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填充床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及其脱氮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陈胜  孙德智  遇光禄 《环境科学》2010,31(3):691-696
以城市污水厂二沉池污泥为种泥,以悬浮填料填充床生物膜反应器为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采用高负荷培养法和好氧预挂膜低负荷培养法分别培养与富集厌氧氨氧化菌,并研究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好氧预挂膜低负荷培养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90 d左右)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稳定期反应器出水氨氮和亚硝氮保持稳定,去除率均接近100%,总氮去除率在75%以上,高负荷培养法因高浓度氨氮和亚硝氮的抑制作用而启动失败(190d).启动过程中pH变化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出水pH略高于进水,pH值可用作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进程的指示参数.上流式厌氧填充床ANAMMOX反应器具有高负荷和高效率的优点,当反应器进水氨氮和亚硝氮浓度低于800 mg/L时,其去除率几乎达100%,低于国家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ICSTD反应器处理污泥的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ICSTD)处理污泥的启动运行试验采用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好氧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培养,使反应器正常启动运行。在日处理量为50 L/d,进泥含水率为99.23%~99.46%,进泥VS/TS为0.65~0.73,进泥COD为4 115~5 780 mg/L,反应器容积负荷为1.31 kg COD/(m3·d)时,排泥含水率在96.2%~97.3%,排泥VS/TS为0.48~0.57,COD去除率在95%以上,出水pH在6.6~7.1,且上清液澄清。试验结果表明: ICSTD反应器处理污泥的启动试验,采用直接培养污泥启动的方式培养厌氧污泥历时66 d,能较快地培养厌氧污泥且运行稳定,对污泥的浓缩消化起到较好的作用,同时对反应器后续运行的消化效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低温SNAD颗粒污泥工艺启动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启动方式对同步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SNAD)颗粒污泥工艺的影响,低温(12.7~18.3℃)条件下,R1和R2反应器分别通过先启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和先启动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SAD)工艺的方式逐步启动SNAD颗粒污泥工艺.结果表明,R1反应器启动成功后,氨氮几乎完全去除,总氮去除率达到86.7%.低氨氮浓度运行时,出水总氮去除率下降至75.3%,出水总氮浓度在10 mg·L~(-1)左右,NOB存在过量增殖现象,出水总氮浓度超过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规定.R2反应器启动成功后,出水几乎不含氨氮,总氮去除率在89.1%左右,略高于R1反应器.低氨氮浓度运行时,出水氨氮浓度小于1.0 mg·L~(-1),出水总氮浓度小于6 mg·L~(-1),出水氨氮和总氮浓度满足地标一级A标准.先启动SAD工艺可以在启动初期通过厌氧运行将NOB逐渐淘汰出系统内,维持了系统的稳定性,为后续曝气启动SNAD工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维持了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实现出水总氮长期排放达标.  相似文献   
4.
杨庆娟  王淑莹  刘莹  袁志国  葛翀 《环境科学》2008,29(8):2249-2253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了反硝化聚磷菌(DPB)的驯化培养以及A2N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快速启动.采用先独立培养反硝化聚磷菌和好氧硝化生物膜再连续运行的方式成功地快速启动了A2N系统.采用污水处理厂除磷工艺中的活性污泥为种泥,在SBR系统中以先A/O(厌氧/好氧)后A/A(厌氧/缺氧)的方式运行,32 d成功地使反硝化聚磷菌成为优势菌属.在SBR反应器中,采用硝化效果较好的活性污泥为种泥,好氧硝化生物膜30 d挂膜成功,氨氮去除率稳定在99%以上.然后,A2N系统连续运行,11 d后系统反硝化除磷效果进入稳定状态,出水氨氮和正磷酸盐浓度均为0,硝态氮为10.26 mg/L ,出水COD为19.56 mg/L ,COD、氨氮、总氮和磷去除率分别为91%、100%、77%和100%,说明A2N系统具有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认为系统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5.
SBR后置缺氧反硝化除磷的启动及去除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对氮磷的高效同步去除,采用将缺氧后置的SBR工艺,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先通过短污泥龄(SRT)驯化富集聚磷菌(PAOs),再延长污泥龄并引入缺氧段,39d即可实现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COD、TP、NH4+-N、TN去除率分别为92.9%、98.4%、100%和87.6%.进水COD与TN比(C/N)对系统氮磷去除有一定影响:C/N短暂的降低幅度不超过17.65%时,氮磷去除效率并没有明显变化;当超过33.3%时,脱氮除磷性能下降,但伴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出水COD浓度减少,反硝化除磷菌(DPAOs)在PAOs比例也会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DPAOs反硝化脱氮效率的下降.周期实验表明,pH值与DO可以作为厌氧释磷结束与周期结束的实时控制参数,大大缩短反应时间,降低曝气能耗.  相似文献   
6.
氧化沟工艺低氧同步脱氮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常温条件下,采用小试Pasveer氧化沟处理低C/N实际污水,通过控制好氧区平均ρ(DO)为0.2~0.4 mg/L,保持好氧区与缺氧区体积比为1∶1,成功实现低氧脱氮过程。其中,模式1先接种好氧污泥并逐渐降低好氧区DO,然后接种缺氧污泥;模式2初始阶段保持低氧环境,并直接接种好氧和缺氧混合污泥。结果显示:两种方式均能成功启动低氧脱氮并保持较高的脱氮率;同时,当C/N值为1.94时,氨氮去除率较高;当C/N值为3.00时,总氮去除率较高,低氧低碳条件下脱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对传统型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地下渗滤试验装置.采用两种不同的进出水方式对此渗滤系统的启动周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为250~400 mg/L、氨氮为70~lOO mg/L时,初期采用间歇进水的方式可使启动周期缩短为18 d;稳定运行时HRT为6 h,COD去除率可达79%以上.此研究为新型地渗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近年来因运行班组人员操作不当引发事故的原因,主要归结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应急处置不当。提出在日常安全管理方面,操作人员须熟知岗位风险、防止“三违行为”和做好装置开停工期间的安全管理;在应急处置方面,需熟练掌握应急操作技能,培养反应快速、清晰的应急意识等措施,不断提高班组安全能力建设,以便更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硝化菌包埋载体低温条件下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技术可行性和可靠性并获得工程应用的参数,以A/O工艺中试系统为试验平台,重点研究了硝化菌包埋载体A/O生化系统低温条件下的启动条件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13~15℃),接种普通好氧活性污泥,以已活化的硝化菌载体为核心的处理系统活化启动时间约10 d,不超过15 d;包埋硝化菌载体系统在适宜污泥浓度条件(3 000~3 500 mg/L)、投加率12%的情况下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稳定运行阶段和负荷提高阶段(提高至设计负荷1.44倍)可使出水氨氮平均达1mg/L左右,去除率达99%以上,处理效果远远超出同条件下A/O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地铁长大区间隧道火灾烟控模式,以国内某一在建地铁长大区间隧道为研究案例,选取不利起火位置,设置了7种风机启动方案,研究不同风机启动方案下,隧道内顶棚温度,疏散平台人员高度烟气温度、CO浓度、可见度的变化,获得不同风机启动方案情况下排烟效果。研究表明:当开启了火源附近足够数量的送风风机后,额外增加距离火源较远的送风风机并不会显著改善排烟效率;即使开启风机台数一致,开启火源所在区段两端的风机效果明显好于开启其他风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