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Na~+-K~+-ATP酶活力与取代芳烃分子结构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环境毒理学和生物化学原理,检测了38种取代芳烃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金鱼(Carassias auratus)肝细胞内Na~+-K~+-ATP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力的影响,给出了Na~+-K~+-ATP酶活力(A)值与取代芳烃分子结构的相关性方程.  相似文献   
42.
采用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染毒细胞以及细胞质中对-正壬基酚(4-n-NP)的含量,并初步探讨了4-n-NP在细胞中的分布.在不同介质中加标回收率在76.5%-98.9%之间.利用本方法测定实际样品发现:在浓度为10μmol·1-1和20μmol·1-1的4-n-NP溶液中暴露12h,105个细胞中4-n-NP的含量分别为21.0ng和43.0ng,而相应的细胞质中4-n-NP的含量分别为14.2ng和28.4ng,显示有67.6%和66.0%的4-n-NP分布在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43.
大型蚤在线生物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突发性废水泄漏事件频发,在引起人们对水质问题恐慌的同时,也促进了饮用水在线监测与早期污染预警系统的发展。生物监测可以对污染环境下多污染物的联合毒性进行有效评估,具有传统化学监测所不具备的优点,已成为判定水质是否对水生生物存在影响、是否符合人类安全饮用的有效依据和手段。介绍了大型蚤在线生物监测系统的多通道流通生物测试室和生物传感器系统,并对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做了研究综述。目前,采用大型蚤作为指示生物的在线监测系统已在饮用水水质监测方面成功实现,但其在工业废水接管过程中毒性评估和早期预警的研究和应用上尚有不足,有待更加深入地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4.
腐殖酸对土壤吸附四溴双酚A 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腐殖酸(HA)对3 种土壤吸附四溴双酚A(TBBPA)的影响,并且采用增溶法探讨了HA 与TBBPA 在溶液中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TBBPA 的表观溶解度随HA 加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在供试浓度范围内(以DOC 计,0~90mg/L)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计算得到的TBBPA 与HA 结合系数为8807L/kg.HA 的加入增加了TBBPA 在土壤中的吸附,增加的程度受土壤类型和HA 添加浓度的影响.分析发现,HA 对土壤吸附TBBPA 的影响主要与HA 和TBBPA 在溶液中的结合作用、在土壤中的累积吸附效应以及溶液pH 值等有关.  相似文献   
45.
斜生栅藻暴露于全氟辛酸(PFOA)中,其细胞膜特性可通过不同荧光染料染色的荧光信号变化来反映.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信号,研究了PFOA对斜生栅藻细胞膜的完整性、选择透过性和膜电位指标的影响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全氟辛酸对表征细胞膜完整性的碘化丙啶(PI)染料荧光强度起到显著刺激作用,栅藻细胞膜受损几率随暴露浓度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低暴露浓度下栅藻细胞膜选择透过性增强,但在高浓度暴露下这一细胞膜特性受到明显抑制,具体表现为表征酯酶活性的二乙酸荧光素(FDA)荧光强度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与FDA荧光强度变化趋势相反,反映膜电位的碘代3,3’-二己氧基羰花青(DIOC6(3))荧光强度则先降后升,预示高浓度PFOA暴露将导致细胞膜处于异常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46.
水体复合污染包含低浓度、种类复杂的毒害化学污染物,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监测并识别水体关键毒害污染因子是进行水质管理的前提,也是复合污染研究的难点。目前国内外在水复合污染毒性监测研究上主要基于动物活体试验或者生物体外测试。由于受限于毒理学测试方法,常见的应用通常仅关注于某方面的毒性效应或者少数的分子指标,因而受到质疑和挑战。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的概念将化学污染物的结构、致毒的分子启动事件和生物毒性的有害结局建立关联,为污染物的毒性测试、预测和评估提供了新的模式。本文旨在论述有害结局路径在复合污染毒性评估和关键毒害物质鉴别中的指导性价值和意义。在有害结局路径的指导框架下,借助于生物体外高通量测试技术、化学分析的靶向和非靶向分析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系统地分析化学混合物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健康相关指标的响应水平,评估水体中复杂结构污染物,与不同生态和健康有害结局之间的关联,为水环境评价和优先污染物的筛选管理提供有效支撑。本文通过综述AOP框架在复合水体中毒害物质风险研究的现状和优势,对AOP在水环境环境管理上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7.
湖泊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自然源,适用的观测手段是湖泊VOCs释放研究的基础。该研究以人工观测池模拟水华水体,以动态顶空-箱式法收集水气界面释放的VOCs,联用甲烷-非甲烷总烃分析仪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并辅以阀切换,实现野外2种场景VOCs释放的同时高时间分辨率在线观测。结果表明,合理设置参数后方法重现性好、精度高,相对偏差绝大部分在±10%内;直接进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膜富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分别适用于水面释放甲烷和非甲烷VOCs的观测。人为引入浓藻的试验池甲烷、非甲烷VOCs释放速率分别为66.2、2.18 mg/(m2·d),而对照池则分别为2.39、1.15 mg/(m2·d),正午前后非甲烷VOCs释放强度大,傍晚至凌晨则甲烷释放强烈;经试验组、对照组的差异对比以及试验组内物质释放速率之间相关性分析,初步推断藻类释放了壬烷、癸烷、异戊二烯、苯乙烯、氯苯、二氯苯、三氯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物质。  相似文献   
48.
综述了糖皮质激素受体干扰物的作用机制和生态效应,列举了多种活性筛选方法,并根据性质对干扰物进行了种类的划分。在当前环境糖皮质激素受体干扰物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作用机制的研究不全面、个体生物筛选方法匮乏、缺少可信的活性模拟预测技术等问题,并提出了应借助模式生物完善作用机制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定、高通量的个体生物活性筛选方法和动力学过程模拟替代技术用以活性预测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9.
由于化学分析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量的有机化学物质不断地从环境介质和食品中被检出。尽管这些物质的浓度很低,但是毒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DCs)在很低浓度就能导致生物健康负效应。如何在种类众多的环境化学物质,以及在成分复杂的环境提取物中识别具有低剂量效应的有害物质并加以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以EDCs为对象,结合近几年来的文献,综述了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重点分析了EDCs的作用机制、筛选评估方法及生物检测技术,旨在为今后环境有害物质的筛选与风险识别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0.
利用模式动物线虫追踪造纸厂废水中酸碱类毒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毒性鉴别评价技术TIE程序中引入模式动物线虫,并通过寿命、半数致死天数、生殖速度、生殖能力、身体运动行为等指标进行造纸厂工业废水中酸碱类毒物的毒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线虫生命周期的影响程度上:2号>4号>1号>3号,对世代时间的影响程度上:2号>1号>3号?4号,对产卵数目与头部摆动频率的影响效应相当:1号?2号>3号?4号,对身体弯曲次数的影响程度上:1号?2号>3号>4号,且2号水样对线虫所有指标皆呈极显著性影响(p<0.01)。因此,造纸废水中的易受酸性影响的碱类毒物毒性相对最强,而易受碱性影响的酸类毒物以及颗粒状毒物只是对线虫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或者影响某一特定的方面。该研究策略有效地对造纸厂工业废水中的酸碱性毒物的生态毒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