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系统回顾了大气污染沉降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探讨主要面临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现有大气污染沉降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面监测、遥感反演等,并在全球、区域与局地等不同尺度上取得系列初步成果.然而,大气沉降成因机制复杂、时空异质性规律显著,现有方法均难以兼顾精度与时空代表性等多方面监测需求,发展新一代监测技术以及多技术集成融合是未来大气沉降精准监测的潜在趋势.深刻了解大气污染沉降监测的研究现状与瓶颈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系统构建大气污染监测体系、精准感知大气污染多维时空演化的本质规律,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氨氮控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将生物膜法与传统的A2/O污水处理脱氮工艺结合起来,形成了"生物膜+A2/O"复合工艺。2种工艺有机地融合于一个反应系统中,既节省用地又延长污泥龄,使脱氮除磷的效果大大提高。用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其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用作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可广泛地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和荧光区域积分方法(FRI),研究川西高原3200~4000m高寒土壤DOM特征及其在海拔梯度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寒土壤DOC含量为0.47~0.81g/kg,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表层土中含量多高于亚表层土;土壤中DOM组分均呈5个组分,即芳香蛋白类物质I(酪氨酸类,Peak I)、芳香蛋白类物质II(BOD5,Peak II)、富里酸类(Peak III)、微生物代谢产物(色氨酸类,Peak IV)和腐殖酸类(大分子腐殖酸,Peak V);高山土壤DOM中以富里酸类有机质和腐殖酸类有机质组分为主,FRI值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川西高山土壤DOM荧光特征参数(荧光指数FI、自生源指数BIX、腐殖化指数HIX、新鲜度指数β:α)表明,土壤DOM的稳定性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生物有效性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因此,气候变暖可能将导致高海拔土壤DOM分解加剧而含量降低,但稳定性升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1957~2016年夏季径流量实测资料、1957~2016年的青藏高原夏季风指数及南亚夏季风指数等资料,利用小波分析、突变检验、滑动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源区夏季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及与高原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的关系。研究发现:近60年长江源区夏季平均流量呈增加趋势,在1957~1997年夏季平均流量整体偏少,1998~2016年流量开始增多;长江源区夏季平均流量在1995年前后发生了一次由减少趋势转为增多趋势的显著突变。长江源区夏季平均流量在年际变化上与高原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存在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并且高原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原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通过大气环流变化来影响源区夏季降水,进而影响其径流。因此对高原夏季风以及南亚夏季风的研究可为预测长江源区流域内水文过程以及水资源的变化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天津市海岸带地下水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海水入侵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运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海水入侵情况、地下水重金属特征及海水入侵对地下水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运用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地下水中重金属产生的健康风险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排序为Mn>Ba>Zn>Cu>As>Ni>Cr>Pb>Cd,研究区地下水受海水入侵影响明显,导致地下水中Mn含量上升;重金属致癌风险排序为Cr>As>Cd,健康风险排序为Mn>Cu>Pb>Ba>Ni>Zn,其中Mn的健康风险远大于其他重金属,海水入侵对健康风险程度产生较大影响;整体而言,研究区地下水中致癌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大于非致癌污染物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6.
17.
论文结合拉鲁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针对拉萨市环城路市政工程建设穿越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沿保护区的核心区北侧边缘布线的情况,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既有成果,采用实际调查、机理分析等方法,对工程人工照明可能对湿地鸟类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论文为完善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并为其他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可能对湿地带来的影响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魏超  陈涛  江桥  王姝  邱伟建  成小英 《环境科学》2021,42(12):5884-5895
采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对微米沸石粉进行固定,通过批次吸附实验探究水凝珠去除氨氮的效果及其机制.结果表明:PAZ-20的投加量超过10 g·L-1时,氨氮去除率达到了 80%之上.pH为3~8时,pH增加对PAZ吸附氨氮影响不大,当pH从9增至11时,氨氮去除率随pH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AZ吸附氨氮的最佳pH为7.水温为5~25℃时,氨氮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上升,25~35℃内略有上升,水温升至401,氨氮去除率有所下降.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PAZ吸附氨氮.PAZ-20对于水中阳离子的吸附能力为:K+>Mg2+>Na+>Ca2+.共存阳离子对PAZ吸附氨氮的影响程度为:K+>Na+>Ca2+>Mg2+.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微米沸石粉被良好地固定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中.PAZ可用于黑臭河道的治理,且受共存阳离子的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19.
对2010年太湖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pH、温度、氧化还原电位、含水率、孔隙度、粒径、总磷和烧失量这8种理化指标和Cu、Zn、Ni、Cr、Pb、Ba、Mn、Co和V这9种重金属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大小为:Mn>Ba>Zn>Cr>V>Ni>Pb>Cu>Co,且各重金属含量均超过背景值,这9种重金属与太湖流域地质作用紧密相连,同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和重金属空间分布分析可知,北太湖段和南太湖段重金属含量均从湖岸向湖心有所减少,西太湖段重金属含量从湖岸向湖心有所增高,湖心区重金属含量分布相对均匀.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不同重金属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正相关性,反映其具有同一污染来源.通过PCA和PMF分析可知,太湖重金属来源多样,交通和工业复合源是最主要的来源,成岩作用是第二主要来源,农业是第三主要来源.此外,收集分析了2000~2020年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情况,通过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可知,Cu、Zn、Ni、Cr和Pb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均呈下降趋势.这为太湖今后的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研究光照强度对1年生喀斯特特有植物罗甸小米核桃幼苗可塑性的影响,探讨其在个体定居初期如何响应不同光照强度的变化及其生态适应策略.设置约为自然光100%、75%、50%和25%的光照强度处理材料,4个月后收获,比较分析罗甸小米核桃幼苗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和生理性状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的差异,并对可塑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