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9篇
  免费   691篇
  国内免费   3059篇
安全科学   662篇
废物处理   428篇
环保管理   734篇
综合类   5506篇
基础理论   1546篇
污染及防治   2424篇
评价与监测   524篇
社会与环境   491篇
灾害及防治   36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506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446篇
  2016年   465篇
  2015年   549篇
  2014年   713篇
  2013年   886篇
  2012年   780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697篇
  2009年   659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以聚硅硫酸铁(PFSS)为絮凝剂、磁流体为磁种,采用磁絮凝法处理模拟废水。在正交实验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响应曲面分析,研究磁絮凝法处理模拟废水的各因素间具有的交互作用关系。回归拟合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PFSS加入量36.8g/L,模拟废水pH7.4,磁种加入量14.7mg/L,搅拌转速266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实验,TP去除率为97.70%。  相似文献   
992.
pH、盐度对微生物还原硫酸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研究了在不同盐度下pH连续降低对硫酸盐还原和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有很强的适应pH变化的能力,在pH值达到4以下仍有60%的硫酸盐去除率。NaCl浓度由4g/L增加到50g/L抑制了各厌氧菌的活性,导致硫酸盐和有机物去除率的下降,但硫酸盐还原菌耐受性高于产甲烷菌等其他厌氧菌,在NaCl浓度为50g/L下,硫酸盐去除率能达到50%,而有机物去除率则低于30%。qRT—PCR表明了系统菌落中SRB随着环境的变化情况与化学指标结果相一致,该反应器体系中SRB在整个厌氧菌群落中只占了很小部分。  相似文献   
993.
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要进一步促进能源综合利用,需要在区域层面对能源效率差异形成的因素作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促进宏观能源效率改进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基于2007年的截面数据,运用能很好地消除各因素间多重共线性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选取了14个变量来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投资水平、政府影响力、制度因素、能源价格和地理因素这10个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外商投资比重、工业增加值中高耗能产业比重以及煤炭消费比重的差异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投资水平、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要在短期内缩小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必须严格限制某些地区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发展,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升煤炭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4.
The nicotine-degrading bacterium HZN1 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and identified as Shinella sp. based on its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16S rDNA gene. Strain HZN1 is capable of using nicotine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in the mineral salts medium.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and pH for strain HZN1 growth and nicotine degradation were 30°C and 7.0, respectively. It could degrade approximately 100 % of 0.5 g L(-1) of nicotine within 9 h. Three intermediate metabolites were produced by the strain HZN1 and identified as cotinine, myosmine and nicotyrine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nicotine-degrading strain from the genus of Shinell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in HZN1 could be potentially employed in bioremediation of nicotine. Our findings would provide a new insight into the biodegradation of nicotine.  相似文献   
995.
Unique time trend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nd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 (DDTs) were found in a dated sediment core from Dianchi Lake (DC), an urban lake in Southwest China. The temporal trend of PAHs in DC was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hina's coastline and remote lakes of China,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more developed countries. Identification of sources suggested that PAHs in DC originated primarily from domestic combustion of coal and biomass. However, a change of source from low- and moderate-temperature combustion to high-temperature combustion processes was observed.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hina's coastline and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temporal trend of DDTs in DC mirrored the historical usage of DDTs in China, with erosion of soils and surface runoff from its drainage area the most likely routes of DDT introduction to the lak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its catchment, effective interception of point-source pollution, and changes in sources of energy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hav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PAHs in DC.  相似文献   
996.
植物根瘤内痕量Frankia DNA的提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一种简捷、快速植物根瘤内痕量Frankia DNA的提取方法,即采集自然态下根瘤,剥离瘤瓣,取瘤瓣尖经液氮研主民粉末,以20g/L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消化胞壁,然后以d=5-10μm的石英粉吸附DNA,再以无菌去离子蒸馏水释放DNA,所获DNA产率及纯度较酚/氯仿法好。经对辽宁沙棘、色赤杨根瘤的瘤内痕量Frankia DNA及体外培养的9种Frankia菌株DNA分纯,并用于酶切及PCR,获满意结果。图3参12  相似文献   
997.
高铁酸钾氧化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铁酸钾氧化法处理了具有难生化特性的苯酚废水,以期为该废水提供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方法.研究了高铁酸钾加入量、pH值、反应时间、苯酚初始浓度和稳定剂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铁酸钾投加量为1.2g/L,pH值为4,反应30 min,初始苯酚浓度为100m/L时处理效果最好.所考察的稳定剂包括HAC、N...  相似文献   
998.
999.
旅游流是游客在空间区域内的集散过程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效应,是旅游系统的神经中枢和纽带.传统旅游流研究多集中于现实旅游流,对虚拟旅游流涉及较少,数据获取多依靠调查问卷与景区提供,具有局限性.文章基于百度指数,在保证数据容量与准确度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构建O-D虚拟旅游流矩阵探究区域虚拟旅游流流动特征,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从流入市域、流出市域两方面,分析不同市域的虚拟旅游流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长江三角洲虚拟旅游流空间分布不均,流动性较强,形成以合肥、南京、苏州、杭州、上海为核心节点的放射状网络.(2)A级景区数量、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以及公路里程可以较好的解释流入虚拟旅游流市域分布.其中,A级景区对流入虚拟旅游流影响最为显著,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对长江三角洲西北部虚拟旅游流的流入具有推动力,而公路里程对整个长江三角洲流入虚拟旅游流影响最小.(3)私人汽车拥有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互联网宽带用户接入量对流出虚拟旅游流有较强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的经济因素是市域虚拟旅游流流出的决定因素,经济越发达的区域,人们的出游意愿越强烈,也更愿意利用网络抓取旅游信息流追求高质量旅游出行行为.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垃圾处理设施成为影响城市化质量的重要指标。依据人们实际所关注的垃圾处理设施的总成本和负效应两个因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垃圾收运多目标模型,使得总成本和负效应最优化。根据模型设计了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属于智能算法,且精度高,收敛快,在许多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用设计的粒子群算法并结合案例求出了Pareto最优解,给出三种决策方案,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