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6 毫秒
41.
微波强化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考察了最优作用方式下单独微波、单独氧化剂以及两者的结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单独微波工艺在功率为700 W,辐射10 min,COD、氨氮、磷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37.66%、96.14%、40%和80%,BOD5/COD由0.16增加到0.43。渗滤液先微波再氧化,氨氮去除率增加显著,节省了氧化剂用量。微波后渗滤液在pH=5,T=50℃,NaClO=24 mL/L时COD、氨氮、磷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98.63%、99.67%、97.25%和98%,BOD5/COD=0.8。总处理效率:微波-NaClO微波-Fenton微波-KMnO4微波-H2O2,微波-Fenton处理效率低于微波-NaClO主要取决微波后滤液中小表观分子质量增加导致氧化剂的混凝作用减弱,其次受反应后pH值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内循环SBR反应器无厌氧段实现同步脱氮除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内循环SBR反应器在模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曝气时间为4h,曝气开始时DO浓度为6mg·L-1,pH值7~8时,反应器对COD、NH4 -N、T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进水中COD浓度、NH4 -N浓度、TP浓度分别由170~260mg·L-1、20~30mg·L-1、8~20mg·L-1降到出水的4~48mg·L-1、0~2.0mg·L-1和0~1.4mg·L-1,COD、TIN(NH4 -N NO3--N N02--N)的去除率分别为89.7%±6.5%、70%左右,NH4 -N的转化率为97.4%±3.6%、TP的去除率为95.6%±4.4%.在本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反应器进水后未经过传统除磷理论认为所必须的厌氧段而直接曝气,TP的去除效果仍然良好且运行稳定,这和传统的理论与研究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3.
阐述了燃煤锅炉烟道气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处理废水的机理,介绍了锅炉烟道气处理废水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4.
工业废水的直接过滤吸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炉渣直接过滤吸附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其工艺操作,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5.
高浓度碱性皂化废水作为脱硫剂用于锅炉烟气脱硫除尘后的洗涤废水经动态徽孔过滤后循环回用,少量盈余废水经电解气浮──石英砂徽孔过滤后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6.
皂化废水和锅炉烟道气的联合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将皂化废水经预处理后用泵输入锅炉湿式除尘系统进行燃煤烟气脱硫除尘,流出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回用的治理技术.该工艺采用以废治废,综合利用的方法治理皂化废水和锅炉烟气,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7.
石英微孔陶瓷在锅炉湿法除尘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石英微孔陶瓷过滤燃煤锅炉湿法除尘废水技术。可以提高出水水质,对废水中悬浮物和COD有显著去除效果,过滤出水可满足循环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当前应用于中小型燃煤锅炉湿法除尘废水的各种中和处理技术,提出将除尘废水与中和处理与烟气脱硫结合进行的新工艺,为中小型锅炉烟气湿法脱硫除尘和废水循环回用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9.
S-TE污泥溶解过程中主要固形物质的变化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出一株能分泌胞外酶、促进污泥溶解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sp.AT06-2,将AT06-2培养液接种入不同浓度(TSS约为7、14和21 g·L-1)的剩余污泥,于60℃进行嗜热菌溶解试验,并与未接种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接种后TSS和VSS溶解率都得到提高60h后接种试验VSS溶解率分别达到58.76%、50.17%和39.38%,而未接种试验VSS溶解率仅为34.00%、28.63%和25.22%.在固形物质溶解机理方面,VSS的溶解主要受酶催化效应和热水解效应的影响,TSS的溶解减量取决于VSS和FSS的组成比例.VSS溶解在初始阶段(t=3d)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接种后溶解速率常数Kd显著提高,分别从未接种的0.14 d-1,0.10 d-1、0.10 d-1相应提高到接种条件下的0.30 d-1、0.23 d-1和0.16 d-1.  相似文献   
50.
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分别介绍了各因素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两种实现途径—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和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指出了目前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