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50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为合理、高效开展炼化企业应急能力评估,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能力,构建了应急能力评估方法和现场试点应用两环节关联的动态反馈更新闭环体系。在应急能力评估方法方面,基于鱼骨分析原理,将应急能力评估涉及的所有因素凝练划分为6个分项能力,并确定了相应的评估要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炼化企业应急能力评估四天制工作方案,涉及专家遴选与职责分工、评分规则、评估方法和清单化问题梳理等流程化工作方案与方法。在试点应用方面,选择3家炼化企业作为试点,系统评估和对比了3家企业的应急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应急能力提升建议,总结了所构建的评估方法的不足,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更新,与应急能力评估方法形成正负反馈,以保证评估方法的与时俱进性和动态适应性。研究成果为指导炼化企业应急能力评估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32.
为了解江西省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采集土壤和稻谷样品,测定Cu、Cd和Pb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等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进行了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中仅Cd元素的平均含量高于国家农业土壤的限定值.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重度污染点位数占31.03%,相关性分析表明,稻谷与土壤中P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113.55属于无风险级别,其中,Cd的贡献率为87.8%.从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来看,Cu属于无污染等级,而Cd和Pb均属于轻度污染等级.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稻谷中Cu和Pb的平均风险商均<1,无摄入风险;Cd元素对成人的风险商>1,说明对成人的健康存在风险.总体而言,Cd元素对研究区稻田土壤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33.
15种取代酚对淡水发光菌Q67的毒性及定量构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准确和便捷地预测各种取代酚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以淡水发光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受试生物,测定了15种典型取代酚的急性毒性;采用logD(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U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和MW(分子量)等取代酚的7种主要结构参数,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QSAR)模型。结果表明,15种取代酚的EC_(50)在5.76×10~(-6)~1.27×10~(-3)mol·L~(-1)之间,且有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QSAR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显示,-logEC_(50)与logD、LUMO和MW值正相关,且logD对模型的贡献最大,即越容易与Q67菌结合的酚类化合物对其的急性毒性越大;建立的QSAR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Q~2_(EXT)=0.91,RMSE=0.49)和较高的稳定性(Q~2_(CUM)=0.58),能够用于预测其他酚类化合物对Q67菌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234.
为研究黄土高原南部冬小麦田NH3挥发对垄作的响应,揭示其释放机制及污染风险,于2011—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按照随机裂区试验设计布置田间试验,采用通气式田间原位酸吸收方法测定NH3挥发. 主区为常规栽培及3种垄作,副区为2种施N(氮)处理——未施N(0 kg/hm2,以N计)和施N(180 kg/hm2). 结果表明:不同施N处理下,各耕作模式NH3挥发通量在施肥后10 d均达到峰值,在施肥后30 d稳定在较低水平. 垄作单季NH3累积挥发量(以N计)平均值为5.748 kg/hm2,比常规栽培降低4.9%;施N处理下NH3累积挥发量平均值为6.512 kg/hm2,比未施N处理提高26.8%. 氮肥NH3挥发损失率为0.47%~1.38%,其中垄作平均损失率比常规栽培降低60.1%. 不同施N处理下,各耕作模式NH3挥发通量与土壤w(NH4+)、含水量呈正相关;与25 cm深度处土壤温度、pH在冬前(施肥播种至土壤结冰阶段)呈正相关,而在冬后(土壤解冻至小麦收获阶段)则呈负相关. 土壤w(NH4+)和土壤温度是控制NH3挥发的两大主要因素. 冬前垄作降低NH3挥发通量主要是由于垄作集中深施肥会增加NH3挥发扩散阻力所致. 可见,旱作冬小麦种植区采用垄作可降低NH3挥发风险.   相似文献   
235.
