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利用Ti/RuO_2阳极、铁网双极电极及Cu-Zn阴极组成的Ti/RuO_2-Fe-Cu/Zn电化学体系进行电化学降解研究,讨论了电流密度、氯离子浓度和初始pH值对反应的影响及双极电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00 m A·cm-2、初始氯离子浓度为2840 mg·L-1及初始pH值为8.5时,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最高,电解4 h时,CODCr、NH+4-N、TN和TOC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4.12%、99.55%、94.17%和61.65%;在Ti/RuO_2-Fe-Cu/Zn电化学体系中,铁网电极的存在不仅可以强化有机物去除,并且可以有效抑制硝酸盐的积累,提升TN的去除能力;三维荧光分析表明,电解3 h,类蛋白质类物质和类腐殖质类物质荧光强度分别降低53.41%和71.02%,有机物矿化度升高.  相似文献   
12.
赵兴青  朱旭炎  黄兴  孙雨  侯颖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2):2139-2147
为揭示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与重金属污染的内在关系,并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的酶活性及生物学参数表征体系,以安徽铜陵狮子山矿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矿区内不同功能区域(采矿区、选矿区、堆矿区、尾矿库以及菜园)土壤中w(Cu)、w(Zn)、w(Cd)、w(Pb)和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含量、代谢熵等理化性质以及6种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中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所选矿区不同功能区域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依次为堆矿区(10.77)>采矿区(4.38)>选矿区(4.06)>尾矿库(2.55)>菜园(1.35);4种重金属(Cu、Zn、Cd和Pb)的单因子指数(Pi)依次为Cd > Cu > Zn > Pb.不同功能区域内6种土壤酶活性之间有显著差异并呈不同程度变化,且均以菜园土壤酶活性为最大,其中,过氧化氢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可以有效地表征w(Cu)、w(Zn)、w(Cd)和w(Pb)的水平.与基础呼吸或者微生物量碳含量指标相比,代谢熵能更好地表征土壤环境污染状况.研究显示,土壤酶活性、代谢熵与Cu、Zn、Cd、Pb这4种重金属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因此可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和代谢熵等生物学参数为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层复合板的r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拉伸实验测试了不锈钢 /铝合金 /不锈钢三层复合板的厚向异性系数r,并分析了扩散退火对r值的影响及r值对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 :扩散退火会降低r值和提高n值。用平均r值和rmin 来判断拉延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其误差在 6 %左右。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Cu2+、Zn2+、Al3+对泥鳅(Misgurnua anguillicaudatus)的急性毒性;根据各种金属48和72 h LC50值,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这3种离子对泥鳅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泥鳅暴露在金属离子溶液中24 h后,Zn2+和Al3+对泥鳅的LC50分别是1.497和3.276 mg/L;48、72和96 h后,Cu2+、Zn2+和Al3+对泥鳅的LC50分别为1.054、0.667和0.563 mg/L,1.425、1.387和1.350 mg/L,3.010、2.938和2.856 mg/L。Cu2+、Al3+、Zn2+对泥鳅的安全浓度分别是0.056、0.135和0.286 mg/L。3种金属离子对泥鳅毒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u2+Al3+Zn2+。不同金属离子组合间,联合毒性效应有明显差异,泥鳅暴露于Cu2+-Al3+共存48和72 h的联合毒性皆为协同作用;而Al3+-Zn2+共存48和72 h的联合毒性皆为拮抗作用;Cu2+-Zn2+共存时,毒性作用较为复杂,48和72h时分别表现为拮抗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生态监测的目的、含义、指标体系构成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生态监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突发事件下人群应急疏散的效率,开展行人疏散试验来深入分析视野受限情况下行人疏散行为特征与人-环境相互影响,并基于行人运动学特征与安全心理学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视野受限下行人总是先寻找“墙体”这一参照物,此后通过沿墙走直到找到出口,但也有少部分风险偏好者会丢掉参照物去寻找捷径;平均疏散速度为0.584 m/s,寻找墙时段的速度明显慢于沿墙走阶段;当行人在靠墙行走时,以不超过15°偏向墙面一侧以提高疏散效率。研究结果可为人群疏散管理和应急设施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