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铅冶炼污染防治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铅冶炼工艺入手,根据铅冶炼整个过程中的重污染环节,对铅冶炼污染防治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首先根据铅冶炼过程中的重污染环节,采用生命周期法(LCA)确定了从备料至铅锭产出的全过程的评价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物质流分析.再结合污染物质流分析结果,提出了铅冶炼污染防控的关键工序,包括冶炼工序、“三废”治理工序.最后,以《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铅锌行业准入条件》、《清洁生产标准》、《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为依据,在遵循针对性、客观性等原则下,构建了目标层、子目标层、指标层三层结构的铅冶炼污染防治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为铅冶炼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子目标层包括环境管理、冶炼工艺与装备、烟气制酸程度、“三废”处理情况、余热利用情况、周边环境整治情况等六大污染防控因子,指标层包含24项具体指标,并给出了每个指标的明确涵义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2.
实际污水与模拟污水活性污泥系统的特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中经常采用人工配置的模拟生活污水,为了研究其与实际生活污水活性污泥系统的特性差异,采用2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进行平行实验(厌氧、好氧方式运行),系统地考察了在进水主要组分和运行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原水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除磷、比好氧速率、污泥絮体形态和出水水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污水系统的硝化活性强于实际污水系统,两者的平均硝化速率分别为7.43 mg NH4+-N/(L.h)和5.55 mg NH4+-N/(L.h)。在前置厌氧段,模拟污水系统的释磷量比实际污水系统高出36.45%。两者在后续好氧阶段都能够充分吸磷。模拟污水系统的平均比好氧速率(SOUR)高达64.54 mg O2/(g MLSS.h),而实际污水系统的则只有32.81 mg O2/(g MLSS.h)。模拟污水系统的污泥絮体疏松,粒径小,形状不规则,沉降性差,沉后出水平均悬浮物浓度(SS)为20 mg/L;而实际污水系统的污泥絮体则密实、粒径大,沉降性好,沉后水十分清澈,SS几乎检测不出。  相似文献   
143.
我国环境立法工作还很不完善,尤其是地方环境法规还很少。落后于环保工作实际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一、地方环境法规的地位和作用环境法体系既包括全国性的环境法规,也包括地方性的环境法规。全国性的环境法规是就全国一般情况而制定的,地方性的环境法规突出的是“地方”二字,是结合地方的环境特征、技术经济条件而制定的。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两者是全局和局部、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结合,形成完整的统一体。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环境特征(自然条件);而且随着国家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不同地方的经济特征(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4.
冀西北典型北方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抗生素的分布和去除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抗生素在环境中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是目前污水处理厂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为考察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选择3种典型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CASS、A~2/O及Orbal氧化沟工艺),研究了4种四环素类、3种β-内酰胺类、4种大环内酯类、3种喹诺酮类和2种磺胺类在进出水中的浓度分布、去除情况以及不同工艺抗生素去除效率,并对抗生素浓度与水质常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污水处理厂中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为主要抗生素,并且去除效果较好.5个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良好,CASS工艺和Orbal氧化沟工艺对大部分抗生素的去除效果比A~2/O工艺好,抗生素去除率均能达到60%以上.同时,发现CASS工艺和A~2/O工艺对β-内酰胺类(氨苄西林、青霉素)、喹诺酮类(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和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的去除效果最好,Orbal氧化沟工艺对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和磺胺类(磺胺嘧啶)的去除效果最好.将抗生素浓度和水质基本参数(NH_4~+-N、TN、COD、pH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抗生素浓度与水质基本参数NH_4~+-N、COD呈一定正相关,污染物浓度越高,红霉素(EM)、罗红霉素(ROX)、差向四环素盐酸盐(ETC)、克拉霉素(CLR)、环丙沙星(CIP)、氧氟沙星(OFX)、差向土霉素(E-OTC)、四环素(TC)、土霉素(OTC)以及诺氟沙星(NOR)的浓度也相对更高,这为确保小城镇污水厂的稳定运行,降低抗生素类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5.
