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0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494篇
安全科学   1496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407篇
综合类   2318篇
基础理论   316篇
污染及防治   206篇
评价与监测   103篇
社会与环境   116篇
灾害及防治   23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858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MERRA-2再分析数据,对1980~2020年中国区域黑碳、有机碳和硫酸盐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典型区域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显示:中国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都呈西部低、中东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京津冀、川渝、江浙沪、两广等4个区域的污染特征具有代表性;中国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均呈现阶段性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80—2020年期间经历了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缓慢下降的过程;4个区域3种组分的季节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其中黑碳浓度呈夏季低、冬季高的“U”型变化规律,有机碳和硫酸盐浓度无显著的一致性特征;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与黑碳、有机碳、硫酸盐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上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大气自净能力指数越大(小),污染物浓度越低(高).  相似文献   
2.
水-粮食贸易:虚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虚拟水思想强调的是水资源贡献,量化计算是其深入研究的基本,而是否选择虚拟水作为战略政策,应该考虑由不同国家的资源贡献和生产技术决定的比较利益。社会调适能力要求社会针对资源的第一性缺乏做相应调适并谋求解决手段,以提高资源管理能力。为此,需要结合我国的水和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用虚拟水贸易解决我国水资源和粮食问题,提高我国对水资源缺乏的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3.
合建工完全混合曝气池处理能力评价及改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物曝气池几年来的运行实践,对其主要设计参数进行复核。为了达到设计处理能力。对生化曝气池的改造提出个人的看法并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变与调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为特殊的经济区,资源型城市的衰落与振兴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分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入手,论述了资源型城市发展能力的成长阶段及演变特征,提出了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控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进城农民工的居住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和居住问题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完成农民向市民转化的关键一步,也是新时期我国各个城市面临的挑战。在本文中,作者认为目前我国庞大的进城农民工群体逐渐出现了分化的现象,根据农民工对居住的需求和最终归宿,我国的农民工可分为永久迁移型(或定居型)和非永久迁移型(非定居型)两种类型。永久迁移型(或定居型)农民工希望举家迁移到城市并成为城市的永久性居民,而非永久迁移型(非定居型}农民工希望改善在城市的居住条件,同时尽可能降低在打工期间的居住成本,他们最终会回流农村地区,而不会在城市购房或定居在城市。本文在分析两种不同类型农民工居住需求的特征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进城农民工居住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神州绿网     
《环境》2008,(8)
云南:植树交钱引发争议;重庆:计划建设“森林城市”;湖南:启动“湿地使者行动”;四川:重建环保能力;珠三角空气联防机构欲“破茧”.  相似文献   
7.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教育改革,在谈论如何将我们的教育从以前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然而,大家都没有办到。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在“努力考试,然后教下一代如何考试”,至于考试之外的东西.弄没弄得懂、需不需要知道是无关紧要的。有人说.这样的教育是在浪费公民的时间、青春和生命,话也许偏激.但却不无道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搞教育的人士认认真真地研究一下教育.需要我们的老师们重视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提高:这,也就是我们设置“关注”这一栏目的初衷之一、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参与我们的话题、挖掘我们的话题,引起更多的思考与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9.
流动人口的安居乐业既是衡量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重要标尺,也是检验城镇化成果的主要方式。文章从财政制度和财政资源双重视角出发,构建了政府财政能力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分析框架,基于2014—2018年国家卫健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和国家统计局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能力与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样本期内,政府财政能力增强与公共服务供给增加均有助于提升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且在公共服务影响居留意愿的路径中,财政能力表现出增强型调节作用。②分区域检验发现,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关注度更高,但财政能力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调节效应较弱,需求侧与供给侧不匹配反映出财政职能履行存在短缺,中部地区财政能力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调节效应最强。③财政能力方面,财政汲取能力提升会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正向影响,财政自主权、财政配置能力、财政透明度均产生干扰型调节作用。④公共服务方面,政府财政能力增强主要体现在硬公共服务增加上,并对流动人口产生正向溢出,而针对软公共服务的户籍限制会削弱居留意愿;门槛模型进一步检验发现,人均GDP差异的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财政激励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府策略行为,当地区人均GDP跨越门槛值后,政府财政能力对软公共服务的调节作用由促进转为抑制。研究认为,应尽快改革公共财政制度,矫正不当的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增加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切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铅通过食物链的迁移和积累对人类健康的毒害作用日益为社会所重视,而水稻是人类铅摄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对稻田土壤铅的迁入途径及其过程特征的研究十分必要.为了探明湖南地区远离城镇、工矿区的丘陵稻区铅的输入、迁移、滞留机制,选择位于湘东北地域的汩罗市桃林林场的林地-山塘-稻田汇水区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水稻大田生长期间,原位研究其大气沉降、岗地径流、山塘水、稻田水、水稻生长等过程的铅通量.结果表明:①输入系统的铅源是大气沉降,其中,在水稻生育前期通过东南季风输入的区域外源铅占90%;②山塘是大气沉降铅的主要集纳地貌单元,存留了大气沉降输入岗地和山塘总铅的66%;③林-稻汇水区系统岗地铅净留存28.8~57.7 g·hm-2,山塘铅净留存604.3~961.9 g·hm-2,稻田铅净留存89.6~90.9 g·hm-2;而对照系统岗地铅净输出173.3 g·hm-2,山塘净留存3427.6 g·hm-2,稻田净留存87.1 g·hm-2;④岗地和山塘对铅的截留量能够互补;⑤从岗地通过径流-山塘水过程迁移到稻田的大分子有机物能够增强稻田对铅的截留.综上所述,丘陵林-稻汇水区系统中铅的循环与大气沉降有关,系统内岗地森林类型、郁闭度、降水产流及泥沙、有机物的输出都会影响铅在系统中的迁移和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