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6篇
  免费   1530篇
  国内免费   4265篇
安全科学   1911篇
废物处理   113篇
环保管理   628篇
综合类   9161篇
基础理论   1300篇
污染及防治   710篇
评价与监测   619篇
社会与环境   454篇
灾害及防治   325篇
  2024年   327篇
  2023年   1007篇
  2022年   1028篇
  2021年   1022篇
  2020年   774篇
  2019年   789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459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639篇
  2014年   896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825篇
  2011年   755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694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MERRA-2再分析数据,对1980~2020年中国区域黑碳、有机碳和硫酸盐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典型区域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显示:中国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都呈西部低、中东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京津冀、川渝、江浙沪、两广等4个区域的污染特征具有代表性;中国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均呈现阶段性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80—2020年期间经历了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缓慢下降的过程;4个区域3种组分的季节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其中黑碳浓度呈夏季低、冬季高的“U”型变化规律,有机碳和硫酸盐浓度无显著的一致性特征;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与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上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大气自净能力指数越大(小),污染物浓度越低(高).  相似文献   
2.
洪涝灾害条件下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助于有关部门更准确预测洪涝灾害受灾民众的疏散量,结合非集计数据和集计数据的优点,提出分区集计数据的概念,设计了受灾区域分区方法,并通过意向偏好(SP)调查法对我国居民在洪涝条件下疏散交通需求数据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建立基于分区集计数据的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模型。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所设计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鲁棒性较好,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仅为1.8%,其预测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的非集计和整集计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客观地评价企业职业病防治的工作情况,基于对职业病危害影响最大的四个方面共13个指标建立了未确知测度分析模型(UM),并引用指数状态下的变权函数对常权重进行变权(VW),最后利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判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等级,并以广东某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该模型进行实际分析。结果表明:在指数变权中,当惩罚水平α为0. 5,否定水平β为0. 8时,得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所处的风险为Ⅳ级,表现良好,比常权状态下的结果更符合实际。该方法能为职业病防治的评价和决策等方面工作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和科技构成了其关键要素。本文基于PREEST系统模型。首先提出了一套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分析法。就中国1987~2001年度的综合发展指数与协调发展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基于研究成果。对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资源理论的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资源理论(RBT)。探讨了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文章依据资源状况特征。将贫困县域分为资源丰富型和瓷源缺乏型两类.分别提出和分析了资源丰富型和缺乏型贫困县域的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不同路径。资源丰富型县域的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开发和保护现有的资源。如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经济作物、传统工艺产品等。来发展贫困县域的经济。同时,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发展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相结合的发展路径。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的经济竞争优势应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构建贫困县域的无形资产,以建立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和企业家为主,创建地区的产业结构.制定发展战略从而带动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Urban agglomeration of the Yangtze Delta (UAYD),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regions of China, has witnessed an increasing prevalence in building ecological cities when the ecological cities are pursued by many modem cities, and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is regard. It is inevitable, however, that certain problems exis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which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non-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plex ecosystem, and the difficulty in quantifying eco-city construction or incomplete quantification in asses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esent and future eco-c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social-economic conditions and regional conditions of the UAY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et up an index system of eco-cities combining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o adopt the indices of eco-city, urban harmony, and eco-city colligate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level, urba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eco-city construction of cities within the UAY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mong 15 cities in UAYD, Suzhou City ranks the highest in terms of eco-city construction, whereas Nantong ranks relatively lower; sustainable eco-city construction is possible only when cities are developed in every respect of harmony.  相似文献   
7.
氯仿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苯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瑞波 《环境科技》1994,14(4):65-67
  相似文献   
8.
9.
10.
黄河流域是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技术创新是破解流域PM_(2.5)污染防治难题的关键手段。该研究以2004—2019年黄河流域79个地级市PM_(2.5)污染数据为样本,利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PM_(2.5)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和关联性特征,并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社会经济因素和气温、降水等自然解释要素纳入同一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各因素对黄河流域PM_(2.5)的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系统识别和甄别技术创新要素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程度和溢出效应,解析技术创新对PM_(2.5)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PM_(2.5)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异质性和相关性,浓度值较高的地市主要集中于漯河、濮阳等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0.80且显著为正,空间关联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类型为主;②专利授权量的增加通过排放源管控治理、移动源消减治理等路径对本地区PM_(2.5)防治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由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补贴等绿色技术壁垒的存在加剧了邻近地区污染治理难度,表现为负向空间溢出效应;③流域城市人均创新指数的提升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技术创新内生动力等机制同样促进了本地PM_(2.5)浓度下降,但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未能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作用。研究基于技术创新对PM_(2.5)防治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提出适应性对策建议,突出技术创新在空气污染防治中的关键作用,搭建和完善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流域间联防联控机制与竞争合作机制,助推黄河流域空气质量改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