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237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以洞庭湖湿地3种水位梯度(-60、-40和-20 cm,即水位在土壤表层60、40和20 cm以下)的川三蕊柳(Salix triandroides)和短尖薹草(Carex brevicuspis)为研究对象,揭示0~20、20~40、40~60、60~80 cm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3种水位下,川三蕊柳和短尖薹草群落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碳含量均以0~20 cm土壤较高。川三蕊柳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以高水位区较高,而20~80 cm土壤以中水位区较高;短尖薹草4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以中水位区较高。对土壤富里酸碳含量而言,川三蕊柳和短尖薹草群落在3种水位之间无显著差异。对土壤胡敏酸含量而言,川三蕊柳群落0~2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高,20~60 cm土壤在3种水位之间无显著差异,而60~8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低;短尖薹草群落0~40 cm土壤以中水位区较高,40~60 cm土壤在3种水位之间无显著差异,而60~8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低。对胡敏素含量而言,川三蕊柳群落0~2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高,20~80 cm土壤以高水位区较低;短尖薹草4层土壤胡敏素碳含量均以中水位区较高。与短尖薹草群落相比,川三蕊柳群落能提高低水位区0~80 cm和高水位区0~20 cm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含量,但降低了中水位区0~80 cm和高水位区20~60 cm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含量。可见,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受植被类型和水位的综合影响,在洞庭湖湿地应选取高水位洲滩恢复川三蕊柳群落,以提高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52.
根据国际上对于荒漠化概念的新说明以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资助的《中国荒漠化 (土地退化 )防治研究》课题报告中确定的荒漠化定义 ,荒漠化概念的内涵包括 :1)以土地退化为本质 ;2 )与人类活动相关联 ;3)以荒漠化景观为标志 ;4 )以脆弱生态环境为背景。因此我国的荒漠化类型除了风蚀作用形成的沙质荒漠化外 ,还有水蚀作用形成的土质荒漠化和石质荒漠化 ;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除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以外 ,也包括南方湿润地区的红壤丘陵区和石质山区。其中属于水蚀荒漠化和土质荒漠化的红色荒漠化就是指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在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背景下 ,以流水侵蚀为主导作用而形成、以地表出现劣地为标志的严重土地退化。鉴于我国南方红色荒漠化现象在我国现实存在中的客观性、在全球变化中的特殊性以及在理论概念上的模糊性 ,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3.
专性自养极端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缺乏EMP、ED途径以及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 (如磷酸果糖激酶等 ) ,不能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 .本文利用PCR技术扩增E .coliK 12磷酸果糖激酶 1基因 (pfkA) ,将该基因与广泛寄主的IncQ质粒pJRD2 15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SDK 1,该质粒可与pfk基因缺陷株E .coliDF10 10互补 .通过接合转移的方式将其导入氧化硫硫杆菌Tt 7中并得到表达 .pSDK 1在宿主Tt 7中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连续传 5 0代仍可保留 75 % .酶活性测定表明 ,pSDK 1的pfkA基因在缺陷株E .coliDF10 10中表达水平〔(96 .6± 0 .6 6 )U/g蛋白〕略高于原始菌株E .coliK 12〔(85 .9± 1.12 )U/g蛋白〕 ;而在氧化硫硫杆菌中则以较低水平进行表达〔(12 .4± 0 .73)U/g蛋白〕 ,并且其表达水平不受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影响 .实验表明 ,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时 ,含质粒pSDK 1的氧化硫硫杆菌Tt 7可利用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而加快生长 ,而对照菌株的生长则未受明显影响 ;但是重组菌利用葡萄糖的速度较缓慢 .图 5表 2参 16  相似文献   
54.
55.
化学纤维栅湿式除尘是一种复合机理的新型湿式过滤除尘技术,其过滤风速为2~10m/s,阻力仅为200~500Pa,除尘效率达到99.62%,能很好解决矿山溜井卸矿产生的粉尘,使溜井含尘气流经净化后达到新鲜风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56.
把一个开敞式循环水槽安装在试验风洞中,借以研究下述情况下,风对水面浮油运动的影响:(a)水不流动,(b)水逆风向流动,(c)水顺风向流动。 在各种风速情况下,把各种粘度不冈的油注入风洞中水槽的上游端,观测其运动情况。 研究了水面风浪的形成,建立了有效波高与水面以上气流粗糙度影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以2010年中国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从新奥尔松地区采集的2个土壤和8个不同类型的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离培养方法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对从10个站位分离出的343株细菌进行菌落特征分析,选取47株代表性细菌进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47株细菌归属于4个门,6个纲,18个属和29个种。在属水平上,芽孢杆菌纲细菌的多样性最为丰富,共6个属;在菌株数量上,γ-变形菌纲属于优势类群,共27株,分属于13个种。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可培养细菌在海洋沉积物、湖泊沉积物、河流沉积物及土壤中的种属构成存在差异,其中海洋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最为丰富,而湖泊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次之。  相似文献   
58.
文章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模拟藻粉在土壤中降解矿化过程,然后采用室外容器培养法,比较了藻粉和缓释肥对油麦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藻粉处理组CO2释放规律为前14 d快速释放,后期变缓。经过131 d的培养,藻粉处理组土壤中有机碳较对照组最多增加了2.76 g/kg。(2)藻粉中氮素在土壤中先矿化成氨氮,后逐渐转化成亚硝氮,最终变为硝氮,藻粉矿化过程中有效氮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整个培养过程中几乎没有氮损失。(3)经过131 d,藻粉处理组土壤中有效磷和总磷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4)实验测定第35天藻粉影响下土壤中与碳氮磷相关的酶活性较CK显著增加。(5)藻粉对油麦菜生物量、光合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氮磷供给与缓释肥没有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藻粉是一种易分解矿化的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缓慢分解释放CO_2、有效氮和有效磷,并能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和磷含量,同时改善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对油麦菜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和缓释肥肥效一样。实验得出有效氮施加量为87.7 kg/hm2时,油麦菜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对应藻粉的施用量为1 t/hm~2。  相似文献   
59.
臭氧氧化印染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研究了臭氧接触氧化时间对于印染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对CODCr的去除效率并不与接触时间成正比,其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均属于一级反应。也表明单一利用臭氧氧化实现印染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不够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60.
太湖流域分散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的产生和处理认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太湖流域分散农村居民对政府免费实施"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收集清运垃圾模式和未来生活垃圾处置收费的认可度,获得了太湖地区分散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置现状的认知度,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认可程度低,对有害垃圾的处置缺乏必要的认识;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与垃圾分类(P0.01)、危险废物分离(P0.01)和垃圾危害的认知程度(P0.0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垃圾付费选项中,被调查者不愿意支付费用的占53.2%,仅有26.2%的被调查者愿意支出1~3元/月;对现有的政府免费收集清运垃圾模式认可程度高达94%以上。该研究结果对促进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与减量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