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环境激素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综述了国内外环境激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环境激素的特性、种类,重点阐述了环境激素的毒害途径和作用机理;指出环境激素物质的鉴定、激素物质环境容量的确定以及在环境中激素迁移、转化、积累等问题。从环境激素对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对生殖健康的危害,提出了防治环境激素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62.
吸附-生物降解(AB)工艺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工艺凭借其独特的优点,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得到许多应用。但在我国低浓度、低C/N比的城市污水处理中遇到许多问题。以广州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B工艺的应用情况为例,探讨了AB工艺改造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SND(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应用于AB工艺改造的新思路,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和优化提供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63.
按20%的投配比往好氧1,2池中加入相同数量的悬浮式填料,将传统A2/O工艺转变为A2/O-MBR复合工艺。通过处理实际市政污水,重点考察了在缺氧池中不同填料投配比条件下,复合工艺的去除效果以及反硝化除磷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缺氧池中填料投配比为20%时,装置总体的处理效果最好。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1.1%、80.3%、100%和85.2%。当投配比为10%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明显,占总除磷量的48.3%。从经济角度出发,10%的投配比为最佳投配比。  相似文献   
64.
采用同时硝化反硝化对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处理,并对有机物去除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对渗滤液中COD、氨氮、总氮和部分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82.34%、99.82%和65.31%。GC-MS分析总共检测出53种主要有机污染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29种有机物的去除率达100%,乙基苯等5种有机物的去除率高于90%,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8种有机物的去除率介于60%和90%之间,此外还有4-苯基戊醇等5种有机物去除率低于60%。反应器内存在亚硝氮途径的脱氮反应形式。  相似文献   
65.
二氧化氯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二氧化氯对生物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根据废水中有效氯浓度、COD、氨氮及细菌数等参数的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氯在不同处理时间内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于COD初始浓度为450 mg/L左右的水样,二氧化氯的投加浓度达100 mg/L(有效氯),反应时间在50 min时,处理水样可达到同类废水的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对于同样条件下的水样,当加入约25 mg/L的二氧化氯时可以杀灭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加入浓度达到90 mg/L的二氧化氯时,可以杀灭水样中几乎所有的细菌。  相似文献   
66.
A-A2/O工艺是预缺氧/厌氧/缺氧/好氧组成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广州市某污水处理厂采用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具有同时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能力,但是TN去除率较低。分析了其TN去除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该水厂针对本厂水质特征以及影响工艺脱氮性能的主要因素,优化了工艺控制参数,提高了TN去除率和TN达标保证率。  相似文献   
67.
以草海湖区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Hupfer改进后的化学连续提取法分析20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磷形态特征,通过不同磷吸附释放风险指数评估草海的潜在生态风险,并探讨影响磷形态和吸附释放的因素.结果表明,草海湖区表层沉积物总磷(TP)含量为780.95~1229.42mg·kg-1,存在轻度污染;磷形态含量分布表现为NaOH-NRP>Res-P>HCl-P>BD-P>NaOH-SRP>NH4Cl-P,TP与HCl-P、BD-P和NaOH-NR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草海沉积物生物有效磷(BAP)含量为486.71~812.86 mg·kg-1,占TP的59.18%~69.38%,内源磷负荷相对较大.沉积物磷吸附释放相关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磷吸附平衡浓度(EPC0):0.001~0.839 mg·L-1(明显高于上覆水SRP);磷吸附指数(PSI):35.47~159.40(mg·L)·(100 g·μmol)-1  相似文献   
68.
不同种泥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及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2套UBF反应器R1和R~2,R1接种好氧硝化污泥与厌氧氨氧化-反硝化污泥的混合污泥,R~2接种厌氧消化絮状污泥与厌氧氨氧化-反硝化污泥的混合污泥,采用逐渐提高进水亚硝氮和氨氮浓度的方式富集培养ANAMMOX菌.结果表明,R1启动时间短,仅耗时36 d就成功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而R~2则需要53 d; R1和R~2脱氮效果均较好,但R1脱氮效果优于R~2且稳定.在稳定运行阶段,R1氨氮、亚硝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9. 92%、96. 64%和81. 87%左右,R~2氨氮、亚硝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7. 54%、94. 91%和80. 98%左右.反应器启动成功后,Candidatus Kuenenia属在所检测出的属中丰度位列前六,在R1和R~2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3. 22%和2. 35%;改进的Stover-Kincannon基质去除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拟稳态阶段R1和R~2的脱氮性能均能进行较好地拟合,经计算,R1的最大基质去除速率Umax稍大于R~2,说明R1的脱氮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9.
采用非原位共沉法简易合成了β-环糊精壳聚糖磁性纳米颗粒(β-CD@CS MNPs),对其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并对其富里酸吸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β-CD@CS MNPs的纳米尺寸为(52±3)nm,且比较均一,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结果表明β-CD@CS MNP具有尖晶石的结构,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得饱和磁化强度为62 emu·g~(-1),具有超顺磁性.同时,探讨pH、吸附剂含量、初始浓度、温度以及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实验结果显示,β-CD@CS MNPs对富里酸的实际吸附量为51.35 mg·g~(-1)(25℃,pH=7.0±0.1),在60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其中,β-CD@CS MNPs对富里酸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机理可能涉及静电作用、氢键结合、疏水作用以及因β-CD的疏水空腔与有机污染物的主客体作用而具有的包合作用.  相似文献   
70.
磷酸盐对CANON工艺的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考察全程自养脱氮(CANON)处理高浓度含氮磷废水的可能性,以人工配制高氨氮废水为进水,研究了磷酸盐对连续流CANON工艺的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NON反应器控制p H在7.60~7.80,HRT为16.5 h和温度(30±1)℃的条件下,当磷酸盐浓度为30 mg·L~(-1)时,反应器的脱氮性能达到最高,NH+4-N平均去除率为98.3%,TN的平均去除率85.3%,NRR为1.1 kg·m~(-3)·d-1.磷酸盐浓度大于30 mg·L~(-1)时,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浓度逐渐降低,总氮去除效率逐渐降低.在整个磷酸盐试验期间,磷酸盐对短程硝化无明显影响,而对ANAMMOX反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