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7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26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416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16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涝灾害条件下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助于有关部门更准确预测洪涝灾害受灾民众的疏散量,结合非集计数据和集计数据的优点,提出分区集计数据的概念,设计了受灾区域分区方法,并通过意向偏好(SP)调查法对我国居民在洪涝条件下疏散交通需求数据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建立基于分区集计数据的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模型。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所设计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鲁棒性较好,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仅为1.8%,其预测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的非集计和整集计模型。  相似文献   
2.
防灾预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立德  徐旭初 《灾害学》1992,7(2):17-20
本文提出了防御灾害预案的五要素和逻辑结构,进而讨论了防灾预案的优化准则、制定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雨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从风险角度分析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它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灾害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防患于末然。雨涝灾害是湖北省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据统计,湖北省平均每年受雨涝危害的农田面积为80.62万hm^2,成灾面积为47.07万hm^2,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工农业生产重地江汉平原和鄂东雨涝事件明显增多,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在分析湖北省雨涝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及承灾体的抗灾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湖北省雨涝灾害风险程度的地域差异,以能综合体现风险程度的风险指数作为指标,将湖北省雨涝灾害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个风险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灾害管理和减灾决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关中地区飑线天气的预测及灾害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廷标  张汝鹤 《灾害学》1996,11(2):57-61
对1961~1990年发生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飑线天气及其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天气形势背景方面对飑线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时就飑线的预测和防灾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泥石流灾害,灾损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是灾区产业重建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北川县都坝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灾损土地禀赋、灾害特征、土地需求,采取多因素耦合和关键因子限制分析法,探讨灾害胁迫条件下的经济活动与生态修复之间的互馈作用,结果表明:(1)流域新增土地供给源主要为泥石流灾损土地,土地资源化利用受灾害、聚落和产业结构控制;(2)灾损土地根据成因划分为沟口堆积型、沟道冲淤型以及岸坡侵蚀型,三者的肥力、安全性及交通条件等特征具有显著差异;(3)基于“因灾分区、耕地优先、产业共建、美居造景”的原则,建立了灾损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生态修复模式,并选取杨家沟进行验证,沟域灾损土地利用方式为生态林地、产业林地及优质耕地,分别占比28.5%、56.3%、15.2%,生态修复措施主要为提高土地安全度、提升植被覆盖率和增强水保功能。该研究建立的震区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模式可有力协调人地矛盾、发展绿色经济和提升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6.
基于颗粒物浓度的沙尘天气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沙尘天气在近年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目前我国沙尘天气分级仍然按照气象标准 ,主要是以水平能见度进行分级。文章参考国外的有关标准 ,通过统计近年来我国沙尘天气过程中的颗粒物浓度 ,结合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情况和特点 ,提出了基于沙尘浓度的沙尘天气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Continuous visibility monitor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inKwangju, Korea since May 1999. The total light extinctioncoefficient b ext measured by a transmissometer andreveals seasonal trends in urban visual air quality,especially under hazy conditions with a visual range of lessthan 15 km. Seasonal atmospheric visibility under lowrelative humidity during the winter was observed to be betterthan during any other seasons. Summertime visibility wasseverely degraded due to highly increased light scattering byhygroscopic particles under high humidity atmosphericconditions. Visibility during spring and fall was alsomoderate. However, yellow sand in spring caused the lowestvisibility conditions over the measurement area for a fewdays. With continuous monitoring using the transmissometer,the daily average seasonal visual range was measured to be13.1, 9.2, 11.0, and 13.9 km in spring, summer, falland winter, respectively. Under the atmospheric humiditycondition less than 60%, visual range was observed tobe 16.1, 13.9, 15.1, and 16.6 km in spring, summer,fall, and winter, respectively. The mean light extinctionbudget by sulfate and nitrate aerosols was determined to bethe highest value of 63.71% during the summer and thelowest value of 27.08% during spring. During the `yellow sand dust' period, a mean light extinction budget by soil particles was estimated to be at an unusually high value of 44.22%.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以来,我国迎来了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黄金时期,在小城镇建设当中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道路。这就必然要将减灾概念融入城镇建设当中,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等灾害进行设防,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小城镇.本文对小城镇的减灾工作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西坡风灾干扰区的恢复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白山西坡发生的灾害性风灾干扰,一方面给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加强保护和加速恢复的新课题。文中分析了风灾干扰区的更新格局和过程以及干扰后处理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从立地和景观水平促进更新恢复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个受全球季风气候影响较大的国家。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云南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已发生后退现象,西双版纳也已出现一些变化的前兆。为维护生态安全,云南省应统筹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防止人为决策失误造成的区域性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同时要加强有关气候变化对云南影响的预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