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修造船生产向来被视为安全生产的“特困户”。然而苏北最大的船舶修造厂——江苏省港航集团运河公司船厂通过大投入、严管理,成功告别“特困户”,消灭了重大恶性事故,一般事故大步向零靠近,事故损失费用首次降为千元,1996年比1995年下降70%多,创历史最好水平。有人曾生动描述这个厂的生产区:炸弹(指氧气瓶、乙炔气瓶)遍布,管线如网,海陆空立体交战。可见其安全生产的难度。所以,这个厂的党政领导首先从提高职工的劳动条件入手,舍得下本钱。他们将动力供电线路由架空线改为铺设电缆。对消防用水管路及时进行更新,钢丝缆、跳板…  相似文献   
362.
广东四大区域污染过程特征与影响天气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东统计年鉴将广东省划分为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四大区域,利用广东省101个环保国控站点2014—2016年期间的AQI六要素与广东省8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能见度、相对湿度等资料,在对"区域污染过程"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分区域诊断典型污染天气过程,并对影响天气型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四大区域污染过程具有显著协同性,区域污染可归类为6种影响天气型.量化分析表明区域污染过程与区域灰霾过程基本吻合,PM_(2.5)日均最大值均达到中度污染及以上(115μg·m~(-3)).整体区域污染过程影响天气型分类统计表明:珠三角和非珠三角PM_(2.5)易污染天气型中冷高变性出海形势占比超5成;珠三角O_3易污染天气型中副高、台风外围及两者叠加型占比超6成;珠三角NO_2易污染天气型中冷高出海型占比近7成.重污染影响天气型统计表明:区域PM_(2.5)重污染过程主要影响天气型为冷高压变性出海型;区域中度至重度O_3污染过程(集中在珠三角)主要影响天气型为副高、台风外围及两者叠加型;就天气型特征而言,单纯副高控制形势下,副高异常强盛;单纯台风外围形势下,台风强度为强台风至超强台风;副高叠加台风时,华南上空为大陆副高控制.广东地区近年高PM_(2.5)(与低能见度)污染过程逐年减少,但全省臭氧污染呈增加态势,尤其珠三角区域中度至重度O3污染过程次数同比明显增加,极端过程出现概率加大,尤其在秋季副高异常强盛,同时叠加台风外围下沉气流时,可预先根据影响天气型预报,实施珠三角重点区域联防联控预案措施.  相似文献   
363.
以海南省乐东县福报地热田内分布的基岩热水井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文地球化学信息和环境同位素技术分析地下热水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本区地下热水以高偏硅酸、低矿化度为特征,水化类型为HCO_3-Ca型。氢氧同位素特征、Cl-SO_4-HCO_3及Na-K-Mg三线图表明,本区地下热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受地壳深部地热水影响较少。地下热水中~3H、~(14)C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区域地下热水不存在大尺度的径流模型,且在出露过程中混入了常温水。  相似文献   
364.
为适应新时期环保管理对环境统计的要求,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家统计局重新修订了"十三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新的报表制度最大的变革在于不再与减排绩效考核挂钩,而要求将污染物排放状况回归真实。在2016年度环境统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的报表制度践行过程中,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立质控制度、扩充指标体系、增加特征污染物和重大危险源统计、形成会签制度、建立追责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65.
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受试生物,研究了8:2氟调聚羧酸(8:2FTCA)在虾夷扇贝不同组织(肝脏、鳃、性腺、外套膜、闭壳肌)中的蓄积、分布和生物转化特征.结果显示,8:2FTCA蓄积浓度最高的组织为肝脏,达峰值最快的组织为鳃.在8:2FTCA代谢过程中,检测到8:2氟调聚不饱和酸(8:2FTUCA)、7:3氟调聚羧酸(7:3FTC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庚酸(PFHpA)5种代谢产物,其中7:3FTCA和PFOA为含量最丰富的2种代谢产物.它们主要分布在鳃和肝脏组织中,鳃和肝脏是8:2FTCA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并且鳃组织中代谢产物的浓度最高.推测出虾夷扇贝体内8:2FTCA的生物转化路径,与虹鳟的生物转化行为相比,虾夷扇贝在代谢产物产量和半衰期上均有差异,说明水生生物的生物转化行为具有物种差异性.8:2FTCA在虾夷扇贝体内可转化为PFOA、PFNA和PFHpA等全氟烷基羧酸(PFCAs),是虾夷扇贝体内PFCAs的一个间接来源.  相似文献   
366.
以紫贻贝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态暴露的方式,研究了全氟辛酸(PFOA)在紫贻贝体内的富集特征、器官分布与消除规律.结果表明,紫贻贝可快速富集PFOA,整贝在不同浓度PFOA暴露下,于4~6d达到平衡态,半衰期为0.34~0.44d(约8~10h),生物富集系数(BCFs)为5.10~9.55mL/g.PFOA在紫贻贝鳃和内脏团中的富集作用大于外套膜、性腺和闭壳肌.紫贻贝中PFOA的含量在净化6~9d后趋于空白组水平,主要代谢途径可能为鳃的作用.紫贻贝对PFOA的富集作用与暴露浓度相关,浓度越低,吸收系数和生物富集系数越大.  相似文献   
367.
谁说“母亲”是女性的专利?在江苏省运河航运有限公司,就有一位憨实、地道的北方汉子被大伙称为“航母之母”、“天下慈母的偶像”,他就是淮安市劳动模范、江苏867轮船长王家勇。  相似文献   
368.
使用高效矿山抢险排水装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正平 《劳动保护》2008,(1):100-101
随着矿井向深部开采,矿山地质水害有趋重之势;加之洪灾和废弃老井、老空积水的威胁,矿井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矿井被淹后,会使原有的排水系统遭到毁坏,需要从矿山排水基地紧急调运设备,进行抢险排水工作。这项工作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矿井抢险排水的成败。  相似文献   
369.
在核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公众对核电发展的认知度,即核文化泛众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根据核文化的特点,探讨了核文化泛众化传播的SWC模型,即“主体一方式一内容”一体化模型,目的是通过社会、政府、行业和企业四种传播主体,借助媒体宣传、政府主导、行业推动和教育普及等传播方式,对核电优势、核电技术、核电安全和核电科普等内容进行传播,以提高公众对核电发展的认可度,为核电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70.
生物强化技术应急处理苯胺泄漏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生物强化技术用于苯胺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可行性,以化工园区苯胺泄漏事故为场景,采用高效苯胺降解菌AN-P1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应急处理100~500 mg/L苯胺废水。结果表明,生物强化系统应急处理500 mg/L以下苯胺废水,启动时间约3~4周期(2 d),稳定运行后对苯胺的去除率在96.3%以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81.3%以上;曝气量(溶解氧)是影响降解的制约因素,其最适曝气量为0.5 m3/h。对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表明,强化系统SOD被诱导产生,对照系统中SOD被抑制,强化系统SOD酶活是对照系统的468倍,表明强化系统可有效消除苯胺降解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