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蒲文兴 《沿海环境》2000,(11):20-20
北海市濒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随着南昆铁路的开通,使它在对外贸易上具有出海港口的区位优势,此外,它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海浪、阳光、沙滩、仙人掌,是目前我国最洁净的海湾之一.闻名遐迩的银滩,滩面宽阔平坦,细砂柔软洁白,海水清澈湛蓝,海滩背面是茂密的林带和绿油油的田野,隔开了市区的喧嚣和烟尘,使银滩沉浸在宁静、清幽之中,这为开发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环境. 由于北海在发展经济和开发旅游业的同时,注意到环境保护,所以它的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优良状态.空气中的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在一定程度上,能间接地反…  相似文献   
22.
离子型水面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十四酰氯、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离子型壳聚糖水面溢油凝油剂,并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壳聚糖:十四碳脂肪酸酰氯: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1∶.51∶.5时,得到的凝油剂具有较好的凝油性能和较强的适应性,用于水面柴油、机油、苯、二甲苯的回收处理,不但回收处理效果好,而且基本不受水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2001年11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缔约国会议以无实质性进展告终.会议表明减排温室气体问题太多、观点分歧严重而又没有足够时间讨论达成一致.核心问题之一是美国以怎样的方式达成减排的承诺.目前美国提出的办法是增加森林和土壤作为二氧化碳汇的吸收量,认为森林和土壤可以吸收几乎一半减排的份额.另一项办法是进行排放额度交易,让发展中国家多减少一些排放量.而欧洲国家则坚持要美国实际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量. 直到会议最后时刻美国代表团勉强同意他们所说的汇将只占总减排额6.2′108t碳中的5′107t.在其他一些领域,讨论有一些进展,但未定下来.例如,一个国家可以买另一个国家多少减排额度问题,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由于经济不景气而自1990年以来减排较多.还有发达国家要在多大程度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金钱和技术援助. 实现京都议定书的实际障碍是美国参议院不大可能以2/3的多数批准该议定书.与会者同意再次开会协商,可能是2001年5月在德国波恩. 江刚摘自《Science》, December 1,1663(2000)  相似文献   
24.
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利用北京城区和郊区2011年9月1日~12月7日PM2.5质量浓度、气溶胶散射系数(σsca)和黑碳浓度观测资料,研究了雾霾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参数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气象条件的作用.结果表明,北京地区PM2.5污染和气溶胶光学特性受雾霾天气的影响非常明显.PM2.5浓度、σsca和气溶胶吸收系数(σabs)在雾霾期均明显高于非雾霾期,雾霾期日均PM2.5浓度在城区和郊区分别达到97.6μg·m-3和64.4μg·m-3,为非雾霾期日均浓度的3.3和4.8倍.城区高PM2.5浓度造成雾霾类天气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郊区.轻雾天城区PM2.5浓度、σsca和σabs明显高于郊区,区域输送的影响相对较弱,轻雾和霾天城郊差异较小,区域性特征明显,而雾天σsca城郊非常接近且在各雾霾类天气中相对最高,气溶胶散射能力最强,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气象条件的不同造成各雾霾过程PM2.5浓度、σsca和σabs的空间分布、PM2.5污染及气溶胶消光强度上呈现不同的特点.边界层以上偏南风将南部地区污染物向北京输送,在整层下沉气流作用下使得边界层内污染物浓度增加,加之边界层高度持续稳定在600 m左右,边界层内风速很低,污染物水平、垂直扩散均很弱,造成局地污染物的累积,形成了PM2.5污染和气溶胶消光强度最强的一次雾霾过程.  相似文献   
