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2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51篇
安全科学   1392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247篇
综合类   1386篇
基础理论   154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史书,发现有一则西方民谣,含义深刻,值得一读。民谣的内容是一段顺口溜: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民谣从一开头的“钉子”到末尾的“帝国”,整个过程和最后结果的根本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钉子”。  相似文献   
2.
技术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对技术变化的模拟和分析能够识别技术变化的作用.在评估减排成本以及确定减排目标时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早期的气候政策模型通常将技术变化视为非经济的外生变量,因而无法对技术变化的起因和效果做深入分析。近年来的气候政策模型则开始逐渐利用内生方法模拟技术变化。在介绍内生技术变化的概念及与传统的外生技术变化的区别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和评述研发投入和技术学习这两种主要的内生技术变化模拟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气候政策模型中得到应用。但是现有建模方法无法表征技术变化过程中的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因而传统的建模方法需要扩展到一个更为综合的框架并需要更坚实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基于该框架介绍内生技术变化模拟方法的未来可能拓展。  相似文献   
3.
孙钰 《环境保护》2007,(11):6-9
IPCC报告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作为一名地理学家,您参加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撰写工作,请您介绍IPCC的总体情况和IPCC评估报告的撰写过程?  相似文献   
4.
袁红兰 《环境教育》2006,(5):47-49,51
对绿色化学如何渗透于有机化学教材建设、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手段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论述了将绿色化学理念与方法渗透于有机化学的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库里提巴市的可持续性与规划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性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或社会与环境平衡的概念。根据自身历史、地理或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个人或社会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相同。虽然在理论上缺乏一致性,但是可持续发展概念一直存在于社会的自然与人为空间适应和变化过程中,以及以生存和发展为目的的生产过程中。当涉及到城市或城市空间时,这些过程反映了一个社会认可、支配和确定保证满足基本需求范围的方式,同时确保城市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6.
现代安全管理的根本要求是预防为主,注重科学预测.美国安全心理学家海因里希指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违章行为,必须立即进行监督整改,这是预防事故的有效手段,也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7.
眼下,在生产过程中,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其根源还是在于我们的帮教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不到位。  相似文献   
8.
爆炸事故过程分析中不确定性问题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事故过程分析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指出了不确定问题在危险分析中的重要性及处理该问题的复杂性和难点,列出了几种基于非线性数学方法处理不确定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微分法、MonteCarlo模拟、Fourier方法、响应表面法等,并对之进行了比较.建议在处理事故过程的不确定性时采用Monte Carlo模拟.  相似文献   
9.
结合天气形势,地面观测资料和WRF-CMAQ模式,分析了2017年7月8~15日成都市一次罕见持续O3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量化了各个物理化学过程对此次污染过程的相对贡献,并通过敏感性实验分析了四川盆地内O3及其前体物的区域传输和本地光化学反应对此次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O3持续污染过程主要是因为四川盆地内盛行偏东风,导致盆地东部城市群的O3及其前体物经区域输送到成都及周边地区,加之成都市出现小风、气温升高等气象条件进而形成,属于典型的传输性爆发污染.持续污染形成的主要物理化学机制体现为日间气相化学过程贡献为稳定的正值,加之输送过程贡献出现爆发式升高,进而导致近地面O3小时净增量迅速上升且高达50μg/(m3·h),随之O3浓度迅速响应,产生爆发式增长.此外,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此次成都市O3持续污染的形成受区域输送影响较受本地光化学反应影响更为明显.O3污染爆发前上游地区高浓度O3及其前体物沿流场输送并在成都及周边地区不断积累,导致日间O3浓度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中国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点源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影响范围广,污染不易控制,因此受到研究者和管理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非点源污染研究呈起步晚、速度快、范围广的发展特点,近十年来相关论文发表已达到一定数量,但是现有研究多是针对非点源污染体系中某些方面进行探究,缺少从全国尺度和长时间序列角度对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的梳理和总结.本文从全球主要文献库中检索了1988—2018年我国非点源污染的相关文章,挑选出1354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年发文数量、研究区所属省份、研究区所属流域、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分别进行统计展示.对我国近三十年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其中农业非点源污染需要继续深入探究其机理,城市非点源污染研究深度不足,研究地区有较大差异,研究方法存在复杂性与实用性的矛盾.未来中国非点源污染研究仍会以农业和农村非点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城市非点源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非点源污染物的防治与利用将成为重要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在国家实施的长江大保护战略及黄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战略中,非点源污染也是关键研究问题;全球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也将是未来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近三十年中国非点源污染研究规律进行了总结,探究发展变化原因,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污染源控制以及污染管理提供科学建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