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58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51.
不同工况条件对Carrousel氧化沟脱氮除磷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arrousel氧化沟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DO、TCOD/TN和污泥回流比对氧化沟单沟内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HRT、污泥回流比、TCOD/TN比的工况下,氧化沟系统对TN、TP的去除率随着DO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HRT、污泥回流比、DO的工况下,氧化沟系统对TN、TP的去除率随着TCOD/TN比的增加而提高;在相同HRT、DO和TCOD/TN比的工况下,氧化沟系统对TN的去除率随着回流比的增加而提高,而对TP的去除率随着回流比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2.
153.
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工艺处理糖精钠生产废水。分析了经过活性炭吸附预处理前后,膜蒸馏连续循环运行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未经预处理的废水在膜蒸馏过程中,废水中所含有机物不仅导致膜材料的润湿,引起产水电导率升高及膜孔润湿,促进盐晶体在膜表面附着,使产水通量下降。经吸附预处理后,膜蒸馏过程中产水通量介于10.40~11.24 kg/(m2.h)。吸附预处理能有效减缓产水通量的衰减,提高产水水质。废水经过活性炭预处理后进行膜蒸馏浓缩处理,当浓缩倍数达到5倍时,通量保持在10.55 kg/(m2.h)左右;产水水质稳定,截留率在99.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膜蒸馏工艺可以应用于糖精钠生产废水的回用处理,有明显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4.
针对喀斯特石漠化风险评估影响因素较复杂且涉及众多地理空间对象的特点,本文在采用GIS技术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PSO-SVM)的石漠化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了基于GIS的石漠化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详细探讨了主成分分析与支持向量机模型相结合进行石漠化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实现过程,并以云南省文山州为研究实例,将其与单独SVM模型和PSO-BP模型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SO-SVM模型的石漠化风险评估精度较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5.
快速生物活性测定仪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监测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系统的状态,控制其运行时,人们广泛采用了呼吸测量法,根据呼吸测量的原理开发的快速生物活性测定仪(RBAT)是一种有效的仪器,能够可信地评价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它的应用已成为污水处理厂监测,运行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6.
通过对胶州市东部滞洪区水质现状的调查,发现水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水直接入渠,水体自净能力差.可通过实施截污与污水收集系统建设相结合、防止污水入湖及实施东部滞洪区湖水自净建设工程等措施改善东部滞洪区的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57.
对影响膜吸收过程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和其他相关实验 ,结果表明 ,在一般情况下 ,废水中的pH为显著影响因素 ,而温度、废水流速和废水中氨氮浓度都不是显著影响因素 ;吸收液 (H2 SO4 )浓度在 0 .5mol/L以上时 ,传质系数K值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58.
A2O工艺好氧末段溶解氧变化对脱氮除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流A2O工艺处理实际的生活污水,研究好氧末段在不同溶解氧(DO)浓度条件下对污泥沉降性能、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同时考察了DO对污泥硝化活性、厌氧释磷速率和反硝化脱氮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末段溶解氧的提高,污泥容积指数SVI从140降至100左右,后又升高到120~170;系统的硝化效果提高,氨氮的去除率从60%升高到80%以上再到90%以上;总氮的去除效果也有显著提高,平均去除率从54%升高到63%再到67%;虽然磷的去除效果有所加强,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从41%升高到59%再到69%,但仍难达标。  相似文献   
159.
陈金銮  施汉昌  徐丽丽 《环境科学》2008,29(8):2277-2281
摘要:研究了含氨氮废水在循环流动式电解槽中的电化学氧化,讨论了pH值对氨氮电化学氧化效果、产物及其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有利于电解过程中羟基自由基和游离氯的生成,氨氮的电化学氧化速率较大。在有氯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氨氮电化学氧化过程中有氯胺生成,氯胺的组成与体系的pH值有关,当pH>9时,一氯胺占优势;当pH=7时,一氯胺和二氯胺同时存在,并且近似相等;当pH<5时,主要是二氯胺;pH值大于5时,可以避免三氯化氮的生成。在电流密度为20mA/cm2时,电解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小于5×10-15mol/L,氨氮电化学氧化的2种途径中间接氧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0.
清洁生产技术框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磊  施汉昌  钱易 《化工环保》2002,22(2):97-101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审视了清洁生产技术,建立了一个由实体维,本质维,范畴维构成的普遍化的清洁生产三维技术框架。其中,将实体维划分为原料,工艺过程和产品,将本质维划分为非毒化,非碳化和非物质化,将范畴维划分为装置,企业和区域经济3个层次。作为对清洁生产技术进行多维度分析的尝试,该框架期望能为清洁生产技术的产生提供指导生的框架,并指明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