我国很多饮用水源水已检测出雌激素受体干扰效应,但是其他效应如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却罕见报道。为了弥补这方面资料的缺乏,应用雄激素受体双杂交酵母结合S9代谢方法评价了我国6大流域23个水源地水源水以及3个供水厂不同工艺出水样品的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结果显示,所有水源水样品浓缩液均没有检测出雄激素受体直接或间接诱导效应,但都观察到了抑制效应,抑制效应以抑制剂氟他胺当量浓度进行表征:直接抑制效应在0.67~3.68μg·L-1之间,间接抑制效应在0.52~3.02μg·L-1之间;长江三角洲和淮河流域水源地的水源水雄激素抑制效应明显高于其他流域;经S9代谢后,有16个水源地的氟他胺当量比代谢前降低。3个饮用水厂处理工艺能够使源水的雄激素受体抑制效应降低19.1%~70.5%。研究表明,我国水源水中普遍含有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物质,目前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对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不能完全去除。雄激素受体双杂交酵母测试能够快速、综合地对水体中的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进行评价,是饮用水安全评价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36.
为研究全氟辛基磺酸(PFOS)及其替代品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将重组人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甲状腺激素/维甲酸受体基因的双杂交酵母暴露于不同浓度的PFOS及替代品中,并结合体外代谢活化技术检测直接和间接的类/抗激素活性。结果表明,被替代品PFOS表现为雄激素受体、甲状腺受体和维甲酸受体拮抗剂,且在代谢活化后新增了雌激素受体拮抗效应,其半数效应浓度(EC50)在3.0×10-4~4.8×10-3 g·L-1之间;同时,4种替代化学品没有任何效应检出,说明不会通过与核受体结合干扰天然激素的正常功能。研究结果说明,与原化学品相比,替代产品的应用在内分泌干扰效应方面可能具有更低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37.
于2011年10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采集了3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样品的As质量比,旨在通过分析毒性元素As在表层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探讨As的来源、赋存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As质量比范围为0.92~23.25 mg/kg,平均值为6.98 mg/kg,呈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征,且在泥质沉积区相对较高,高值区沿岸线呈明显的带状分布。As与沉积物粒度组成密切相关,即表层沉积物的粒径越小,As质量比越高,细粒沉积物是As的主要载体。表层沉积物中As与有机碳、总氮呈弱的正相关,表明生物虽可能对As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沉积物粒级组成而言不是主要控制因素。As质量比高值区与长江冲淡水和沿岸流的分布格局一致,尤其是在长江口门处的泥质区值最高。这一方面说明As主要来源于长江入海所携带的细颗粒悬浮物,另一方面说明长江入海冲淡水和研究区海洋流系控制着As的空间分布。As在研究区内总体上呈轻度富集,部分采样站位As的富集因子较高,说明长江口邻近海域存在一定程度As的人为污染(排污)和潜在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38.
三种水生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常会庆  李娜  徐晓峰 《生态环境》2008,17(2):511-514
进行水生植物对NH4 和NO3-吸收动力学的研究.目的在于进行水体的生态修复时,可以根据不同营养状况的富营养化水体而选择相应的养分吸收效率的水生植物.该研究中比较了3种水生植物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于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漂浮植物黄花水龙和凤眼莲具有较大的吸收速率Vmax和Km值,因此,它们更适合作为先锋植物对污染严重的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前期的修复治理,待水体水质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时,再利用去污能力低的沉水植物进行对修复水体水质的维持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可逐步建立一个较为稳定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由于沉水植物伊乐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有较低Km值和Vmaz值,因此更适合对轻度污染的富营养化水体直接应用伊乐藻来去除养分和维持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239.
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副产物指标》(GB/T 5750.10—2006)中规定的顶空气相色谱仪结合电子捕获器(ECD)检测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方法,通过改变平衡温度,添加抗坏血酸和氯化钠等顶空条件对该方法进行改良。结果表明,三氯甲烷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 94,线性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1.3%,检出限为0.1 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3%。该方法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且比国标法更加准确、快速,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大批量测定。  相似文献   
240.
宁波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道路交通、给水能源、信息通讯、环境卫生和排水排污5个方面构建了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1997~2003年有关统计数据对宁波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合宁波市城市建设实际,分析了宁波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建设绩效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期2005年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综合指数将达到83.8%,初具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雏形;中期2010年,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综合指数将达到95.0%,具有较高的建设水平,但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任务仍较艰巨。提出4点加快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