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9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664篇
安全科学   589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411篇
综合类   1666篇
基础理论   18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17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an 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AnSBBR) based on the use of four different bed materials as support for biomass immobilization. The bed materials utilized were polyurethane foam (PU), vegetal carbon (VC), synthetic pumice (SP), and recycled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PE). The AnSBBR, with a total volume of 7.2L, was operated in 8-h batch cycles over 10 months, and fed with domestic sewage with an average influent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of 358+/-110mg/L. The average effluent COD values were 121+/-31, 208+/-54, 233+/-52, and 227+/-51mg/L, for PU, VC, SP, and PE, respectively. A modified first-order kinetic model was adjusted to temporal profiles of COD during a batch cycle, and the apparent kinetic constants were 0.52+/-0.05, 0.37+/-0.05, 0.80+/-0.04, and 0.30+/-0.02h(-1) for PU, VC, SP, and PE, respectively. Specific substrate utilization rates of 1.08, 0.11, and 0.86mg COD/mgVS day were obtained for PU, VC, and PE, respectively. Although SP yielded the highest kinetic coefficient, PU was considered the best support, since SP presented los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during the reactor's operational phase. In addition, findings o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reactor's performance data. Although PE did not show a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an interesting microbial diversity was found on its surface.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results, PE showed the best capacity for promoting the attachment of methanogenic organisms, and is therefore a material that merits further analysis. PU was considered the most suitable material showing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efficiency of solids and COD removal.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年来的城市燃气管道事故抢险统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管道事故抢险方案的选择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为了克服应急抢修方案的种种局限,笔者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抢修方案评价选择模型;考虑可靠性、抢修时间、事故损失、抢险费用、社会影响及政治影响等6类影响因素来评判抢修方案的优劣,可以科学合理地选择最佳的管道事故应急抢修方案,达到经济合理、快速可靠的目的;实例验证,评判模型对城市燃气管道事故抢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克彬  彭松  王明明 《四川环境》2008,27(5):114-117
介绍了适合于国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些技术与措施。沼气技术是当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详细讨论了卫星遥感技术在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两种实用的方法:①卫星遥感技术在灌溉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②长江流域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估算。进一步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点,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的优点及用途,建议在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运移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区模型(TRM)和暂时存储模型(TSM)为两种常用的岩溶地下河(管道)污染物运移模型,为了更好表征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运移过程,开展模型对比研究.采用两种模型拟合室内管道示踪实验穿透曲线,从概念模型框架、模型优缺点、参数校正过程和物理意义、参数敏感性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异同.结果表明,OTIS软件提供TSM的数值解,而CXTFIT软件提供TRM的解析解,但两者均能通过下游不同位置的穿透曲线分段表征地下河不同阶段的污染物运移过程.两种模型的物理意义相近,均可近似描述岩溶地下河中溶质的暂时性存储现象,较好地拟合溶质运移曲线.采用TSM可校正得到暂时存储区的横截面积,但采用TRM只能获得非流动区所占的比例.两种模型中弥散系数和传质/交换系数的敏感度较低,并且弥散系数的变化对穿透曲线拖尾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运移模型的选取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南京江北新区分流制雨水管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粒径沉积物中铵态氮(NH3-N)和硝态氮(NO3--N)干期分布特征,分析其随干期长度的变化关系,并探讨沉积物理化性质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对NH3-N和NO3--N干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0.075mm的沉积物中NH3-N占比最高(交通区30.8%,商业区36.7%);交通区粒径≤0.075mm的沉积物中NO3--N占比最高(33.0%),而商业区粒径0.075~0.15mm沉积物中NO3--N占比最高(34.4%);干期长度与交通区0.075~0.15mm粒径段的沉积物中NO3--N含量及商业区粒径≥0.3mm的沉积物中NH3-N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最显著;雨水管道沉积物中NH3-N和NO3--N的干期分布与O-H和N-H等官能团、表面极性和亲水性、微观形貌等有一定关联;交通区雨水管道沉积物中Gemmobacter等反硝化优势菌种(相对丰度总和为20.15%)对NO3--N干期分布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张超  刘玲花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6):2435-2444
以铁基质生物载体为核心,将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结合,对化粪池进行功能强化,实现黑水的原位深度处理.探究了溶解氧(DO)和碳氮比(C/N)等因素对黑水中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并在最佳运行参数下考察了氮素在系统中的转化机制.结果表明,当C/N为7.3~8.4时,好氧生物铁基质载体池DO为2.3~2.7mg/L时,系统氨氮(NH4+-N)、总氮(TN) 、COD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0.74%、85.81%、92.65%和95.78%;当进水C/N降至3.3~4.2时,系统NH4+-N、TN、COD和TP的平均去除率仍可维持在81.16%、76.62%、93.87%和94.75%.铁基质生物载体内电解作用显著强化了化粪池内TN的脱除、COD的氧化和TP的固定.氮素转化机制分析表明,内电解与反硝化菌的耦合强化了反硝化作用,降低了反硝化过程对有机碳源的需求,强化了低C/N条件下TN、TP的脱除.  相似文献   
8.
根据油气管道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标准与规范或导则,针对目前油气田在役管道,明确了其高后果区识别的划分及其在不同标准中的差异以及识别的原则和时间间隔,分别介绍了在管道的相关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和第三方破坏造成的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管道内外腐蚀的直接评价以及包括剩余强度、剩余寿命和材料在内的管道适用性评价方法,同时给出了这些评价工作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项,对油田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油气集输管道内防腐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油气田集输管道的内腐蚀问题,分别介绍了耐蚀材料、衬里技术、涂镀层技术与药剂防腐技术等管道内防腐技术及其现场应用效果,指出了耐蚀金属材料防腐效果显著,但存在经济效益差的缺点。为降低成本,选用双金属复合管替代耐蚀金属材料,但其焊缝位置腐蚀失效频发,成为制约其应用的薄弱环节。耐蚀非金属材料防腐效果显著,但耐高温性能与力学性能较差,受温度、压力与CO_2、H_2S、固体颗粒等介质成分的影响,衬里技术与涂镀层技术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药剂防腐技术的防护效果与药剂类型、加药工艺密切相关,需要根据腐蚀工况监测结果进行实时调整。针对上述内防腐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内防腐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改进现有内防腐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升其防护效果。同时,应开发防腐效果显著、经济成本低、施工简便、易于推广应用的防腐材料与防腐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地下土壤、水中DNAPLs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地下土壤、含水层DNAPLs污染的迁移机理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