本文利用生命周期评价对电解铝生产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清洁生产的内涵和电解铝生产工艺的系统边界图,从炭素阳极、电解制铝、铝加工和烟气净化等四个子模块出发,把电解铝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五项一级指标,即管理与工艺设备指标、资源消耗指标、产品指标、环境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一级指标又分解为13项二级指标和28项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14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美国广告业的蓬勃发展,全国用纸量的需求大幅增加.造纸行业的生产量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也导致了日益恶化的水体污染。例如.1963年,全美国共产生4.96×10^7立方米的工业废水,而其中6.78×10^6立方米.即13.7%的工业废水排放来自生产纸浆、纸张和相关产品的造纸业工厂。  相似文献   
147.
在某水泥厂的实际生产条件下,结合热工标定现场采集的生产数据,采用试验分析和理论计算的方法讨论了回转窑内的能量配置情况。结果表明,回转窑系统内收入能量大于支出能量,能量为590.25 k J/kg,回转窑存在用煤量富余的情况,从能量角度说明了该水泥厂产量高的原因(设计产量为2 500 t/d,实际产量为3 180 t/d)。从生产整体分析,若将回转窑多余的用煤量用于分解炉内,不仅能为分解炉提供更多的热量,使入窑生料分解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回转窑的热负荷,延长回转窑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148.
投碱种类和氨吹脱对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比较了NaOH和Ca(OH)2 2种碱试剂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作用效果,结合氨吹脱作用考察了NH4+浓度的降低对各有机物水解酸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的条件下,以NaOH调节的体系中各种有机物尤其是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量明显高于以Ca(OH)2调节的体系.Ca(OH)2调节的体系中释放出的蛋白质有部分沉淀,磷酸盐含量也较低,小于40mg/L;氨吹脱的体系发酵液中氨氮含量减少了43%,增大了VFAs的积累量;在NaOH和氨吹脱的组合条件下,污泥水解酸化程度最好,SCOD为6732mg/L,蛋白质为2029mg/L,碳水化合物374mg/L,VFAs总量2545mg/L,且氨氮含量低于200mg/L;分析认为氨吹脱作用增大VFAs积累量的原因主要是NH4+浓度的减小,促进了产酸菌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发酵.  相似文献   
149.
铅锌冶炼厂渣堆场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冶炼过程留下的废渣经过雨水冲刷及渗滤液等的作用使残留在废渣中的重金属发生迁移转化,导致渣堆场下及周边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了解冶炼厂渣堆场下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场地修复及土地利用规划均有重大意义。本研究调查了湖南某铅锌冶炼厂渣堆场0~4 km内三个采样区0~20 cm表层土壤及0~100 cm深度土壤中铅的污染状况,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铅污染评价,并分析了铅纵向迁移随深度变化和横向迁移随距离变化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铅锌冶炼厂渣堆场下及周边0~1 km范围内土壤受到了铅污染,渣堆场下、距渣堆场10 m处及1 km处表层土壤中重金属铅的质量分数分别可达775.25、645.33和309.80 mg·kg^-1,超过了当地土壤中铅的背景值,也超过了土壤二级质量标准甚至三级质量标准。三个采样区的铅污染指数分别为2.6、2.1及1.03,污染等级均为Ⅱ级,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三个采样区土壤中铅污染主要集中于0~20 cm土壤层中,铅的质量分数分别达775.25,645.33和309.80 mg·kg^-1,20~100 cm土壤层中铅的质量分数低于0~20 cm的,分别在88.48~120.96 mg·kg-1、235.01~380.16 mg·kg^-1及309.80~59.32 mg·kg^-1之间。渣堆场下土壤中的铅从0~20cm土壤层往下至20~100cm土壤层迁移量远小于距渣场10 m处及1 km处的。三个采样区表层0~20 cm土壤层中铅的变化规律为距渣堆场0 m(渣堆场下)〉距渣堆场10 m〉距渣堆场1 km〉距渣堆场4 km,质量分数随距离增加而降低。20~40 cm及40~60 cm土壤层中铅的变化规律为距渣堆场10 m〉距渣堆场1 km〉距渣堆场0 m处(渣堆场下)〉距渣堆场4 km,60~80 cm及80~100 cm土壤层的变化规律为距渣堆场10 m〉距渣堆场0 m处(渣堆场下)〉距渣堆场1 km〉距渣堆场4 km,铅的质量分数随距离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50.
生物法解毒六价铬技术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法治理含铬废水、废渣具有经济、高效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生物解毒六价铬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总结了解毒机理及工艺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这一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