25.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四川省产业结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21007年闻四川省158个县域的产业结构系数,基于传统和空闻马尔可夫链方法,分别构建县域产业结构的非空间和空间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四川省县域产业结构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进行初步分析.首先按照全省产业结构系数的平均水平,将所有县域划分为低、中低、中高和高4种类型,并构建其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考察全省县域尺度上的产业结构水平是否存在趋同现象;其次,以每个县域在初始年份的空间滞后类型为条件,构造其空闫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分析在不同地理背景影响下四川省县域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最后,通过县域产业结构系数的遗历分布,预测四川省县域产韭结构水平的长期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2000-2007年间四川省县域尺度上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现象,并未发生两极分化:②四川省县域产业结构系数的类型转移受地理背景的影响明显,同一类型区域在不同背景下的转移概率发生显著变化;③在不同区域背景下,四川省县域产业结构水平的长期发展趋势各有不同,以在中低水平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采用5种商用铁氧磁体纳米颗粒ZnFe_2O_4、NiFe_2O_4、CoFe_2O_4、MnFe_2O_4、CuFe_2O_4去除水体中的新型污染物双氯芬酸(DFC).研究结果表明,NiFe_2O_4和MnFe_2O_4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DFC.进一步考察了溶液pH、水体中共存阴离子、天然有机质等因素对NiFe_2O_4和MnFe_2O_4纳米颗粒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2—10)对此2种纳米颗粒去除水体中DFC的效果几乎无影响,而水体中共存阴离子(10mmol·L~(-1))和天然有机质(2—20mg·L~(-1))则使DFC的去除效果均有所降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均可很好地描述NiFe_2O_4纳米颗粒对水体中DFC的吸附过程,而MnFe_2O_4纳米颗粒对水体中DFC的吸附过程则由准二级动力学描述更优.等温吸附研究表明,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够描述NiFe_2O_4和MnFe_2O_4纳米颗粒对DFC的吸附过程,且随着DFC平衡浓度的增加,2种铁氧磁体对DFC的饱和吸附量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7.
大气传输路径对上甸子本底站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5~2010年北京上甸子本底站的PM2.5浓度、气溶胶散射系数(σsp)的连续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季节、不同气团传输路径对本底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物水平不仅与气团来向有关,也与气团的运动状态有关.偏南气团路径下的PM2.5浓度和σsp整体高于偏北气团路径,同时运动速度较慢、高度较低的气团路径多对应较高的PM2.5浓度和σsp.春、夏、秋季来自华北平原地区以及冬季来自华北区域北部的慢速、低气团对上甸子的污染水平有重要贡献.沙尘气溶胶多出现在春季,平均气溶胶质量散射效率(αsp)为0.78 m2·g-1.四季平均人为污染气溶胶的αsp为4.00 m2·g-1,其中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对于人为污染气溶胶来说,春、夏、秋三季的西北偏西路径、偏南路径以及偏北路径中速度较慢的轨迹组均具有较高的αsp(4.0 m2·g-1),表明这些气团路径受人为排放活动影响较大,而冬季各路径的αsp均较高,说明冬季区域内人为排放的影响比较一致.春、夏、秋三季中其他偏北的气团路径主要受到人为污染与沙尘气溶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8.
运用柱子淋洗法 ,通过分析淋出液中六价铬的浓度 ,测定淋出六价铬质量与填充铬渣质量百分比 ,并计算六价铬淋出速率 ;研究了在铬渣与粉煤灰主混合体系中加入不同配料对铬渣中六价铬阻留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各种混合填充体系均对六价铬有一定程度的阻留作用并降低六价铬的淋出速率。其中 ,铬渣∶辅料 C∶粉煤灰为 1∶ 3∶ 5(填充高度比 )的配合填充体系中 ,淋出六价铬质量只占填充铬渣质量的 0 .0 60 % ,相对阻留效果达 94.53%。其机理可能是辅料 C对粉煤灰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相对端面比对旋风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率,利用RSM湍流模型构建三维旋风除尘器模型,研究了相对端面比对旋风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相对端面比的减小,总压和切向速度随之降低,颗粒的停留时间缩短,因而提高了分离效率,为旋风除尘器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分种泥选择、启用条件研究和验证试验三步骤。把试验中的产气量作为有机物降解程度的参数指标。结果表明,消化器启动时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消化污泥与浓缩污泥按1∶1混合;废水稀释0.8倍;启动起始负荷为0.25kgCOD/kgVSS.d;相应体积负荷为3kgCOD_(cr)/m~3·d;废水厌氧发酵的最佳pH6.8—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