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安全科学   364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122篇
综合类   676篇
基础理论   103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污泥生物炭由于具有优异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在环境污染修复、土壤改良和固碳方面得到广泛研究。从污泥生物炭的来源与性质出发,探讨了污泥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对土壤结构改良、营养成分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污泥生物炭的制备工艺与相应污泥生物炭的特性以及返还土壤的效用状况。通过对作为肥料的污泥生物炭的品质分析,针对性地评价了其安全性及对土壤环境的积极影响,并对存在典型问题的土壤进行归类,从土壤改良需求与污泥生物炭特性适配的角度,为污泥生物炭制备工艺的选择提供指导。污泥生物炭应用对促进污泥资源化利用、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优化污泥生物炭制备工艺、客观评价污泥生物炭土地利用环境风险、强化污泥生物炭改性、重视污泥生物炭综合效益评价等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2.
于2021年3—4月在南昌市森林地区和城市地区采集大气PM2.5样品,测定其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s)浓度.结果表明,南昌市森林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总FAAs浓度为0.093~0.885 nmol·m-3,平均浓度为(0.451±0.197) nmol·m-3;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总FAAs浓度为0.393~1.316 nmol·m-3,平均浓度为(0.586±0.227) nmol·m-3;森林地区FAAs浓度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对氨基酸组成占比分析发现,森林与城市地区氨基酸组成相似,最丰富的氨基酸均为Pro,Gly次之,Ala、Val、Leu、Ile为主要氨基酸.城市地区疏水性氨基酸(46.25%)高于森林地区(41.57%),这说明疏水性FAAs可能更适合在城市空气中聚集.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温度对城市地区多个FAA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FAAs浓度也升高.O3对城市FAAs有显著影响(r=0.6,p<0.01),表明城市气溶胶中的FAAs可能参与了与O3相关的大气氧化过程.通过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森林地区FAAs来自2000 m以上的占比高于来自2000 m以下,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城市地区FAAs 来自2000 m以上和2000 m以下的占比相当.  相似文献   
973.
减污降碳是党中央在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电力行业是减污降碳的主力军,合理确定电力行业的减污降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从电力行业发电装机容量与发电量、污染物排放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三个方面总结了电力行业近10年减污降碳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12—2021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翻了一番多,发电量增长了58.2%,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从21.3%提高到34.5%;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均下降了90%及以上;2006—2020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5.3亿t。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展望了我国2025年与2030年的减污降碳目标。  相似文献   
974.
综述了国内外固定污染源可凝结颗粒物(CPM)冲击冷凝法和稀释冷凝法2种采样方法,指出CPM是固定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对于固定污染源CPM排放的监测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必要的CPM采样标准方法。通过分析2种采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冲击冷凝采样法需进一步降低SO_2等水溶性气体的影响,提高气相CPM冷凝效果及超细颗粒态CPM的捕集效率;稀释冷凝法需提高采样装置的便携性实现可过滤颗粒物(FPM)和CPM的分离采样,提高采样管路壁面颗粒物回收率。同时,针对我国固定污染源如燃煤电厂大量使用湿法脱硫设备的情况,CPM采样方法需提高对低温高湿且夹带液滴烟气采样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75.
2019年12月28日,以"机遇、挑战、升级"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劳保行业高峰论坛暨恒安劳保乔迁庆典仪式,在山东省临沂市闭幕。此次高峰论坛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用品委员会主办,临沂恒安劳动保护用品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多地的50多家劳保行业生产厂家、300余家经销商参与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976.
为准确检测煤矿井下瓦斯抽采主管道泄漏位置,提出基于稳态模型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方法,采用Comsol数值模拟及地面相似实验研究压力梯度法对煤矿井下抽采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未泄漏时,管内沿线压力呈均匀分布,当管道突发泄漏时,管内压力分布呈现明显弯折现象,弯折处即为管道漏点位置,并对管道阻力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提高了检测准确性;随着管道泄漏程度的加大,湍流效应显著增强,漏点处速度、压力产生明显突变,且当其他条件恒定时,随着管道泄漏孔径的扩大,管道的漏入量越大,定位的相对误差越小;在宏岩矿开展地面相似实验,实验结果绝对误差为4.5 m,相对误差为6%;在阳煤五矿井下8421抽采巷进行现场应用,绝对误差134 m,相对误差约7.95%。  相似文献   
977.
采用生物滴滤工艺对某药厂硫代纯化车间的高浓度丙酮废气进行中试规模的处理运行。现场风量在3000~4000 m^3/h范围波动,丙酮质量浓度在0~2278 mg/m^3范围波动。在39 d的运行期间,丙酮的平均脱除效率为78%,最高可达100%;系统的平均单位去除负荷为139.2 g/(h·m^3),最高可达482.1 g/(h·m^3)。在高浓度高波动的进气工况条件下,单位生物矿化量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波动范围为11.5~27.3 g/(h·m^3),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较好。循环液COD与进气负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8.
为合理有效配置公路突发事件下的应急资源,从资源投入与产出角度建立3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应急资源投入与产出比作为目标函数,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应急资源配置效率模型,采用TOPSIS法对应急资源配置方案效率进行排序。以新疆10个公路局应急资源配置效率为例,分析其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冗余度,并对有效决策单元进行排序。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获得应急资源配置冗余度,并对其进行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从而为公路局进行有效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废水中铊,并对测定波长、介质及其酸度、共存元素干扰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条件优化,使该方法在0 mg/L~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22μg/L,该方法对铊标准样品测定的结果在保证值范围内,4份废水样7次测定结果的RSD为0.2%~0.8%,实际废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0%~100%。  相似文献   
980.
本文从中国猪肉供应链体系存在的主要风险出发,构建由可追溯信息、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原产地、价格等四个属性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可追溯猪肉属性体系,将原产地属性与可追溯信息属性、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属性分别作为可追溯猪肉的事前质量保证、事后可追溯的功能信息属性,并以江苏省无锡市332个消费者为案例,基于选择实验方法,借助Nlogit 5.0分析工具,采用随机参数和潜在类别模型研究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偏好。研究表明,消费者对完整的可追溯信息属性具有最高的支付意愿,同时偏好于本地产属性、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属性,因此设置事前质量保证与事后追溯信息属性相结合的完整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对促进可追溯猪肉的市场普及意义重大。具有养殖、屠宰加工的可追溯信息属性与本地产属性、可追溯信息真实性的国内第三方认证属性具有互补关系,并且消费者对产地属性具有较高的支付意愿,因此在目前猪肉可追溯体系中事后可追溯信息属性设置不完备的情形下,完善具有事前保证功能的原产地标签制度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消费者偏好于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偏好程度依次为可追溯信息真实性的政府认证、国际第三方机构认证、国内第三方机构认证。研究还进一步证实,价格敏感型、无差异型与可追溯偏好型三种类别的消费者对不同层次的可追溯猪肉的信息属性的偏好具有异质性,而且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均偏好于完整可追溯猪肉的信息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