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预防输气站降压排污过程中发生事故,提出1种基于2GW-HAZOP与偏离度的作业过程风险评估方法。在HAZOP方法的基础上定义作业偏差,将传统7种工艺参数偏差引导词映射到1个偏差二元组中;通过将作业过程节点功能作为参量,采用节点跨越和节点功能偏离2种引导词,从而构建节点功能偏差;进一步通过定义功能偏离度和控制措施偏离度对偏差进行量化处理,表征风险水平;将方法应用于降压排污作业过程的风险评估中,可分析得到偏离度大的作业过程节点。结果表明:分离器放空不充分、排污池液位过高或过低、排污结束未检查泄漏情况的偏离度较大,需加强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复合煤层群保护层开采时在双重卸压条件下被保护层的不同卸压特性,采用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来研究其双重卸压规律。对比分析被保护层的膨胀率和卸压率后发现:在双重卸压条件下,被保护层的膨胀变形呈现"M"形态,膨胀率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叠加特性;另外,煤岩体的弹性势能因受首采保护层的影响而释放,被保护层卸压率表现出卸压区域边缘不连续而卸压程度和范围均增加的特点。最后,现场测试计算得到被保护层的透气性系数,其变化规律证实双重卸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AP/HTPB底排推进剂降压熄火后的热分解特性,采用半密闭爆发器制备AP/HTPB底排推进剂降压熄火的试样,利用DSC方法进行微量样品在3种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试验,并与AP/HTPB原样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升温速率下,降压熄火后的AP/HTPB底排推进剂的DSC曲线中,放热峰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载荷与环境减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青  顾晓薇  郑友毅 《环境科学》2006,27(9):1916-1920
基于社会代谢的物质流核算和相关指标,构建了表征国家环境压力总量的本国环境载荷指标,并与经济总量结合得出环境效率指标,建立了指标的计算模型;对本国环境载荷进行了经济增长的反弹效应和效率提高的减量效应分解.对中国1990~2002年的本国环境载荷、环境效率和反弹与减量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环境效率在研究期总体上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为5.6%,表明本国环境压力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减量;但这一时期经济增长的反弹效应比效率提高的减量效应大许多,导致环境载荷总量的较大幅度增加(年均增长率为3  相似文献   
5.
Three flare systems are modeled and total plant depressurization is investigated using dynamic simulations in order to access the debottlenecking potential. Usually, steady-state simulation of the flare network is used for sizing and rating of the flare system. By using dynamic simulations, effects from line packing in the flare system can b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ak flow during a dynamic simulation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eak flow used in a steady-state case. The three systems investigated span a wide range in flare system size, both in terms of number of process segments disposing into the flare network, in terms of peak design rate, the flare network pipe dimensions and total hold-up volume. Generally,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larger the flare system, the larger debottlenecking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