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61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浙江木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一个森林资源稀缺的区域,在面临森林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浙江木材产业发展却位居全国前列.论文首先从产业规模、产业组织和产业集聚三方面总续了浙江木材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浙江木材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诸如木材资源供给的不可持续性、木材产业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分割等.问题分析表明,木材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浙江木材产业发展的瓶颈,经营成本的上涨影响了浙江木材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外市场分割限制了浙江木材产业的竞争范围,这直接影响到浙江木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表明,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的通力合作.最后,论文分别从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浙江木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比了浙江省2014和2018年金属表面涂装企业的有机废气排放及治理情况,分析了该行业涂料及稀释剂的使用、主要污染因子,测算了溶剂型、水性涂料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产生系数和排放系数.结果表明:2018年VOCs治理水平明显高于2014年,水性涂料使用企业比例由18%上升至36%,纯溶剂型企业由82%下降至64%;金属表面涂装行业的主要排放污染物为二甲苯、丁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苯、丙二醇、乙苯、苯乙烯等8种有机物.溶剂型和水性涂料的VOCs产生系数分别为0.72和0.31kg/kg;溶剂型和水性涂料2014年VOCs排放系数为0.64和0.29kg/kg,2018年为0.48和0.21kg/kg.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稀土王国"江西省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对周边水体环境的影响,以离子型稀土矿分布密集区定南县濂江月子河流域和龙迳河龙头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研究区特征污染物ρ(NH4+-N)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其主要污染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离子型稀土矿停产整顿半年后,濂江月子河流域和龙迳河龙头流域ρ(NH4+-N)超过1.00和2.00 mg/L的采样点分别达72%和68%;pH范围为2.95~7.66,平均值分别为6.23和5.53,水体总体上偏酸性;ρ(TN)、ρ(NH4+-N)、EC与ρ(NO3--N)变异系数较大,均介于0.80~1.50之间.②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ρ(NH4+-N)与ρ(TN)、E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ρ(NH4+-N)与pH呈显著负相关(P < 0.05).③流经稀土尾矿区的水体中ρ(NH4+-N)随距离增加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分布特征,即距稀土矿区边界200 m处水体中ρ(NH4+-N)最高(12.20~200.00 mg/L),其次为1.15 km内(3.69~11.80 mg/L)及3.5 km以上水体(0.80~1.51 mg/L),矿区周边未受到采矿活动影响的水体中ρ(NH4+-N)最低(0.03~0.15 mg/L).④PCA结果表明,2条河流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ρ(TN)、ρ(NH4+-N)、pH和EC,主要受到周边稀土矿山尾矿的强烈影响.研究显示,离子型稀土矿原位浸矿开采停产半年后,重点小流域水体中ρ(NH4+-N)高概率超标的现状仍然存在,受稀土开采活动影响较大.建议进一步开展重点小流域NH4+-N剩余"库容"精算和矿山周边地表水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4.
浙江建德块状硫化物矿床,以Cu>Zn>Ph为特征。鉴于Cu、Ph和Zn三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海底喷流作用的固有特性,它们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均具独特的分带性,显示出旋回结构。对黄铁矿中特征元素元素比值、成矿温度以及铅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矿床乃同生沉积作用的产物,而非岩浆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5.
三界谷来地区主要出露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岩性-体化思路,按照同旋回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区为单元,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元。火山岩划分为九种岩相类型,建立了两个岩相模式和一个三相一体成因模式。根据火山岩浆作用的旋回性及其产物与火山构造形迹时、空、成因一致性原理,将中、新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分为四个火山活动旋回,圈定了相应的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中心,建立了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演化模式。新生代玄武岩中发现二辉斜长麻粒岩等深源包体,为研究区域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提供了证据。侵入岩按岩石谱系单元划分了七个岩石单元一个超单元,将侵入岩-潜火山岩-火山岩作为岩浆作用整体研究,为正确阐明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奠定了基础。区域线型构造发育,与环形火山构造组合,形成火山岩区特有的线一环构造格局。中上元古界陈蔡群变质岩划分为上、下两个岩组,探讨了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浙东南下白垩统火山岩极为发育,岩石组合与浙江中部永康群差异甚大,称之为馆头组和朝川组似不合适。文成县峃口镇龙潭山(又称龙井山)剖面具代表性,拟以此部面为基础建立梅坪组和龙潭山组,合称文成群。与永康群对比,梅坪组大体相当馆头组,龙潭山组与朝川组和方岩组对比。  相似文献   
7.
两个8级地震的预测在某种程度上被验证了。一个是 2001 年11月14 日昆仑山口西 8.1 级大震,另一个是 2003年9 月27日中蒙俄交界处的7.9 级地震(矩震级为 8级)。基于月球最北直下点的引潮力触发效应和8级大震的三性法分析,我们预测在2005~2008年间,西藏南部和附近地区可能再次发生 8级大震。  相似文献   
8.
为深化对广西南部地区印支期造山运动深部动力学机制的理解,采用该地区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取其源区熔融温度以及成分特征方面的信息。结果显示:广西南部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印支期后碰撞构造背景中。它们的Al2O3/TiO2小于100,CaO/Na2O多数大于0 3、少数小于0 3。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的Al2O3/TiO2与其SiO2含量有正相关趋势,而CaO/Na2O与SiO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强过铝质火成岩部分源于泥质岩的部分熔融,部分源于砂岩或正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但不排除后者可能是泥质岩部分熔融产物和玄武质岩浆相混合的结果;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形成源区的温度高(>=875℃)。因此,广西南部三叠纪时期的深部能量来自以底侵玄武岩浆加热作用所体现出来的软流圈地幔的平流热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9.
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存在的问题和政府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浙江省嘉兴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处罚案件表明,排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存在的问题是导致超标排污的主要原因.在通过对该市大量排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企业内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企业对环保工作主观重视程度不够、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引起超负荷运行、疏于维护管理导致不能发挥正常治污效果、操作管理人员专业文化素质偏低引起操作不当以及处理设施被擅自改变、拆除或者闲置;同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宣传教育、加强企业环境管理、严格执法和推行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southern Andes and Antarctic Peninsula is a key to explain the break-up of Gondwanaland. "Cuspate" , "Arcuate", "Continuing". "Overlapping" and "Modified Gulf of California" model illustrated, to some extent, southern Andes-Antarctic Peninsula relations. However, those models did not discuss the dynamic mechanism and specific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two Plates' divergence. "Wedge" model, on the bases of eight geological evidences including tectono-stratigraphic unit,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carthquake, igneous activity and so on, not only discussed southern Andes-Antarctic Peninsula relations and its evolution process, but also presented an argument that Scotia minor-plate, which once acted as one part of Pacific Plate wedged in between the two Plates and gave rise to the break-up of Gondwanaland-The argument represents the the latest achievement made in geological research there. On the whole, all models mentioned-above are, more or less, of one-sided view. Where the dyn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