种子萌发的最低水势均未超过-2.0 MPa,其中,钠猪毛菜种子表现出较强的耐水分胁迫能力.在相同水势条件下,PEG对2种猪毛菜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显著大于等渗NaCl,说明渗透胁迫是影响2种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微波辐射计遥感海洋盐度的原理,回顾了在海水微波辐射亮度温度模型,机载、星载微波辐射计遥感海洋盐度实验,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研究计划方面的进展.指出了为提高海洋盐度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在盐度遥感机理、微波辐射计、及盐度反演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GB/T 18204.26《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中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其方法原理是空气中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两步反应在室温较低时作用不完全。吸光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大。文章经过不同室温实验提出,在室温低于23℃时,两步反应应在恒温水浴43℃保温10min。室温达到23℃时可不必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