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柱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珠江口近30 a来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自伶仃洋淇澳岛海岸带采集了1个长108 cm的沉积物柱(ZH1)。分析了这些沉积物样品中12种微量金属的含量及粒度参数。结果表明,沉积柱中的重金属呈现四种垂向分布模式。有机质含量是大部分重金属垂向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沉积柱中各重金属元素污染的垂向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r、V、Be、Se、Sn和Tl基本上未受污染,而Cu、Ni、Pb、Zn、Cd和Co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推测这些元素的污染与富集可能主要与上世纪80年代初起至今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及生活)对珠江口产生的影响逐渐增加有关。另外,也与研究区位于珠江口西侧的水动力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22.
矿井通风系统多级机站的合理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级机站通风方法自80年代以来在国内矿山得到推广应用,其理论日趋成熟,但机站的合理配置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机站比风压的概念,定量化地解决了机站合理风压确定和矿井通风系统机站级数合理配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矿井通风系统风流控制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矿井通风系统风流控制的基本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指出了常规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避免大量矩阵运算、适用于实际通风网络的新算法,程序简单,计算时间省,并结合实例阐述了算法原理。  相似文献   
24.
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生态化的主要载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而生态工业园在初步建成后如何实现其全方位可持续发展却很少被关注.针对中国综合型生态工业园初步建成后所普遍具有的特点,构建了以促进生态工业园内部产品链、固体废弃物代谢链、“产学研”平台、环境管理体系、园内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共享平台6个子系统协同完善为核心的综合型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方法体系.并以中国典型的内陆综合型高新区生态工业园(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所构建的方法体系对生态工业园6个子系统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探析了各个子系统的完善策略及其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整体策略.  相似文献   
25.
混凝-Fenton氧化-Fe0还原预处理高浓度硝基苯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混凝-Fenton氧化-Fe0还原工艺预处理高浓度硝基苯废水,考察各反应阶段硝基苯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聚铁混凝性能优于聚铝;初始COD为17 350 mg/L、硝基苯浓度为10 050 mg/L的废水,在pH=4,聚铁投加浓度3 300 mg/L时,COD和硝基苯去除率分别为63%和62%;混凝沉降后的上清液用Fenton试剂氧化,可在较宽pH(3~6)范围内降解硝基苯,当H2O2(30%)浓度为6 000 mg/L,Fe2+浓度为168 mg/L时,氧化效率最高;聚铁混凝-Fenton氧化后的出水用Fe0还原,最佳还原条件为:pH=3,Fe0浓度1 500 mg/L。原水经聚铁混凝-Fenton氧化-Fe0还原后,COD和硝基苯总去除率分别达90%和98%,总药剂成本约12.4元/t。处理后废水硝基苯浓度为168 mg/L,适宜进行后续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26.
长江流域地貌约束与国土开发保护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美国陆地卫星ETM遥感数据等,构建了基于Skyline数字地球模型的长江流域三维场景可视化遥感演示系统,以ERDAS、ARCGIS、MAPGIS等软件为平台,全面完成长江流域地貌遥感解译,系统提取了多时相城市扩展遥感信息,以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流域内水患灾害问题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提出长江流域地貌约束条件下的国土开发与水患治理新理念与对策。结果表明:采用成因-成因形态-物质形态相结合的地貌遥感三级综合分类法,宏观掌握了长江流域地貌物质成因类型、结构及展布特征等,共计圈定长江流域基本地貌单元16 770个,地貌以山地、丘陵、高原类型占主导,平原面积总计36万km2,占比较小,地貌单元分块、成带、定向排列特征突出,物质构成复杂多变,是国土开发与保护的基础条件与重要约束因子;通过遥感立体演示系统新发现了相隔湖北嘉鱼市斧头湖与阳新县网湖的山丘地存在一条东西向展布的长36km的槽谷地貌,分析认为可顺应此谷,构建联通斧头湖与网湖亦即贯通长江的大分洪道,全长仅139km,现绕行武汉的291km长江弯道能因之缩短152km,并提出"依丘穿岗、多刻槽、慎筑墙,避让不移民、土地占补就近平衡,国土整治、生态农业相依托,灌溉、航运、旅游综合考量"的长江大分洪道构建思想,认为通过构建长江大分洪道与实施小微型蓄水工程,可实现长江流域水患根治的终极目标;长江流域适宜水、旱农业耕作的红层与岩溶盆地及花岗岩丘岗地貌区风化残积层分布空间广阔,农耕地开发潜力极大,未来长江经济带城市建设不存在土地瓶颈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27.
表面电阻是衡量非金属材料导静电性能的关键参数,表面电阻的准确测量对非金属材料在防静电场所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应用常见的两点电极、同心环电极、重锤电极以及自行研制的平行条电极对不同类型的非金属材料进行了表面电阻测试,通过对比验证了平行条电极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电极对同一种材料进行表面电阻测试时,测试结果存在差异;特别是对于材质不均匀或内含导电丝的非金属材料,不同表面测出的表面电阻值也会不同。表面电阻测试值随施加在测试电极上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表面电阻测试值随测试电压升高逐渐降低,测试电压达到500 V后,电压对表面电阻值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28.
长江流域湿地现状与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与湿地环境问题早已引起国际与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基于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MSS、TM/ETM、CBERS 02等),以ERDAS、ARCGIS、MAPGIS等软件为平台,在长江流域系统开展了1975、2000、2007年等不同时相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编图及以次级流域为单元的统计分析,全面掌握长江流域主要湿地类型、面积、结构、分布现状以及30余a的湿地变化规律,分析其自然及人类地质营力作用机制,研究其变化态势,为流域内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大区域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湿地现状总面积为7931 9×104 km2,其中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各占4233%、2093%、1853%、1821%;湿地类型发育齐全,空间分布广,但次级流域或局域湿地分布严重不匀且[JP2]类型结构不全;从1975~2007年的30余a,湖泊湿地总量消减889×102 km2,沼泽湿地消减591[JP]×102 km2,河流湿地增加350×102 km2,人工湿地增加了6302×103 km2,湿地总量累计增加了5172×103 km2;湿地变化方式主要是面积的增减和类型的转换,变化受制于自然与人类活动地质营力共同作用;湿地变化阶段性特征明显,2000年前为湿地不良变化期,2000年后为良性缓变期,长江流域湿地环境表现为总体趋好、局域问题较多态势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无烟煤对超临界态CH4-CO2混合气体的吸附特性,采用重量法开展无烟煤对纯CH4与纯CO2气体、3种体积浓度CH4-CO2混合气样的超临界等温吸附实验,应用过剩吸附理论和Langmuir单层吸附理论,通过校正绝对吸附量、计算吸附相密度、煤的比表面积以及测定吸附平衡后游离态气体组分,探究由亚临界状态到超临界状态下无烟煤吸附纯CH4、纯CO2以及混合气体的吸附相密度变化特征、混合气吸附特征以及吸附分子层数。研究结果表明:煤对纯CH4与纯CO2、混合气体过剩吸附量随着压力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峰值型曲线;CH4绝对吸附量随吸附压力增大不断增大,接近CH4临界压力时,绝对吸附量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低压下CH4在煤颗粒中以单层吸附为主;超过临界压力后出现表面局部2层吸附的现象;1~3 MPa 时,CO2在煤颗粒中即表现出2层吸附为主的现象,随压力增大甚至出现局部4层吸附的现象,煤颗粒对CO2有更大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