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1.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包括SCGE的原理、方法及其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该技术可用多种污染物的检测且灵敏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即SCGE对大气污染物、重金属、醛类及辐射污染的检测,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冲天炉除尘洗涤循环水处理工艺过程,包括絮凝沉淀,SO2的吸收,循环水冷却、水质稳定,污泥脱水等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指出了目前环境类高职高专人才的 培养与市场脱节的现象,结合实际提出了培养实用 型环境类职业技能人才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LC-MS检测了高铺小河及前置库不同水文期15个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8种常用农药,探讨了表层沉积物农药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沉积物-水交换行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阿特拉津等8种农药都有检出,季节性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表层沉积物农药分布特征显示前置库对农药有明显削减作用;表层沉积物中所检农药的分布受TOC及粒径分布的影响。沉积物-水交换行为研究表明:高埔小河前置库主要通过颗粒沉降作用去除水中农药类有机污染物,沉积物农药作为二次污染源对上覆水风险性较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河流污染严重,城市黑臭水体的比率日益增加。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高效低耗能的绿色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染河水的治理。通过对比分析分层装填复合填料的多介质层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和单一砾石填料的普通人工湿地处理重污染河水的效果,研究了特种基质填料强化脱氮除磷作用以及不同水力负荷条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2 m~3/(m~2·d)时,普通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5.95%、77.85%、39.80%和54.94%;多介质层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8.52%、75.99%、67.08%和57.31%。在水力负荷为0.5 m~3/(m~2·d)时,普通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8.46%、90.73%、42.13%和53.70%;多介质层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9.61%、89.94%、77.58%和68.63%,其脱氮效果明显好于普通湿地。以复合填料包分层装填的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海南东环铁路海口城区的南海大道附近的敏感点列车开通的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的噪声进行预测:根据噪声暴露声级与等效声级的关系公式,对列车加密后南海大道距离轨道30m处的噪声进行预测,发现当小时列车数达到14车次时,其昼问等效声级将超过70dBA的标准,为城区段控制小时列车次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储罐钢08MnNiVR和SPV490Q在石油沉积水中腐蚀性能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超  贾思洋  张波 《装备环境工程》2013,10(5):81-84,89
采用电化学试验、浸泡试验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储罐钢08MnNiVR和SPV490Q在石油沉积水中的腐蚀性能差异。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08MnNiVR在石油沉积水中的自腐蚀电流比SPV490Q略大。浸泡试验结果表明,中短期试验时,08MnNiVR的腐蚀率略大;较长期试验时,SPV490Q的腐蚀率略大。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结果表明,08MnNiVR和SPV490Q在石油沉积水中均具有高应力腐蚀抗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石羊河流域水环境持续恶化的态势,调查分析了流域内水文和水化学环境变化的特征以及滥用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明石羊河流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滥用.各类人工输水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流域内水循环格局,导致下游河道断流,地下水补给量和泉水量减少;地下水持续超采,水位大幅度下降,矿化度升高,土地盐碱化面积迅速扩大,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所以石羊河佑流域的综合治理必须以"水"为核心,地表水资源统一调度.并向下游倾斜;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量,使其逐年恢复到生态水位;发展节水农业,使大量水资源用于生态恢复;采取生物措施治碱,达到改良盐碱土、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减少沙尘的功效;科学管理和调度水资源,建立人水和谐关系,保证区域内生态恢复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pH和发酵时间对厨余垃圾发酵产乳酸及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何品晶  邵立明 《环境科学》2007,28(4):881-885
通过间歇实验探讨了在中温、非灭菌条件下,pH和发酵时间对厨余垃圾发酵产乳酸及其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非灭菌的厨余垃圾发酵产乳酸,发酵液中还原糖浓度低,pH调节到近中性和偏碱性(pH为6~8)的各组还原糖浓度高于偏酸性组(pH=5和pH=4的对照组);在控制pH为7时,总乳酸产生速率达到0.59 g·(L·h)-1,单位挥发性固体的乳酸产量达到0.62 g·g-1;控制pH为7和8时,以有机碳表示的乳酸分别占发酵液总有机碳的78%和89%;控制pH为8时,L-乳酸是主要的异构体形式,单位挥发性固体L-乳酸产量达到0.48 g·g-1;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时间在120 h前,随着pH升高和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L-乳酸浓度增大,120 h后则下降;pH和发酵时间对L-乳酸占总乳酸的比例有明显影响:偏酸性条件(未调pH及pH=5),发酵前120 h,该比例随发酵时间逐渐增大,L-乳酸在总乳酸中的比例达到0.9,其后,则逐渐下降;偏碱性条件下(pH=8),L-乳酸在总乳酸中的比例在整个发酵时间段内都保持在0.86以上,在发酵时间48 h时达到0.93,而在pH中性条件下,该比例在发酵后期显著下降;控制pH为8时,可以同时获得高的乳酸产量和光学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